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魏屯田,颇为史家重视,唯其中一些问题,迄未取得一致意见,因之在叙述时,便不能不按照自己认为稳妥的想法陈说。屯田制度固完善于曹魏,其渊源尚可追溯到汉代以前。我先民自古即注重农事,操国柄者皆知战胜或御敌,都离不开军粮供应。故晁错《论贵粟疏》引神农之教曰:“有石城十仞,汤池百步,带甲百万,而亡粟,弗能守也”。“神农”虽非真有其人,但假托者至少亦为战国时人,则可相信。秦孝公时,商鞅“以三晋地狭人贫,秦地广人寡,故草不尽垦,地利不尽出,于是诱三晋之人,利其田宅,复三代,无知兵事,而务本于内,而使秦人应敌于外”。
像商鞅这样给移民以国有土地而今其耕作,再以所产粮谷供应军食的策略,已与曹魏募民屯田有类似的目的与情况。《竹书纪年》载:“魏襄王十七年(前302年)邯郸命吏大夫奴迁于九原(今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以西);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斥逐匈奴后,在今年蒙古自治区河套一带置四十四个县城。以上两种措施显系移民垦殖,以供军食而固边防。《汉书》卷**上《主父偃传》载主父偃对汉武帝言:“朔方地肥饶,外阻河,蒙恬筑城以逐匈奴,内省转输戍漕,广中国,灭胡之本也。”其中“内省转输戍漕”语,无论对秦对汉都同样适用,如果说秦始皇置县移民,原无就地产粮供军以省从内地运粮的用意,未免低估古人。可以相信屯田从战国时已见端倪,至秦而完成。
现在的兖州并不完全属于古代九州之一的兖州。从地理位置来看,古代的兖州和现代的兖州为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无论哪个历史版本,古代的兖州都非常大,而如今的兖州作为山东省济宁市下辖的一个区,面积为651平方公里,被囊括于古代兖州之中。
地理位置变小了,实质自然变了。但依旧称作兖州,不是真假李逵问题,而属于政治历史更迭的缘故,要知道,在古代九州的概念也不断变更。或者我们可以说,今天的兖州是对历史的尊重,也无意中成了一张历史名片。
其实,历代兖州区划还属于一个颇具争议的地理问题,不同的书籍、不同的朝代对具体位置、来历解释也不同。
据传,夏禹治水,将中华大地分为九个州,即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和雍州。而在战国时期,九州才有了具体的行政区域。在西汉时期,九州有了明确的地理位置。兖州所辖为东郡、陈留郡、山阳郡、济阴郡、泰山郡、城阳国、淮阳国、东平国。
到了东汉、晋代、隋唐、宋代等,兖州的所辖区域也不断变化,但兖州这个称呼却没有消失,一直被保留。
总之,从延伸的文字含义来看,古代的兖州和现代的兖州意义一样。但从面积和具体的地理位置来看,二者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所幸的是,今天的兖州依旧没让我们失望,经济发展水平高,交通也非常便利。
曹操屯田的地方很多,从许昌开始,各州郡基本都有屯田。不光是曹操,其他势力也相继效仿,在各州郡纷纷屯田。为什么要屯田呢?因为自从汉灵帝时期,爆发了黄巾军起义以来,各地盗贼并起,河北有黑山贼,益州有五斗米道教,西北有边章韩遂的羌乱,东部沿海还有管承等海盗,南方的蛮夷也频频叛乱。再加上州郡各自募兵,各势力之间互相攻伐。所以造成人民流离失所,土地基本上无人耕种。
汉献帝时期,大旱、蝗灾,京城白骨遍野,饥民相食。粮食价格飞涨,一斛谷子五十万,一斛豆子二十万。甚至连汉献帝自己都有一段时间被李傕郭汜闹的吃不上饭,到处逃命,京城的文武百官跟着献帝死了不少。各军阀的部队也没有粮食吃,袁绍的军队在河北摘桑葚吃,袁术在江淮吃河里的鱼虾。
曹操迁都许昌之后,汉献帝算是真正的稳定了下来。这时有个叫枣祗的人建议在许昌附近屯田,于是曹操任命枣祗为屯田都尉,任峻为典农中郎将,开始在许昌附近招募军民屯田。屯田的效果非常好,当年就得谷百万斛。
其实屯田的制度在西汉时期就已经有了,不过汉朝主要是在边疆屯田,目的是防范外族入侵,或者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管理。比如汉武帝在西域的屯田,汉武帝时期还没有正式建立西域都护府,只是派军队在西域屯田。
位于今天内蒙古额济纳旗的居延塞遗址是当年汉武帝修筑的防范匈奴的城障。居延塞从居延泽到甘肃的张掖,一直连到长城上。两汉在居延塞都有长期驻军,这些驻军平时就有屯田。近代在居延塞发掘出的居延汉简中就有关于屯田的记载,在居延塞的兵员薄上,除了打仗的燧卒、鄣卒等,还有屯田的田卒、河渠卒、守谷卒等兵种。
除了在许昌屯田外,在史书上明文记载的曹操的屯田地还有:扬州、合肥等。总之只要是军事上的要地基本都有屯田,屯田可以作为军粮供应的保障,所以要做根据地必须大力屯田。诸葛亮以及他的后继者都在汉中屯田,姜维在沓中屯田等等。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屯田对于军事的意义非常重大。
屯田富士街。寿光屯田集在哪里屯田富士街,因为当地人员比较密集,所以集市位于这里。寿光市,山东省辖县级市,由潍坊市代管,位于山东省中北部,潍坊西北部,渤海莱州湾西南岸,总面积2072平方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