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地处中国的中心位置,是中国大地原点所在地,位于东经107°38′至109°10′,北纬34°11′至35°32′之间,东南邻省会西安市,西与宝鸡市、杨凌示范区毗邻,东北与渭南市、铜川市交界,西北与甘肃省接壤,辖2区2市9县,总面积10189.4平方公里(其中西咸新区644.56平方公里被西安托管,2017年末全市常住人口437.60万,中心城区人口91.5万,位居陕西省第三位,仅次于西安、宝鸡。
咸阳身处华夏历史文化长河的发端,是秦汉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境内文物景点达4951处,五陵塬上拥有汉高祖长陵、汉景帝阳陵、汉武帝茂陵、唐太宗昭陵、唐高宗和武则天合葬的乾陵等28位汉唐帝王陵寝,连绵百里。
咸阳是现在的咸阳市。
咸阳,陕西省地级市,是中国首个封建王朝“秦帝国”的都城,位于陕西省八百里秦川腹地,渭水穿南,嵕山亘北,山水俱阳,故称咸阳。
咸阳市地势北高南低,呈阶梯状。东北部的旬邑县石门山峰海拔1885.3米,为全市最高点。东南部的三原县大程镇清河出境地,海拔362米,为全市最低处。北部属渭北黄土高原半干旱沟壑区的南缘,海拔1000米至1800米,面积6374.2平方公里。
南部为渭河盆地,属关中平原的一部分,面积2684.3平方公里,地势平坦。农垦历史悠久,南部平原除栽培树种外,自然植被分布较少;渭北黄土高原上仅在旬邑县的马栏、石门山区保留一定面积的天然次生林。
在淳化县北部的黄花山,泾阳县北部的嵯峨山、北仲山以及永寿县的槐平山残存极少量的天然次生林,绝大部分地方天然植被已被人工植树所代替,森林覆盖率为17.5%。
扩展资料:
咸阳市境内河流均属黄河流域渭河水系,主要有渭河、泾河、沣河、漆水河、清峪河、三水河、黑河、泔河、冶峪河。其中渭河为黄河一级支流,境内流长91.5公里,流域面积3612.5平方公里;泾河为渭河一级支流,境内流长262.3公里,流域面积6705.4平方公里。
全市共有大小河流及沟道5400余条。其中,流域面积在1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158条,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26条,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8条。河网密度0.86公里/平方公里。境内河流的补给以雨水为主,河流水情变化与降水关系密切。
由于降雨具有明显的季风性特点,年内分配不均,年际变化大,因而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分配也不均匀,各年的水量不稳定,洪、枯流量变化很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咸阳
秦国时代的咸阳城是现在咸阳市渭城区。渭城曾是秦王朝的国都所在地,也是周、秦、汉、唐等13个王朝的都城和京畿重地。西汉十一个帝王陵中的七个帝陵也位于境内北部塬上,素有“天然历史博物馆”之称。
渭城区是1987年5月成立的县级行政区,位于咸阳市区东部,全区总面积272平方公里,辖10个街道办事处,105个行政村、66个社区居委会。全区现有各类文物景点320余处,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
扩展资料:
咸阳城历经七代王公,至始皇帝时统一天下,二世而亡,共144年。在此期间,咸阳宫先是作为诸后秦的国都,后又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帝国的首都。秦人每破诸侯,皆仿其宫室,筑于咸阳北阪上,后又在渭河南部修建阿房宫,打算拓展中央枢纽机关宫室规模。
建国后在西起塔尔坡,东至三义村,南抵渭河北岸,北到高干渠的宫殿基址中心分布区,发现了十分丰富的秦代文物,诸如统一度量衡和文字的诏版、驷马壁画、已经炭化的丝绸制品等,皆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辉煌历史。
参考资料来源:渭城区政府——渭城区区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