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塘古称上塘仔,建于清初之前,是一多姓氏聚居之村落。这和戎水都共有18个村名带有“仔”字一样,都是由当时的地理位置和标志使然。
戎水都是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正月由潮阳县析出新置普宁县的三都之一(其余二都为黄坑都,洋乌)。明万历十年(1582),普宁县洋乌,戎水两都划归潮阳县辖。
嘉靖四十二年(1563)(始设) :正月丁未(1563年2月20日),朝廷批准析潮阳县西境洋乌、戎水、黄坑三个都的地域置普宁县。
嘉靖四十三年(1564):三月,总兵俞大猷统官兵6万,与入侵的2万名倭寇于戎水神山沟(今军埠)展开血战。此役杀死和俘倭1100多名。
嘉靖四十四年(1565):普宁首任知县赵钺到任,县衙暂寄于潮阳县贵屿民舍。
万历三年(1575):知县刘钝于厚屿(今洪阳)营建城垣。
万历十年(1582):苦宁县洋乌、戎水两都划归潮阳县辖。
万历三十八年(1610):冬,知县阮以临主修《普宁县志略》,无刻印,今存抄本。是年,阮以临在县城东郊筑新堰,堤上植柳,后人称为阮堤。
崇祯十六年(1643):十二月,朱晚、张十一等数百人占领普宁城郊村寨,知县朱统鎙率兵出战,朱统鎙战死,官兵退入城固守。
顺治五年(1648):黄鼎集结贵山都后山村李芳等众夜袭普宁城,清首任知县周一元逃跑。黄鼎等占据普宁城3年。
顺治十二年(1655):九月九日,郑成功部将苏茂、林文灿串兵抵普宁,将城垣拆除,并拆卸官署、学宫的瓦木运往揭阳城固防。
顺治十四年(1657):泗竹埔村塾师吕东阳倡建陂沟水陂,办13乡引水工程。
康熙十三年(1674) 四月二十二日,潮州镇总兵刘进忠反清,派部将刘斌占据普宁城。先后委颜国祥,穆登醴为普宁知县,至康熙十六年六月,刘忠祥降清,普宁城复归清廷统治。
康熙二十六年(1687) 八月,东华屿寨总陈振仙,陈振玉在洪山顶古寺聚众举事,知县汪镕日请潮州府兵镇压,寺被毁。 是年,知县汪鎔日主修<<普宁县志>>,出木刻本,今佚。
清雍正十年(1732),六月,广东巡抚杨文乾奉旨批文,将潮阳县戎水都170村,贵山都西半部93村,洋乌都尾段45村划归普宁县辖。
乾隆七年(1742):知县萧麟趾倡建培风塔。
乾隆十年(1754) 知县萧麟趾重修<<普宁县志>>,分10卷,84目,今存1934年再版铅印本。
嘉庆十七年(1812):七月十六日,窖尾村庄阿亲以白莲救名义于铁山聚众举事,白布大旗书“顺天王”三字,后庄阿亲为清军所杀。
道光三十年(1850):十月十九日.钦差大臣兼广西巡抚林则徐抱病奉旨往广西赴任,行次普宁,二十二日在普宁城文昌阁病逝。
咸丰四年(1854):三月,大长陇村陈娘康于石港山聚集农民万余人起事。二十二日农军攻潮阳县城西门,四月二日攻城西南。十四日于潮阳县大布乡同清兵开战,杀死惠州协副将膺保、舵浦巡检司巡检章坤,潮州知府吴均败入潮阳城。五月十二日,农军攻克惠来县城,杀知县汤廷英、游击辛鼎甲。六月,协助许阿梅农军围攻普宁县城。
五月,北山村许阿梅为首聚集农民万余人起事。农军于六月十六日和二十二日至七月十五日两次围攻普宁县城,十一月在大坝圩打败潮州知府蒋立言官军,蒋立言败后自劾解任。
同治九年(1870):潮州镇总兵方耀奉檄清办积案,追究陈娘康农军杀官陷城事,大长陇村被毁。
同治十年(1871):潮州镇总兵方耀烧毁马院桥村,驱散村民,夺地为自已建府第“德安里”。
光绪十五年(1889) 赖焕辰纂<<普宁县志>>续稿,未印行,今存抄本。<<普宁县志>>记载,戎水都新增79个村,共计190个村.。
光绪三十一年(1905):县学改办高等小学堂。县设立学务公所,光绪三十二年九月十六日学务公所改为劝学所。
光绪三十二年(1906):县人方瑞鳞、黄绪虞、方次石、方念祖等赴日本留学。
宣统三年(1911):九月二十一日(阳历11月11日),辛亥革命后,革命军光复潮汕,任赵绦云为普宁县民政长。
戎水都位于普宁县的中心地带,起地界是练江之南,汤坑溪之西,南山墘之北,马嘶岩山赫乌石山之东。即东北以石港山为界,向南以汤坑溪沿溪之西属戎水都,东南为洋乌都,
北与贵山都为邻,从石港山起,练江之南属戎水都,练江之北属贵山都,西与黄坑都接壤,乌石山至寒妈径其东属戎水都,其西属黄坑都,南侧从寒妈起沿大南山墘为界,北属戎水都,南属洋乌都。
