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11月,国民政府对鄂豫皖根据地进行“围剿”,红四方面军在徐向前指挥下,采取“围城打援”的战术,取得“黄安战役”胜利,此役历时43天,共歼国民党军1.5万余人,活捉第69师师长赵冠英,缴抢7000余支。为纪念“黄安战役”的胜利,鄂豫皖中央分局于1931年12月23日将黄安县改名为“红安县”。1932年10月,红军主力西进川陕后,国民政府复称“黄安”。1952年9月,为了纪念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和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创建于此,湖北省人民政府报请中南军政委员会转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批准,改黄安为红安,一直延续至今。。
推荐答案 红安县的历史: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由麻城、黄冈、黄陂三县析置黄安县。以“地方安谧,生民安妥”之意得名。
1927年爆发了黄麻起义,
1931年12月红四方面军夺取县城后,改为红安。
1947年复置黄安县。
1949年属孝感专区。
1952年因纪念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和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于此创建(红安是大别山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区域),又改为红安县,素有“将军县”之称,属黄冈管区。
1970年属黄冈地区。
湖北黄麻起义在湖北省黄安、麻城两县。
1927年11月13日,中国湖北省黄安(今红安)、麻城三万余名农民自卫军和义勇军在党的“八七”会议精神指引下和中共湖北省委领导下,攻打黄安县城,打响了鄂豫皖地区武装反抗国民党右派的第一枪,正式成立了黄安农民政府,组建了工农革命军鄂东军,史称“黄麻起义”。
起义中,潘忠汝任总指挥,戴克敏任党代表。1928年1月,鄂东军在黄陂木兰山改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七军,吴光浩任军长,戴克敏任党代表。
起义影响:
黄麻起义是继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之后,在长江以北地区首次举行的规模最大的农民武装起义,是在八七会议精神指引下,党领导的武装起义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揭开了鄂豫皖地区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苏维埃政权建设的序幕,为创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和红四方面军起了先导作用,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黄麻起义及其后期的革命斗争,造就了一支能征善战的革命军队。在黄麻起义及其后鄂豫皖根据地的斗争中,走出了三支红军部队。第一支是1931年11月7日在黄安七里坪成立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第二支是1932年11月30日在黄安檀树岗重建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第三支是1938年2月红二十八军在七里坪改编为新四军第四支队。
黄麻起义及其后的革命斗争,造就了一大批杰出革命人才。其中从黄麻起义走出的党和国家的领导人有4位,开国将军25位(含大将2位、上将6位、中将6位、少将11位);
而作为黄麻起义策源地的红安县,则不仅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区域和红四方面军的诞生地,而且产生了董必武、李先念两位共和国主席和61位将军(其中上将8名、中将10名、少将43名),捐躯的革命群众10多万,牺牲的有记载的烈士2.2万,因而是全国第一“将军县”和著名“烈士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