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东在中国先秦时期指的是函谷关以东的地区,但闯关东是在清末民初的时候,当时的关东具体指的是吉林、辽宁、黑龙江这三个省,因其位置位于山海关以东而得名。关于“闯关东”这个说法最早来源于清朝同治年间,当时不少关内百姓为了谋生,拖家带口跑到关外发展,其中以山东等地人为主。这对于当时的不少人来说,都是一件需要莫大勇气的事情。
由于清朝当初在入关的时候为了防止自己的“龙兴之地”东北遭到垦殖,直接就颁布了禁关令,将其当作满洲贵族最后的退路。直到十九世纪中期的时候,禁关令才开始慢慢松懈下来,此时虚掩的山海关大门开始正式向老百姓敞开。东北地区地方人稀,土地肥沃,粮食跟其他农作物的产量都非常高。对于当时那些还没能解决温饱问题的老百姓来说,简直就是一个人间天堂。虽说那里的气候比较寒冷,但其丰富的资源足以弥补这个小小的缺憾,因此有不少中原地区的人一同迁移过去。
随着中原地区人口大规模迁移到关东地区之后,不但带去了大量的劳动力,还将不少中原文化跟习俗一同带到了关东地区,开始对东北固有文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最后慢慢形成一种中原文化和关东文化共存的情况。所以很多人去东北的时候,就会发展不少其他地方文化的影子,这些都是从那时候开始传入的。
其实当时的中原地区人非常守旧,如果不是当初那场罕见的水灾袭击了山东、河南、安徽、江苏等地区,冲垮了大家赖以生存的大运河,导致漕运改道的话。那些依靠漕运生存的人们也不会选择背井离乡。毕竟这里是他们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离开这里其实就等于放弃了曾经的一切,踏上一条谁也不知道的路。这对于当时的农民来说,就是一次不能失败的赌局。
关东泛指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的东北三省。
关东地区在普通民众眼里,主要指现在的东北三省。但因为满清与蒙古的特殊关系,至少在民国初年,关东还包括有蒙古西北的大部分地区。
随着日本侵入,辽宁、吉林、黑龙江相继沦陷,人们才开始用东北来特指这三省。
在不同历史时期,这一区域有着不同的称谓。如在明朝时被称为辽东。在清朝时又被称为关东。其之所以得名为关东,则是因位于山海关以东而得名。
闯关东,是我国近代历史上一次声势浩大且持续时间较长的移民大潮。具体是指清朝末年至新中国成立这段历史时期内,山东、河北、河南等省向关东地区迁徙谋生的移民大潮。
人口分布:
在中国近代史上,有三次大的移民潮,分别是闯关东,走西口,下南洋。
闯关东是以山东为主,目的地是东北三省一带。
闯关东:关,指山海关。具体指吉林、辽宁、黑龙江三省。因东三省位于山海关以东,故得名。旧中国,山东人口稠密,灾害频发;关东则地广人稀,沃野千里,史书说:“有自然之大利三,曰荒,曰矿,曰盐。”历史上两地有紧密地缘人缘联系,一是逃荒农民闯关东成为主流。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闯关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