在古时杭州的确有一个南湖,南宋的时候,南湖已经很有名了,当时被称为赛西湖。在清乾隆年间,南湖尚在,不过当时湖面面积已经很小了。清代著名词人厉鹗晚年回到故乡杭州后,就隐居在南湖边上,自号南湖花隐。后来随着城市的发展,南湖的面积渐渐变小,最终被尘土掩埋。
在南宋时期,南湖也被称之为白洋池,这里风景秀美可媲美西湖,当时很多文人雅士来这里玩乐。
南宋端平二年的《都城纪胜》里记载:“城中北关水门内,有水数十里,曰白洋湖。”,而在《咸淳临安志》中则记载:“白洋池,在梅家桥东,周回三里”。
才短短的三十多年,湖面面积就减少了这么多。这可能和宋淳祐七年夏天的那场大旱有关系。
在杭州地方志《嘉靖仁和志》里有记载当:“白洋池,在梅家桥东,周三里。宋淳祐七年,夏旱,湖水涸,诸井俱竭,人争汲此水以给食用,至有以舟载卖者。民免于渴,阖城赖之。”
在南宋咸淳年间的《临安志》里有:“广寿慧云禅寺,在艮山门里白洋池,张循王(俊)之孙 舍宅为寺,绍熙元年(1190)赐今额。”,这里的白洋池就是南湖。艮山门,古时为杭州的东北门,杭州十大古门之一。艮山门原址位于今天的建国北路环城北路路口的西北角。
明朝的《嘉靖仁和志》里有记载:“ 广寿慧云寺,即张家寺,在白洋池北。宋张循王俊宠盛时,其别宅富丽,内有千步廊。今为民居,故老犹口谈之。旧有花园,废久,惟存假山石一二。今寺中有留云亭、白莲池,皆其所遗。其前白洋池,号南湖,拟西湖为六桥,桥亦埽迹。”明朝的时候,南湖位于当时杭州仁和县境内。
可能老一辈的杭州人还记得,杭州有一个水星阁。这个水星阁就是建在当时的白洋池上的。
杭州的地方志《北隅掌录》里有记载:水星阁在白洋池上,形六角,如浮图,凡三层,高七丈八尺(自地至脊高六丈六尺,顶高一丈二尺,周围十四丈四尺),中供毗罗佛。有辟火图碑,此前人用以厌武林之火患也。
水星阁的位置大致位于今天体育场路北,中河北路东。直到1950年,建杭州电子管厂时才被拆掉。
随着时代的发展,曾经的南湖湖面面积不断减少,湖水也渐渐的干涸,只到全部消失。
南湖是浙江省嘉兴市辖区。
南湖区是浙江省嘉兴市辖区,为嘉兴市主城区,位于浙江省北部杭嘉湖平原,东邻上海,西靠杭州,北依苏州,南濒杭州湾,是嘉兴市经济、政治、文化、商贸中心,辖5个镇8个街道,总面积438.98平方千米,户籍人口47万,暂住人口22万。
南湖区自古以来就是“丝绸之府、鱼米之乡”,享有“江东一大都会”的美誉。这里气候宜人、物产丰富,黑陶、竹刻等传统特色产品长销不衰,水中奇品南湖菱和“中华老字号”五芳斋粽子更是闻名全国。
南湖区是江南著名的历史古城、文化名城、水都绿城,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历代名人辈出,文化底韵深厚,是中国革命红船的启航地、马家浜文化的发源地、儒商文化的发祥地。
南湖区内地势低平,平均海拔3.7米。南湖,面积仅有800余亩,南湖由运河各渠汇流而成,上承长水塘和海盐塘,下泄于平湖塘和长纤塘,南湖四周地势低平,河港纵横。
南湖区地处北亚热带南缘,属东亚季风区,冬夏季风交替显著,四季分明,气温适中,雨水丰沛,日照充足,具有春湿、夏热、秋燥、冬冷的特点,因地处中纬度,夏令湿热多雨的天气比冬干天气短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