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关山上有兰花吗?

潼关山上有兰花吗?,第1张

您好,潼关靠近秦岭山系,而我国作为兰科植物种质资源打大国,在秦岭山系分布有大量兰科植物。大家喜闻乐见的品种有华山墨兰,另外还有很多保护物种更加珍贵,比如以下兰科植物都是列入了陕西省重点保护物种:小白芨、凹舌兰、杜鹃兰、裂唇虎舌兰小斑叶兰、西南手掌参等等。寻找兰科植物需要耐心与眼力,兰科植物通常都生长在阴暗的地方,所以不易发现。另外,我国所有野生兰科植物都是受保护的,全部列入了CITE附录1和附录2,不是一级就是二级保护,建议找到后拍照留念即可,切不可盗采盗挖。以下是小白芨和凹舌兰的美图:

没有。

去秦岭山乱挖兰花是犯法的。据悉安康市宁陕县江口镇村民郑某龙1月31日在江口镇某村山坡采挖秦岭野生蕙兰、春兰、棕榈各一株,欲带往河北保定市其工作处栽种,行至沣峪口被公安检查站查获。其乱采滥挖、毁坏森林、苗木的行为涉嫌违法,沣峪森林公安派出所拟对其行政处罚,责令其在林区补种上述蕙兰、春兰、棕榈,恢复这些野生植物的生态功能。所以没有人去秦岭挖兰花。

我小时候,曾在周至田峪河畔生活过多年,每每南望田峪,总会生出一种莫名的神秘感。长大后虽几进田峪,但沟里的种种不解之谜,更令人高深莫测,它也给田峪平添了一层诱人的魅力。

解放初,我父亲积极响应政府关于大办农业的号召,从上海迁居到西安后,出资在周至县终南镇以南,购置了几十亩果园。当时,我父亲在西安公路学院供职,无暇兼顾果园生意。遂从山东老家,将其叔父举家迁居终南,帮助料理果园。果园东临田峪河,南望终南山。这里田畴广阔,风景优美,民风淳朴,生活安逸。我儿时戏耍最多的地方就是田峪河了。

田峪河古称蚰蜒河。相传,终南山里一位大仙豢养的一只雄鸡,私闯凡界,来到田峪,欲啄食一条巨型蚰蜒充饥,两厢相搏,蚰蜒大败,遂逃往渭河,其身后留下一条深沟,随之一缕山泉顺流而下,形成了如今的田峪河。我春天在河边跟大人放牛,夏天在河滩水潭里游泳捉鱼,秋季在河岸杂木里采摘野果,冬里在岸边捡拾干柴。有时大人在河边浣洗衣裳,我就在旁边戏水逐浪。有年夏天,田峪河突发大水,大人紧紧牵着我的手在河边观看,洪水边冲垮着堤岸,人群边往后退。只见洪水从上游冲卷下来了木料、箱笼、树木,还有活猪等。有胆大会水的便在腰里系上长绳,挣扎着在洪水中打捞东西,也都发了一笔小财。

有时雨后初晴,空气清新,我站在河边遥望田峪,只见白云渺渺,青山魅魅,一座白塔耸立在峪旁。我常常边眺望、边神往、边笨想,田峪里哪来的这么多水啊?田峪里莫非住着龙王?大人们常说“南山戴帽,农民睡觉”“田峪有水,牛不争嘴”,使我幼小的心灵里,对田峪充满了向往,也充满了神秘感。及至我长大成人,这种神秘感仍有增无减。

有年盛夏雨过天晴,我想去看看雨后的田峪究竟是个什么模样,于是邀约三位旅友与我结伴前往。不料车到田峪口时,因恐雨后危石山水伤及游人,田峪临时封山,游人车辆一律禁止入内。很费了一番周折后,我们才得以进山。由于封山的原因,可以说是田峪里“万径人踪灭”,十分幽然恬静。耳边只有啁啾的鸟鸣和哗哗的水声。雨后,田峪河两岸,花草树木苍翠欲滴,清新的空气略带点儿湿甜,鸟儿在枝头抖落着身上的水珠,微涨了的河水泛着浪花,哗哗地向下游奔去。田峪“四十里画廊”之称,果然名不虚传啊!我们沿着蜿蜒的山路向大山深处跋涉,正低头行进间,忽听前面哗哗作响,抬头一看:有一挂瀑布从高山断崖中倾泻而下,风刮的水雾飘飘渺渺。这个瀑布唾手可及,我们奔到瀑布旁,用手接水,溅起的水花扑了我们满身满脸,冰冰凉凉的。在瀑布的刺激下,大家忘记了年龄,兴奋得大呼小叫起来。同行的伙伴都很高兴,觉得此情此景十分难得。

