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高家大院——隐于闹市中的榜眼府

西安高家大院——隐于闹市中的榜眼府,第1张

西安北院门144号民居是高岳崧故居,俗称高家大院,是三院四进式砖木结构四合院,始建于明朝崇祯年间,距今已有四百年历史,是清代榜眼高岳崧的故居。高岳崧祖籍江苏镇江,清同治十年参加科举考试,被皇帝钦点榜眼,得御赐“榜眼及第”牌匾。从明崇祯十四年至清同治十年,高家本族七代为官,是西安历史上有名的七世官宅。

古建遗韵为传统留住文化

高家大院总占地面积8.9亩,是西安古城内在原址上恢复,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历时时间最长的一座官宅大院。

整个院落为三院四进式,完整保存客房、厅房、厢房、正房、书房、花园、祠堂、私塾、戏楼等。院内方正对称的格局,尊卑有序的空间,浑厚敦实的风格,闹中取静的院落,隔绝尘嚣,自成一方天地,是中国古代精美建筑艺术的直观展现。

大院大门为生漆木门,拴马桩立于门侧,门楼砖雕及房屋的木质构件刻花精细,具有典型的地方建筑装饰艺术风格。两个门墩上的浮雕是麒麟蝙蝠梅花鹿等吉祥动物,过厅的房门上刻有牡丹、梅花、宝剑、方鼎,上房的门首则为“梅兰竹菊”四君子。二门及其偏门上的砖雕,虎头瓦当、雕花门窗精美异常,古韵四溢。所到之处,“迎紫”、“静远”、“凝瑞”、“在中堂”等匾额,画龙点睛地透露出主人身居高位的独特品位;客厅、书房及庭院中一副副楹联尽显书卷气:“智欲远而行欲方胆欲大而心欲小,正其谊不谋其力明其道不计其功”、“与有肝胆人共事立身立业,从无字句处读书明理明心”……

据介绍,明清时期是我国古代建筑体系发展的最后一个阶段,其设计和技术方面都已臻成熟,而这一时期的民居建筑形成了古朴典雅、庄严硬朗的风格,叠砌考究、雕饰精美,在细节上精益求精,体现了我国古代人民的劳动智慧和无穷的艺术创造力。高家大院从院落到房屋结构及室内家具陈设都完整地保留了下来,这样完整的院落如今已很难见到。

非遗汇演让民俗开始呐喊

古时大户人家都有自己的戏楼来唱戏宴客,高家也不例外。高府戏楼名为“大风唐”,既有“大风起兮云飞扬”的气势,也有着巍巍古都的盛唐气象。目前高府“大风唐”戏楼主要演出陕西各类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节目,如华阴老腔、华县皮影戏等。

老腔在演唱时有一主唱,配以不同民间乐器伴奏。在主唱唱到最后两句时,便大吼一声,随之全台所有人都跟唱相和,激昂雄壮,气氛热烈,正是“众人帮腔满台吼,惊木一击泣鬼神”。

陕西皮影戏起源于汉代以前。皮影戏又名“灯影子”,是我国民间一种古老而奇特的戏曲艺术,在关中地区很是流行。因其戏演出简便,表演领域广阔,演技细腻,故而广受民间百姓的喜爱,经久不衰。

老腔和皮影都是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陕西向世界递出的两张生动名片。老腔震撼,皮影奇巧,两种表演都来自于民间,体现出这片黄土地上人们豪迈与细腻相结合的品质,淳朴悠扬,高亢婉转。

高家大院是西安在原址上保存最完整的古民居,更是七世官宅,传承非遗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本就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四百年的古民居中,看一场皮影,听一出老腔,去回望、去品味那融入血液中的质朴情感,熨帖我们那因劳碌奔波而风尘仆仆的心灵。

古服饰展用针线书写传奇

中国自古就被称为“衣冠文物”之邦,服饰文化更是博大精深,是中华文化当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高家大院内的古典服饰博物馆是西安唯一的一座古代服饰博物馆,集中展示了古典服饰的艺术魅力,是这个十三朝古都所孕育出的一朵独有的服饰艺术奇葩。

