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汉城 第1名
襄阳市枣阳市中兴大道东侧
AAAA级景区
白水寺 第2名
襄阳市枣阳市吴店镇白水路
AAA级景区
观音洞风景区 第3名
襄阳市枣阳市新市镇8公里处
无量台风景区 第4名
襄阳市枣阳市吴店镇汗石福银高速出入口向北200米处
AAA级景区
熊河水库 第5名
襄阳市枣阳市
考古专家在湖北枣阳市吴店镇郭家庙发现春秋早期曾国国君级别墓葬。截至2015年1月9日,一共发掘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墓葬29座、车坑1座、马坑2座,共出土青铜器400余件(套)、玉器近百件、陶器50余件、漆木器30余件。其中有迄今我国发现的年代最久远的弦乐器--瑟、春秋时期曾国规格最高的车坑和马坑。谁是这块墓地最早的主人?
从郭家庙墓区到曹门湾墓区东西长达1000多米,是曾国的一处大型墓地。通过当年的发掘发现,一位名叫曾伯陭的国君墓居墓区最北的高台上,墓葬规格最高,时代也最早。因此专家们推测墓区形成的过程大概是从西周晚期后段或西周末期自国君曾伯陭墓开始,逐次埋葬,至春秋早期后段结束。墓区使用的时间大致是150年。
关于曾伯陭,文献无载,过去只有一件传世的铭文铜器曾伯陭壶,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而在2002年的发掘中,在这个墓地中发掘出一件铭文铜钺,得铭文18字。作器者自铭"曾白(伯)陭".专家们根据"曾白(伯)陭"铜钺的发现,再结合墓坑、葬具、随葬器物等方面,证明了此墓正是曾伯陭之墓。而其南、西部埋葬的其他墓葬和车马坑、车坑应该是他的陪葬墓。陪葬墓中另一座时代稍晚、带墓道的"曾桓嫚非录"墓应是一位国君夫人墓,她或许就是曾伯陭的夫人。从铭文分析,这位曾国国君夫人来自临近的邓国。
郭家庙埋葬了多少曾国国君?
目前已知的有出土铜器铭文证实的曾侯有10多位,时间跨度从西周早期到战国中期,年代最早的为曾侯谏,最晚的为曾侯丙。作为曾国使用了150多年的墓地,郭家庙到底安葬了多少位曾国国君?
当年,楚国进攻曾国,便对曾国的贵族墓进行破坏,此后古墓群还遭遇多次盗劫,对考古影响较大。虽然又发掘出一座国君级别的墓,但没有出土能够确认墓主人名号的文物。他究竟是谁呢?1982年,郭家庙曾经出土一件"曾侯絴白秉戈",它与此次发掘的墓地距离较近,是否说明这位墓主人就是曾侯絴白呢?还是说,郭家庙墓地还另外埋葬着一位名叫曾侯絴白的曾国国君?这个只有随着墓地的再次发掘才能找到答案。
曾国是否为军事强国?
在2002年的发掘中,郭家庙墓地发现了两座车坑和一座车马坑,共有6辆车,形制都较小,与三门峡虢国墓地虢季墓的随葬车马坑内的情况很相似,应属于作战用的战车一类。此外还出土兵器211件,有钺、戈、剑、镞、盾等。不过当年并没有发现单纯的马坑。
在2014年的发掘中,发现了曾国最大的车坑和马坑,其中一号马坑长9米、宽8米,深2米,最少葬马49匹,一号车坑出土葬车28辆。目前中国出土的西周时期规模最大的车马坑,出土战车是48辆,战马百余匹。通过比较不难看出,曾国在这一时期的军事实力并不弱。
墓地是社会的缩影,直接反映当时社会的丧葬习俗,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当时社会的竞技水平、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郭家庙两次发掘的曾国贵族墓葬都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器,其中包括不少兵器、车马器,而青铜器在商周时期是重要的战略物资,这足以说明曾国的整体实力在当时很强盛,军事实力只是其中的缩影。
枣阳为何有曾国大墓?