过了一段时间,恰逢连续几天都是朗朗晴日,有朋友邀我一同去爬山。启程后,我很有几分卖弄的建议:“我领你们去个好地方,那里的瀑布很有特色。”大家一致同意后,我们便驱车赶往田峪。进了田峪口后,大家心情不禁为之一振,都说这是个好地方,值得一来。我自告奋勇地在前边带路,翻过一梁又一梁,走了一坡又一坡,直累得大家汗流浃背,气喘吁吁。有人不耐烦地发问,“瀑布呢?路到底走对了没有?”我自问自答地说:“哎!岂不怪哉,我明明记得就在这一块儿,怎么没有了呢?”大家闻言,就七嘴八舌地开起了我的玩笑来。大家哄笑了一阵儿后,也爬够了一定的高度和强度,就一路擦着汗,下山返程。这回,我算把人丢大了。一路上我苦思冥想,莫非这瀑布还长了腿不成?

秋来,梅雨初停,天高气爽,我三进田峪,去探探田峪里的秋景如何,比比峪中红叶哪山最美。再进田峪仍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青山苍劲,秋叶斑斓,花鸟翻飞,寒蝉乍鸣,真是秋景无限啊!我边走边想为田峪作首赞美的诗,正构思间,突然,一条瀑布亮在我眼前,我再揉揉眼睛看看,的确还是那条瀑布,也还是那个老地方。我连忙倒退几步,四下观望,没看到有什么山神狐仙。我再仔细辨认,上次带朋友来,千真万确就是这个地方。归途中,我仔细观察,苦思冥想,莫非它与天上之水有关?在田峪沟口东山峰顶,海拔一千一百多米处,有一泓天然池水,终日仰面观天,人称仰天池。传说仰天池里有一眼神泉,上连天河,下接东海,时而泉涌如喷,时而静若处子。可是泉喷则有瀑,泉静则无布么?抑或它又与雨水有关?是雨大瀑猛,雨小瀑弱,连日干旱则瀑收布敛么?虽然似有所悟,但仍禁不住感叹,田峪沟里真神啊!

有年夏天,我们几个旅友在田峪里寻找时隐时现的瀑布未果,正当大家觉得有点儿扫兴时。有个朋友积极提议,“不如咱们到树荫下、岩隙里去碰碰运气,看能不能找到水晶兰。”我不解地问:“什么是水晶兰呀?”他说:“你没有看网上的消息吗?”原来,前几年网传,周至县殿镇有位姓徐的师傅,偶在田峪山林里发现了一种奇怪的植物,长得肉乎乎的,约有一拃来高,一簇一簇的,浑身晶莹剔透,在山里从来没有见过。据徐师傅说,“他是在深山丛林中发现的,当时长在腐叶上边,看起来不像是草,也不像是菇类。弄不清是什么东西。”后来请教植物专家才知道,它叫水晶兰,性甘无毒,本身没有叶绿素,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完全依靠吸收腐叶上的营 养生 存。这种水晶兰在秦岭山脉分布较广,多生长在人迹罕至的深山老林之中,是一种十分罕见的植物。闻听后,我也十分好奇。于是,当即在网上搜寻。百度百科中介绍:水晶兰属多年生草本腐生植物,鹿蹄草科,别名梦兰花、水兰花、死亡之花、幽灵草。能叫这名儿,无疑是草中鬼魅了。

当我看到死亡之花和幽灵草几个字时,顿感毛骨悚然,我当即与田峪的神秘感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同时也激发了我的好奇之心和莫大兴趣。

