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州,是衡阳的古称,历史上曾有衡州府,大致覆盖现在湖南省的衡阳市、永州市和郴州市局部地区。
历史沿革:
清朝,置衡永郴道,驻衡州府,领衡州府(衡阳县、清泉县、衡山县、耒阳县、常宁县、安仁县、酃县、桂阳州、临武县、蓝山县、嘉禾县)、永州府(零陵县、祁阳县、东安县、道州、宁远县、永明县、江华县、新田县)、郴州(永兴县、宜章县、兴宁县、桂东县),雍正十年(1732)增领桂阳州,更名衡永郴桂道。
公元1676年,吴三桂在衡阳称帝,国号周。衡阳称应天府(国都)。
1852年,曾国藩、彭玉麟在衡州创建湘军。1854年,从衡州出师北伐太平天国。
民国三年(1914年),废府存道,废衡州府,改衡永郴桂道为衡阳道,俞寿璋任道尹。衡阳道(全省三道:衡阳道、湘江道、辰沅道)所辖县仍如清朝衡永郴桂道,治所衡阳,直辖湘南34县。
1937年,湖南分十个行政督察区,第二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驻衡阳,辖衡阳、衡山、常宁、耒阳、攸县、安仁、酃县、茶陵。
1941年1月,湖南省政府决定将衡阳县东华、雁峰、西湖、石鼓、江东5镇和城郊的广福、奇罡、酃湖3乡区域设置衡阳市,直属湖南省政府,衡阳县治仍驻市区。
1942年,国民政府设县级衡阳市,属省辖,市长朱玖莹。
1943年,升为省辖市。1944年,全城毁于战火。
1949年设衡阳专区,专署驻衡阳市。辖衡阳市及衡阳、衡山、攸县、茶陵、酃县、安仁、耒阳、常宁等8县。
1950年衡阳市改由省直辖。
1952年撤销衡阳专区,设立湘南行署,行署驻衡阳市。原衡阳专区所属衡阳、衡南、衡山、耒阳、安仁、酃县、常宁等7县和原郴州专区所属郴县、永兴、资兴、桂东、汝城、宜章、临武、蓝山、嘉禾、桂阳等10县,原零陵专区所属零陵、东安(驻白牙市)、祁阳、祁东、新田、宁远、江华、道县、永明等9县划入湘南行政区,辖1市26县。
1956年永明县改称江永县。1959年,原由省直辖的衡阳市划归衡阳专署领导,衡南县交由衡阳市领导。1961年,原由衡阳市领导的衡南县划归衡阳专署领导;由零陵县析置冷水滩市;衡阳县由城关镇迁驻西渡镇;衡阳专区辖2市、11县、1自治县。1962年,撤销冷水滩市,并入零陵县;将零陵、江永、道县、宁远、东安5县及江华瑶族自治县划归零陵专区;衡阳专署辖1市、6县。1963年由衡山县析置南岳县(驻南岳镇)。1966年,撤销南岳县,并入衡山县;由衡山县析置衡东县(驻吴集)。
1970年衡阳专区改称衡阳地区,地区驻衡阳市,辖衡阳市及衡南(驻衡阳市)、衡山、衡东、常宁、祁阳、祁东、衡阳(驻西渡镇)等7县。
1980年2月20日,国务院批准衡阳市升格为地级市,下设江东区、城南区、城北区。
1983年2月8日,国务院批准撤销衡阳地区,所属的衡阳、衡南、衡山、衡东、常宁、祁东6县划归衡阳市;祁阳县析出,改隶零陵地区。衡阳地区与衡阳市合并,实行市管县新体制。衡阳市辖衡阳、衡南、衡山、衡东、常宁、耒阳、祁东七县和石鼓区、雁峰区、珠晖区、蒸湘区、南岳区五个县级区。
衡州即现今的衡阳。隋开皇七年(589年),隋灭陈并改郡为州,并湘东、衡阳两郡为衡州。民国初年改为衡阳。诗句出自南北宋之交的著名诗人陈与义《虞美人·大光祖席醉中赋长短句》:
张帆欲去仍搔首。更醉君家酒。吟诗日日待春风。及至桃花开后、却匆匆。
歌声频为行人咽。记著尊前雪。明朝酒醒大江流。满载一船离恨、向衡州。
湖南衡阳一个地方也叫衡州,但是没有衡州市。关于衡州其实是古代的一个区划:
西晋置衡州,治所于广州,辖今广州、韶关、连州、郴州地区。 后,分为东西衡州。 唐天宝年间又将衡州改称衡阳郡,直至唐乾元元年才复用衡州。 肃宗至德二年置衡州防御使,领衡、涪、岳、潭、郴、邵、永、道八州。治衡州。 764年,唐王朝为了加强对湖南地区的控制,设置湖南观察使。湖南观察使驻衡州。 元朝确定行省制度,省下设路,衡州升置衡州路,在衡州设湖南宣慰司,属湖广行省(治武昌,今武汉)。 明改衡州路为衡州府,属湖广行省(治武昌,今武汉)。 清康熙三年(公元1664年)湖广行省分为湖南、湖北两省。置衡永郴道。衡州府属湖南省衡永郴道,并为道治。 1676年,吴三桂在衡阳称帝,国号周。衡阳曾为“国都”称应天府。 民国三年(1914年),废衡州府入为衡阳道。治衡阳县(今衡阳市蒸湘区)。1927年废衡阳道。
衡州大市场
地址:湖南省衡阳市珠晖区鐧惧害鍦板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