明,清代县下无政权建制,县辖都,每都10甲,都甲领导皆选地方绅士充任,承办地域内朴寨催粮,辑粮,调解等事务,无俸。归湖村和上瑭各自然村一样,从置村伊始,一直隶属戎水都。清光绪32年(1906年)废都,甲。
1921年普宁县始设区,乡。全县分9个区,即一区洪阳,二区流沙,三区梅塘,四区麒麟,五区占陇,六区棉湖,七区贵屿,八区钟堂,九区大坝,上塘属二区流沙。
1928年调查户口,人事登记,为实施保甲制度作准备。
1934年1月,全县9个区151个乡4个镇共524保计6831甲。
1937年3月废区实行联乡制,全县共设6个联乡,37个乡,1个镇。上塘属笫二联乡秀郭乡。
1937年7月撒联乡并区,全县共设3个区,上塘属流沙区。
1949年10月12日普宁全境解放,全县设11个区。1950年5月并为8个区,上塘隶属第二区。
1958年9月10日普宁成立第一个人民公社(流沙),上塘隶属于流沙人民公社。
1968年2月24日普宁县革命委员会成立。
1979年,全县共有24个人民公社和1个镇。
1983年撤销人民公社,设区建乡,全县共24个区,1个区镇,269个乡,7个乡级镇,上塘隶属流沙区。
1986年4月8日撤区设乡镇,全县设22个镇,2个乡,1个管理区,431个行政村和27个居委会,上塘村隶属流沙镇。
1999年4月8日止,全市共有498个村民委员会。
2000年撤销流沙镇,分设城东街道办事处,上塘隶属城东街道办事处至今。
2012年3月止,上塘村户籍人口共有12096人。其中新村2853人,老村(包括通德里)1641人,归湖村2015人。崎沟村和官田村1719人,白马村1772人,湖心洋村2096人。
上塘的历史可追随到600余年前的时朝时代,那时便有杨,林,涂,郑等姓氏人员居住。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历史的变迁,原先居住在这里的姓氏人员有的移往他方,有的融入他姓,而现居住在上塘老村,上塘新村的江,罗等姓氏人员则都是后来才迁往这里的。但仍以上塘为地名,包括现居住在上塘同一地域的归湖村,上塘老村,上塘新村,崎沟村,官田村,白马村,虽都有自己的地名,但却都是自然的联合在一起,并以上塘地名为共同称谓,史称“上塘六乡”。而湖心洋村则居住着陈,林,李,黄,谢等姓氏人员。该村史上分别与华溪村(史称华溪仔),西社村互有隶属关系,或陈,李姓人员从属华溪村。黄氏姓人员从属西社村等。至1952年成立乡人民政府时,湖心洋村才并入上塘,上塘亦因此由六乡而成为七乡,上塘是个多姓氏多宗族聚居之地。计有江,陈等近20个姓氏,现有人口1.3万余人。各姓氏人员的先祖们或因逃避战乱匪灾,或因穷困谋生,陆续迁来居住,开基生息发展。况且迁来有先有后,发展有快有慢,人口有多有少,但都能和睦相处,安危与共,取长补短,互为通融,相辅相成,共生共长。
大溪在上塘村东侧流过,这条大溪又称白马溪,花柳园溪,鸭母岭溪,简称大溪。它发源于大南山望天顶,流经三坑,什石洋,中间汇益岭水,过西社,进到白马,又过陂头,六营汇入练江(练江是潮汕地区韩江,榕江,练江三江之一,发源于普宁云落玉峰尖山西南麓杨梅坪的白水际)。大溪全长23.2公里,水面积81.53平方公里,是练江的第一大支流。上塘诸村的历史上用水,便是依靠在白马溪上游西社村段西岸开浚引水渠流来的。后上塘因受益于普宁引榕干渠水利工程,而不再依赖于西社村河段之引水渠,故该引水口一段,由于弃用而终于填塞。现只存下段水渠作为西社村农田排灌之用。但亦由于缺乏疏浚,己逐渐变窄变浅,远非昔日姿容
老村,新村,当地人称为老乡,新乡,是由江、罗二姓组成,其中罗氏人数较少,约六七百人。新乡老乡是江氏
新老乡(17张)
最集中的自然村,江氏宗祠及大部分江氏祠堂便位于此。此外,老乡也是上塘罗氏聚居的主要自然村。上塘江氏是由福建诏安霞葛南乾光裕公次子承美公之后裔,即纯公第二房之十一世玉成公从龙眼树下村迁来所开创;罗氏为十三郎公之后裔,原居南径,后移陂沟顶山里,再迁上塘。
赤水市2022年下半年新开发景区悬崖玻璃栈道在张家湾水坝。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赤水市2022下半年将在张家湾水坝,白马溪开发悬崖玻璃栈道项目。赤水,为贵州省县级市,由遵义市代管,位于贵州省西北部,赤水河中下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