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毛泽东在1930年1月5日给林彪的一封信,是为答复林彪散发的一封对红军前途究竟应该如何估计的征求意见的信。毛泽东在这封信中批评了当时林彪以及党内一些同志对时局估量的一种悲观思想。一九四八年林彪向中央提出,希望公开刊行这封信时不要提他的姓名。毛泽东同意了这个意见。在收入本书第一版的时候,这封信改题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指名批评林彪的地方作了删改。
扩展资料:意义
在土地革命战争初期,革命力量相当弱小和斗争环境异常艰苦的条件下,共产党内一些人对革命和红军的发展前途产生了悲观思想。为批评这种错误思想,毛泽东写了这篇通信。在信中着重指出,马克思主义者必须全面地观察和科学地分析形势,正确地估计敌我力量。
他深刻地分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特点和各种基本矛盾,指出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中国革命和工农红军的发展壮大,必须在广大农村建立巩固的红色政权,发展革命根据地,这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最重要的因素;发展革命形势和壮大红军,巩固和扩大革命根据地。
明·张居正《答云南巡抚何莱山论夷情》:“究观近年之事,皆起于不才武职、贪黩有司及四方无籍奸徒窜入其中者,激而构煽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张鸿《续孽海花》第57回:“你不要轻视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不晓得怎么结局呢!”
孙中山《中国问题的真解决——向美国人民的呼吁》:“中国现在还处在一次伟大的民族运动的前夕,只要星星之火就能在政治上造成燎原之势,将满洲鞑子从我们的国土上驱逐出去。”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里用得着中国的一句老话:‘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就是说,现在虽只有一点小小的力量,但是它的发展是会很快的。”
贺敬之《重回延安——母亲的怀抱》:“‘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井冈山的红旗插到了延安,插遍了全中国。”也作“星火燎原”。
明·贺逢圣《致族人书》:“天下事皆起于微,成于慎,微之不慎,星火燎原,蚁穴溃堤。吾畏其卒,故怖其始也。”
孙犁《白洋淀纪事·烈士陵园》:“很多烈士在中学、师范甚至小学就接受了党所传播的革命思想。然后,他们回到家乡,或是在穷乡僻壤的小学校里教书,他们又向贫苦的农民和他们的子弟传播了这种思想。这就是星火燎原。”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