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涵的斋号

汪涵的斋号,第1张

汪涵坦言,他是一个六根不静的人,所以他的书房叫做“六悦斋”

“我觉得读书是六样都带来愉悦的,我是迷恋一些味道,迷恋一些听的感觉。因为味道不会骗你的,看有可能会,现在所有城市一模一样,一个飞机下去,如果不告诉你这是南京、上海,你是分不出来的。只有味道,你在北京有个阿姨做辣椒炒肉,你一吃就可以吃出味道来。"

我觉得我最喜欢汪涵,因为他主持的有深度。汪涵曾在《天天向上》中透露,自己特别喜欢《红楼梦》《金刚经》,甚至可以倒背如流。他并不否认最初读书的功利心,“我是在当了主持人以后才开始读书的,因为舞台上的表现需要大量的知识储备,读书可以解决知识匮乏的问题。”随着阅读习惯的养成,汪涵发现,读书为他带来的不只是名利,“读书是一种很奇妙的体验。

文字经得起琢磨,它带来的是幸福。”他认为,读书能满足人的“眼、鼻、耳、舌、身、意”六根的愉悦感,因此汪涵家的书房命名“六悦斋”。哪怕工作繁忙,汪涵还是保持每天读书的习惯,由于工作时间是在下午和晚上,从早上9点半到12点就是他的看书时间。看书成瘾的他,甚至还自己写了一本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书,《有味》。

因为家里藏书多,在朋友的建议下,汪涵在长沙开了一家非盈利性质的“培荣书屋”,于闹市中构建了一方静谧天地。这里的书,都是他自己从各地淘来的,仅供阅读,概不出售。汪涵希望,他的书屋能够承担城市阅读空间和文化沙龙的作用。

在汪涵看来,读书其实跟吃饭一样,是日常。所以书屋开店时,没有敲锣打鼓,没有明星捧场。当然,嘴上说着“读书如吃饭,吃饭还要宣传有点可笑”的他,推广阅读的行动从未懈怠,一直默默进行。

作为“综艺一哥”,汪涵常常思考:综艺节目主持人,到底应该综什么艺?多年后,他的答案是,要综六艺:“诗书礼乐易春秋,综的是诗一样的语言,书一样的曲折和悬念,礼一样的节制,乐一样的律动,易一样的变化和春秋一样的分明。我希望达到一种温和的状态,‘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在这个娱乐至死的时代,娱乐只是汪涵的精神,文化才是他的信仰。

主持人汪涵在他所主持的节目中总是很博学的样子,去年《我是歌手》决赛的急智救场,让汪涵一度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也有很多人都质疑,是不是节目组为了给其添加人气刻意包装,让其他主持人表现很弱智,反衬其权威?

不,他比看到的更博学。且看他在节目中有意无意亲口推荐过的书就看出来了。

他很坦然,并不否认最初读书的功利心,“我是在当了主持人以后才开始读书的,因为舞台上的表现需要大量的知识储备,读书可以解决知识匮乏的问题,也是因为自己争强好胜。”但随着阅读习惯的养成,读书为他带来的不只是知识,文字经得起琢磨,带来的是幸福。他的书越读越多, 涉猎颇广,练就了不俗的理解力和分析问题能力。

我的读书之路,有不少书籍都是从汪涵老师的推荐开始的, 常常被安利后便直接网购,捧起书一读到底。我暂且为大家推荐我自己读过的5本书,也是我非常喜爱的,所列之书,俱有出处,希望喜欢。 ​

做好一件事。这是梭罗告诉我们的——专心致志于你所做的事。

为什么要急于成功?如果一个人跟不上他的伙伴,那也许是因为他听到的是生命的另一种鼓点,遵循的是生活的另一种节拍。

人啊,不要用世俗的成功的眼光来看待每一个人吧。而你却要专心致志做好你要做的事--一辈子也许只是一件事。

华声在线采访汪涵时曾问:“如果请您推荐三本书,您会推荐哪三本?”