博物馆的藏品均为张义馆长收藏与设计,再现了明清官宦人家日常生活、礼仪寿禧、朝堂礼拜等场景的服饰艺术。馆藏涵盖织绣、玉石器、金银器、牙骨角器,囊括服饰、备料、织绣画、日用织物,堪称明清服饰艺术之标本大全。

品味馆中藏品,我们不得不由衷地感怀、赞叹我国古代服饰艺术之精湛,我们祖先生活之精致。它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美的享受,还有触及灵魂深处的感悟和启迪。特别是,当此精美的服饰艺术品置于四百年历史的高家大院,古院衬古饰,其境尤佳,其味尤浓,承载古代服饰的生活场景复活,使人有身临其境如在其中之感。在高家大院里观古代服饰艺术品,馆中建馆,内外相融,浑然天成,置身于此,将是一次独特的古代生活的时光之旅。

透过这馆与馆的相互映衬,古代生活的画卷跃入眼帘,我们仿佛触摸到西安这座古都的历史脉搏,周、秦、汉、唐之遗韵也不再是一个虚幻而抽象的概念,而是可以感知和体味的审美意动。高家大院古典服饰博物馆呈现给观众的是一幅鲜活无比的古代生活图景,这里的每一件藏品都是有体温、有记忆、有故事的,带给观者的是一次非比寻常的艺术享受,魂牵梦绕的生活向往。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一座四百年的古民居,隔绝了喧嚣与扰攘,沉淀出古朴与浑厚——家族,民居,老房子,老井,古树,榜眼府,灰砖,青竹,石狮子,屋檐,楼台,幽兰香,黄菊,鹩哥,与故人……

高岳崧的父亲高景清,字春潭,由太学生议叙道员,赏戴花翎。是个在当地出名的义舍财、保乡梓的乡绅。高岳崧幼年时,素来是个有个性的人。他嗜好看书写字,擅长写文章,字也写得好。由于出身官府人家,成为禀生。同治八年参加乡试,考中举人。当时,人称高岳崧承继父志,能为义举。同治十年,应礼部会试,考中进士。殿试御赐一甲二名,授翰林院编修。

1966年,高家大院被收归国有。

1990年以前,在西安古城墙内,两三百年以上历史的老宅院占宅院数的一半以上。但随着城市开发和低洼棚户区改造,老宅院逐渐消失。

1999年,高家大院(北院门144号)与化觉巷125号、西羊市77号一起被列为“中挪两国重点历史街区保护项目”,并由挪威投资,对几处故居进行了整修,按照当时中挪两国达成的协议,西安市将以这几个院落为起点,带动西安市古民居的保护与开发,从而在钟楼、鼓楼附近发展与古都风貌相匹配的民居旅游。“中挪两国重点历史街区保护项目”挪威方面共投资550万元,其中用于高家大院整修的资金约86万元。但86万元的投入并不能将整修工作完成,高家大院随即因资金不足而面临窘境。此时,依靠政府拨款不现实,靠原院内的4家单位出资也很难实现长期性的保护与可持续开发。西安市房屋管理部门在与4家单位协商后提出了一个解决方案:西安中国画院是文化单位,高家大院是文化遗产,两者相融合,可以保留在院内,其余3家单位搬出大院。高家大院由西安中国画院艺术部主任杨霜林以个人名义出资开发。

2001年,这座民居被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2年8月,投资470万元的二期整修工程开工,重点在“家”文化上做文章。同年,获得“公元2002年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洲太平洋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

2003年由西安中国画院艺术部负责对故居进行了有史以来最完善的保扩性修葺。作为西安市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故居被列为挪威特隆姆大学建筑系、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系研究生教学基地、长安大学历史文化名域研究所研究基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pretty/3010912.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3-07
下一篇 2023-03-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