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代,到延安去,到太行去,到敌人的后方去 40年代,到辽沈去,到平津去,到长江对岸去 50年代,到工地去,到工厂去,到建设第一线去 60年代,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70年代,到城市去,到部队去,到能生活得好一点的地方去 80年代,到大学去,到夜校去,到可以拿到文凭的地方去 90年代,到美国去,到英国去,到一切说外国话的地方去 21世纪,到国企去,到外企去,到年薪百万的地方去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作为一个哲学命题,最早是由公元前古希腊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柏拉图提出的。
一个人自呱呱坠地那一刻起,人世间的烦恼便开始包围住了他。襁褓中因饥饿而嗷嗷求饱,因寒冷而哇哇求暖。孩体时起便因要玩具而哭闹,因受不公平对待而委屈,因与伙伴们争吵而伤心,因家贫受侮而难过。
唯心主义
柏拉图是西方客观唯心主义的创始人,其哲学体系博大精深,对其教学思想影响尤甚。
柏拉图指出:世界由“理念世界”和“现象世界”所组成。理念的世界是真实的存在,永恒不变,而人类感官所接触到的这个现实的世界,只不过是理念世界的微弱的影子,它由现象所组成,而每种现象是因时空等因素而表现出暂时变动等特征。由此出发,柏拉图提出了一种理念论和回忆说的认识论,并将它作为其教学理论的哲学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