同样,大家也很有兴致,积极响应。于是,我们每人拄了一根杂木棍,在山林里、树丛中边走边寻寻觅觅起来,时而弯腰细看,时而用木棍随意翻拨。走着走着,我们看到了几株红豆杉,长得参差不齐,有的一米多高,有的只有几十厘米。有位同伴边用手抚着红豆杉的枝叶边说:“红豆杉观赏性很强,盆栽放到室内一定很好看,它还能吸收有毒物质,净化室内空气,预防呼吸道疾病。”另一位旅友插话说:“它还能防癌治癌,对糖尿病人也有好处!”“既然这么好,那咱就挖几株小的带回去吧!”说干就干,大家正要下手时,一个外号叫大头的同行友人连忙摇手,“不敢挖,不敢挖!这不但是我国的特有树种,还是国家一级珍稀保护树种。出来耍,别惹事儿!”大家都觉得有道理,就只能放手作罢,继续往大山深处攀援。

登山爱好者有个不成文的规矩,上山下岭不走回头路。我们另辟的下山路径狭窄陡峭,大家默不作声,小心翼翼地过险石下陡坡。不知不觉间,进入了一片茂密的山林,绿荫蔽日,清风凉爽,这时大家不约而同地说:“好香!好香!”一股檀香和松节油混合的香味沁人心脾。大家七嘴八舌:“哪来的香味?”有手快的摘下一片扁平的树叶揉了揉,放到鼻下一闻,兴奋地说,“就是它,就是它!”原来,我们进入了一片侧柏林。侧柏叶本身就是一种香料,可提取芳香油,富含黄酮类物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益补气血不足,对少白头、高血压都有辅助治疗作用。

归途中,大家都说,“这次虽然没有找到水晶兰,但也大开了眼界,增长了知识。观赏到了很多奇花异木。仅田峪里就有冷杉、连香树、杜仲等16种野生珍稀濒危植物。还有青檀、黄栌、龙柏、领香木等名贵树种。田峪也称得上是植物的百宝箱了。”

久闻田峪里有一头石牛,很是神奇。进得田峪深处,立野牛沟远眺,可见山梁上有一巨石,其状如牛。两眼远望北方,似在寻找归途。相传,这是太上老君的坐骑,因贪恋田峪水草肥美、风景如画而流连忘返,久而久之竟忘却了升天归家之路。因此,我们一行人早在田峪口就商定,趁清晨凉爽,精力充沛,先徒步往野牛沟,观赏罢“金牛寻觅”后,沿野牛沟到玉龙瀑布,走老鸡沟,再从堰塞湖旁田峪河顺水而下。

田峪里素有“进入峡谷四十里,七十二道脚不干”之说。我们沿田峪河一路跋涉,脚下总是湿漉漉的,还不时有飞瀑飘落。起初山道河谷较为平缓,越往峡谷深处走,山势越陡峭,不少地段两壁如刀砍斧凿一般,夹道处仅有数丈宽。峡顶两壁树枝纠缠,遮天蔽日,独成一景。终于到了野牛沟,大家纷纷举目四望,寻找期盼已久的奇石神牛。观望间,有人边指点边兴奋地说,“看见了,看见了!你顺着我的手往前看。”大家聚拢来看了半天,有的人说像,有的人始终一头雾水。歇息时我说:“观奇石要讲究角度,仔细端详,丰富联想才行!”大家按我说的十二字诀再额手观望,神牛好像又没有了踪影。我半开玩笑地说,景区介绍早说过这是神牛,这会儿可能飞走了,不知何时就飞回来了。聊到此,有人说应该给景区管理部门建议一下,为“金牛寻觅”景点补写一段:金牛因思主心切,苦苦寻觅百年,终于找到了太极宫。神牛见到太上老君后双膝跪地,泣不成声,主人允它所求,命它仍回田峪,镇田峪河、野牛河诸水,以保三山平顺,四方安澜。还有的说,太上老君其母怀孕七十二年而生,老子的生日是阴历二月十五。过生日这几天神牛也不在山上。闻言大家齐夸说的有道理,这样游人看见石牛与否都不遗憾了。