郭家庙墓地所在的枣阳市,位于湖北省西北部。其东南与随州相接构成古代南北交通上所称的"随枣走廊",也是周王朝控制南方的军事要冲之地。姬姓曾国是周天子的同姓,曾国设在"随枣走廊",就是为了监视周边诸侯国,并防范荆楚"南蛮".
郭家庙墓地的发掘,进一步说明曾国的统治中心一度位于"随枣走廊"的枣阳一带,至少在西周末期至春秋早期,其政治中心就在郭家庙附近。根据目前发现的西周诸侯国都城与墓地的分布情况看,国君墓都在当时国家政治中心即国都所在地的附近。
虽然文献资料记载枣阳的历史未涉及曾国,但并不表示枣阳的历史与曾国无关。同时,湖北省内现在也无曾国文献记载。这些只是历史的遗漏,正需要考古工作者依据出土文物和考古资料补史之阙漏。
事实上,商周时期的遗址在枣阳境内分部密集,据枣阳文物普查资料统计,有数十处之多;尤其是熊集茶庵、吴店东赵湖已分别出土过3批,总数达200余件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的曾国铜器。这些曾国铜器的出土,已经把曾国写进了枣阳的历史。
曾国国都经历了怎样的变迁?
郭家庙墓地实际上是"枣随走廊"庞大的曾国墓地系统中的一个。枣阳东侧的随州、西南的京山、西北的河南新野等地都有两周时期的曾国墓地。这些发现,已经逐步证明了这一历史古国在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大致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其中西周早期的曾侯谏、曾侯犺墓在随州东北部的叶家山,包括曾伯陭墓地在内的西周末期至春秋早期曾国国君墓在枣阳东南的郭家庙,而春秋中晚期至战国早期的曾国国君如曾侯舆、曾侯乙墓在随州城区附近。
由此说明,曾国的政治中心应该经过几次迁徙,其中西周早期在随州东北部,其时在随州西部至枣阳东部一带为鄂国统辖(随州羊子山墓地就是西周早期鄂国国君墓地),当时曾国的统治范围不大。而西周晚期,随着鄂国因反叛被周夷王灭国后,为了填补该区域的真空,周王很可能将鄂国的辖区分封给了同姓曾国,曾国为便于统治,将统治中心迁到了枣阳郭家庙附近。
春秋早期,随着楚国的崛起,曾国又被迫将统治中心东迁到了随州城区附近。这一点从郭家庙、曹门湾几乎所有墓葬早期被集团性盗掘所证实,而当时盗掘、毁坏曾国国君墓地的应该就是楚国的军队。
曾国是哪路诸侯?
曾国不见于文献记载,但这样一个强大的诸侯国不可能在文献中消失。那么,它究竟是谁呢?根据西周早期随州叶家山曾国国君墓葬出土铭文青铜器可知,曾国始封国君为南公。随州文峰塔墓地出土的多件曾侯舆铜钟详细记述了其始封来源及与楚的关系,即其始封国君为南公括,他就是辅佐周文王的南宫适,姬姓;曾侯舆则曾经在吴楚大战中帮助楚昭王复国。这就解决了曾国的历史谜案,即曾国就是历史上的随国,这也正与文献记载随国为"汉阳诸姬"的"老大"的地位相符,也解释了随国统治区域与出土曾国青铜器区域重合的问题。
此外,曾国作为诸侯国,君王的爵位也发生了变化。古代诸侯爵位分为公、侯、伯、子、男,其中公爵最尊,侯、伯、子爵依次而降,男爵最卑。从考古发现看,曾伯陭是伯爵,而西周早期的曾侯谏、战国早期的曾侯乙、同为郭家庙墓地的曾侯絴白均为侯爵,其原因为何,恐怕要在今后的考古发掘中寻找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