汪涵回答:“(笑)推荐书是最费力不讨好的一件事,当年施蛰存先生就是因为荐书被鲁迅先生批得一塌糊涂。不同年龄段的人对书的需求不同,年轻人可能喜欢杂志一些,我觉得《城市画报》办得不错,书的话,《西方哲学史》,晚上看看《瓦尔登湖》。”

罗素的哲学史比起国内一些哲学史来说,可以说谈的是真正的哲学。

花了半年时间断断续续读完了,一开始还算晦涩,但越读越觉得通达。心中十分佩服罗素思维的清晰、条理、严谨,因此他不愧为数学家出身。

他对于任何一个哪怕是再伟大的哲学的观点,他总是把自己放在一个常人的位置,从不忘记用常识去批判他们,对于哲学本身的理解,他永远站在一个人本主义者的立场,不偏不倚。

哲学探索的意义不在于对于这个不确定的世界给出最终确定的答案,而是在于使我们生活在不确定性中确定地生活。

同上

工艺之美在于无我,脱离我执的境界。

《工艺之道》是正序或者倒序或者从某一页开始翻看都会心感慨的特殊存在,且对日本大和文化不甚了解的朋友可以在书中能明晰嗅到日本文化及心理的特点、审美形态。

日本的工艺人,他们极为虔诚,遵从自然指引,用敬畏而温和的自然之心制作了工艺品,而在此种心态下创作的作品,也更具价值与意义。 人、器物与神明世界在这个时候,形成了一条有机链接。

关于这本书笔者恰好写过一篇书评,可供大家参考—— 《工艺之道》书评/一位固执的工匠

“我最近在看理想国的一本书,就是柳宗悦写的《工艺之道》,非常非常棒, 完全可以改变我们的生活,对生活重拾敬意,他真的是把太多的情怀放在了我们平时没有关注的 一点点小的事情上,人要有器物的精神,也就是器物之心。”

每一本都值得一读再读,温莎,即兴判断,素履,可作入门来读。

现世无论如何寻不到出路,身边总有一个志趣想法相合的人开解你指导你。可惜与木心先生已驾鹤仙去,欣赏木心先生的刻薄,或者说真诚坦率。这样的真诚是建立在他庞大的知识体系与一颗像草莓一样的赤子之心上的。

几乎篇篇好文章。慢慢读着,风景由旧而新,缓缓前来。

“我最开始知道木心先生,就是通过陈丹青的介绍,因为木心先生是陈丹青的师尊,他极力向我推荐木心的书非常值得一读,他说, 木心先生可能是我们时代唯一一位完整衔接古典汉语传统与五四传统的文学作者。”

“木心先生生活的那个时代,没有电脑,他也不用网络去查资料,照样可以写出影响人心的文字。 获取知识的最好方式就是通过读书,然后用脑子记下,任何美好的东西都是因为它难得,你花费了很多时间记下它,这样才会珍惜,才知道它的难得与美好。”

十卷篇幅一览

中国史不仅仅是国人心中固化的炎黄子孙的历史。从这一意义上说,这本书很有想象力, 汉学家们对中国历史的认识和理解,具有很高的可读价值。

历时半年,慢慢啃完。每个作者写一个朝代,虽然史观和质量不大统一,但整体相当不错,每个作者的观点和切入点非常新颖,几乎都是第一次看到,挺有意思的。 强烈推荐第 3,5,7,9卷,写的很严谨, 以整个东亚的视角来看待中国历史,开辟了新思维,对独立的个人史观建立很有帮助。

“理想国最近出了一套书,我想给大家介绍一下,《讲谈社》总共十本,我买了50多套送给我的朋友, 因为那套书特别好,全都是日本作家写中国的历史,看中国的历史,很有意思,我建议大家去看一下。”

以上我推荐了我已经看过的5种书,另外,汪涵老师在其个人专访和节目中推荐过以下书籍,供大家参考,我最近在看马一浮的《泰和宜山会语》 ,望与大家一同进步:

对他影响最大—— 《泰和宜山会语》马一浮、陈丹青《王鼎钧回忆录四部曲》

精读过的书 ——《楚辞》屈原

最喜欢的音乐书—— 《西方文明史中的音乐》保罗·亨利·朗

专访推荐——《风中的纸屑》周国平

汪涵对读书颇有情结,这从他的读书、写书、荐书、开书店诸事中可以窥得一二。他每年要读几十本书,他对读书自有一番独特的见解。他曾在接受媒体采访和书里分享过自己的读书观:

读书不在于多寡,也不在于快慢,而在于读完之后有没有下定决心去用,这才是最关键的。如果一个人能践行读到的每本书中的一句话,那就已经非常了不起了。如果能有一句话,由始至终贯彻自己的一生,甚至比读万卷书要强得多。

2011年,汪涵在长沙灯红酒绿的酒吧街上开了个“培荣书屋”,一次最多接待15个客人,满员就会拒客,因为空间只有这么大。 说是书屋,其实更像一个图书馆,里面全是他收藏或特意购买的书,不卖书,来看书全免费,不盈利。

夕阳西下,窗外的湘江静静流淌,一两个读书人在自己的店里,手捧一杯清茶,痴迷地沉浸在书的世界里。他说,每当看到这样的景象,就觉得这是最好的时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pretty/3020616.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3-08
下一篇 2023-03-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