赏罢神牛,我们一行按计划向纵深进发,万没想到,一路上奇石俏景美不胜收,有的鬼斧神工,有的天造地合,还有的神秘莫测。行至半山腰,有一断崖峭壁,石褐色中带有米黄色图纹,远观近似人形。我看后问大家:“你们看这石壁上像个啥?”有人反应快,说上边的像三个人。我说:“对!从色彩上看,很像汉墓出土的壁画。但在景区水边,我给它命名为五仙女出浴图。”我接着说:“你看,上边三个仙女,可说活灵活现。左下边这个勉强一点儿,说她对镜补妆也不为过。右下方这个差强人意些,有点儿弯腰拾衣的意思。”我说罢就有人应声附和,也有人说纯粹是瞎编。

继续往前走,山涧路边,有数处奇景。一个是“树抱石”。只见树的根部如人之两臂,把一块大石头紧紧抱在怀中,数十年来相依相伴从不分离。这种垮界之恋,令人不禁唏嘘感叹!真个是“树接天灵,石通地气”,天作之合,地造奇缘。行至四号桥附近,路旁标有神笔天书一景,偌大的灰石上有一个墨绿的一字,酷似毛笔所书。殊不知其上游数十米的一块巨石之上,却有一条极似白蛇的一缕石纹,我们觉得将之改为青蛇戏白蛇更为传神。另一景是“奇树生石”。这一个更奇,只见树根部的分娩状活灵活现,生产的痛苦呻吟之声呼之欲出,想是难产也未可知,看后令人称奇不已。此景只应天上有,能出在神秘的田峪,想也在情理之中了。但神乎其神,悬而又悬的是,在位于变电站附近的山崖上,有一块孤石,危如累卵,很有风吹摇动之感,当地人称“摞摞石”。细细观之,它很难是自然滚落的,更不可能是经千百年雨水的冲刷、优胜劣汰而形成的,倒是极有可能是山崩地裂的产物,否则是谁把它轻轻地放置在这里的呢?

沿河道顺坡下行,山势渐缓,河道里、山涧中的古迹奇石更是夺人耳目。快行到平缓处,沿田峪河峭壁上,有多处古栈道的遗迹。当年楔木榫的卯眼清晰可见,时隐时现。从中可以想象到当年工程之浩繁和施工的艰难。据说这是关中通往四川的一条捷径,也有说是丝绸之路南段的。

距古栈道不远即是观音寺。传说数百年前,因栈道凶险,行路艰难,后人遂在此供奉观音菩萨以求旅途平安!

正当大家凝神欣赏古栈道遗迹时,我突然喊了一声:“快看,蛇吞青蛙!”顿时把大家从对古栈道的无限遐想中惊唤了回来,有几个人信以为真,赶忙抄起木棍就往河道里去。见状,我连忙说,“哎!哎!我说的是奇石,再往近就看不真了。”见大家停下了脚步,我指着河床里的一块巨石说,“你们看像不像?”只见这块奇石横卧在山涧里,清澈的河水从两侧流过,石分灰白和翠绿两种颜色,可能是由石灰岩和青岗岩巧妙地结合而成吧。灰白色的石体极似一个蛇头,只见它尽力张开大口,露出尖锐的獠牙,挣得眼球直往外突,正艰难地吞食着一只青蛙。白蛇口中的青蛙呈翠绿色,背上的花纹清晰可见,已被巨蛇吞进了半个身子。这块巨石,不知何年何月滚落到了田峪河中?亦不知经过了几千几百年河水的冲刷,鬼斧神工成就了今天的模样,呈献在了游人的面前。如果你视而不见,如果你擦肩而过,如果你不用心珍赏,那岂不可惜!又岂不冤哉!

田峪是上苍赐予我们的一块儿风水宝地。四十里长廊诗情画意,如梦如幻,蕴藏着千般灵秀,万种风情。它的种种玄机,处处神秘,对游人充满无尽的诱惑力。闲暇时来田峪走走,体会一下唐朝名相裴度《傍水闲行》的意境:“闲余何处觉身轻,暂脱朝衣傍水行,鸥鸟亦知人意静,故来相近不相惊。”岂不悠哉?   王凯利 2021年8月8日《西安晚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pretty/3010057.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3-07
下一篇 2023-03-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