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长征的目的地在哪里

红军长征的目的地在哪里,第1张

红军长征的目的地是陕甘苏区。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撤离长江南北各苏区,转战两年,到达陕甘苏区的战略转移行动。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

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城,红军牺牲了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余人。

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其间共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

红一方面军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万里长征的胜利结束。

扩展资料:

红军长征到陕北延安的历史原因有7条。

1、当时渭南一带有刘志丹的部队,陕北延安有谢子长的部队。这两支红军已经在当地建立起非常稳固的革命根据地,红军北上就能与刘志丹、谢子长的部队会师。从而占领整个陕中和陕北地区。

2、红军开始是没有打算去陕西的,后来被国民党反动派追赶,在南方很难立足,因为南方是国民党反动派统治的重点地区,红军到达甘肃后,应刘志丹同志和谢子长同志主动的联系,决定向国民党统治的薄弱地区进军。

3、国民党反动派实质上是南方政权,陕中、陕北是国民党统治的薄弱地区,蒋介石政权在陕中、陕北不存在。

4、从地理环境来看,陕西关中平原以北地区,到处是穷山恶水,高山大岭,沟豁纵横,连绵千里,易守难攻,谁也进不来,极其易于武装割据。

5、陕北靠进苏联,便于取得苏联援助。

6、红军高举北上抗日的旗帜,而抗日的前线在北方。在南方还算抗日吗?

7、延安南靠西安,东靠北京,而日本又不可能攻打延安,延安就成了安乐窝,北方历来是中国的政治、军事中心,得北方者得天下,北方战胜南方,这是中国5000年的历史规律。是铁的规律。

毛主席率领红军挺进陕北,具有伟大的战略眼光,是英明的历史决策。

在高吉村召开的这次政治局扩大会上,有人提出开除张国焘的党籍问题,毛泽东不同意。他认为,为了争取红四方面军共同北上抗日救国,中共中央在同张国焘的斗争中。

始终采取“特殊的和忍耐的方针”,始终坚持党内斗争的正确原则。只要张国焘赞同和执行党的北上抗日救国战略方针,其他问题都可以让步。

会后,中共中央于9月13日率领红一方面军主力和军委纵队继续北上。18日占领宕昌县大草滩、哈达铺,走出了茫茫水草地,进入甘南地区,彻底粉碎了蒋介石围歼红军于川西北地区的狂妄计划。

部队转入休整。9月20日,中共中央从邮政代办所搜集到了许多国民党统治区域出版和发行的报纸,意外地了解到陕甘两省有可观的红军和可观的革命根据地。毛泽东喜出望外。

毛泽东马上把这些报纸转送给周恩来、张闻天、王稼祥、博古等,并召集他们开会,决定落脚陕甘革命根据地。他高兴地说,报纸上说陕北有刘志丹、徐海东的部队,他们已经赤化了20多个县。

有20多万赤色分子在那里进行活动。不要说20多万人,就是有2万人,我们也要到陕北去。周恩来、张闻天、王稼祥、博古等也都十分高兴,一致同意毛泽东的意见——落脚陕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红军长征

目的地是指一个人或动物想要达到的地方。

该词的出处为:

瞿秋白《饿乡纪程》七:“目的地还没有达到,中途又生阻梗,实在很烦闷。”

巴金《人民友谊的事业》:“我们进行访问的时候,好几次‘友协’的秘书长马纪樵夫人开她的小车送我到目的地。”

杨朔《潼关之夜》:“有时乘船,有时坐车,有时步行,他们跋涉在遥远的旅途上,终于到达预定的目的地--山西。”

该词在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语句:旅游目的地,打车目的地,出行目的地等等。都表示的是一个人想去的地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pretty/3003213.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3-07
下一篇 2023-03-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