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渔樵古琴馆:老八张中的古琴名家

合肥渔樵古琴馆:老八张中的古琴名家,第1张

“老八张”是珍贵的音乐遗产,有史以来第一次大规模搜集整理的古琴精华。它包括了广陵、虞山、泛川、九嶷、新浙、诸城、梅庵、淮阳、岭南等九大琴派,二十二位琴家,五十三首琴曲。特别值得指出的是,这些琴家都是各派的第一流高手,至这套唱片出版时已有二十位琴家先后作古,因此这套唱片可称为中国古琴音乐的稀世珍宝,不可再得。斯人已去,琴声绝矣。

 

老八张的琴家介绍如下:

 

吴景略,中国古琴演奏家。 1907 年 2 月 5 日生于江苏常熟西塘市镇, 1987 年 8 月 16 日卒于北京。原名韬,号缉曼,江苏常熟西塘市(现属张家港市)人。近现代著名的琴家。

管平湖( 1897 — 1967 ),中国著名古琴演奏家、画家;祖籍江苏苏州,生于北京一个艺术世家;名平,字吉庵,仲康,号平湖,自称门外汉;清代名画家管念慈之子;从小随父学习绘画、弹琴,幼年丧父后,广泛求艺,拜杨宗稷为师;师从名画家金绍城,学花卉、人物,擅长工笔,笔法秀丽新颖,不为成法所拘,为“湖社”昼会主要成员之一,后任教於北平京华美术专科学校。

 

张子谦 (1899-1991) ——广陵派琴家泰斗。原名张益昌,江苏仪征人,幼时私塾老师正是广州陵派琴家孙绍陶,受其熏陶及努力,十余岁已能演奏名曲多首。张子谦二十三岁离乡到天津谋生,结识著名琴家查阜西及彭祉卿(庆寿),经常切磋交流,结为知音,在当时有浦东三杰之称,人们以三位琴家的拿手琴曲尊称他们为查潇湘、彭渔歌、张龙翔。张子谦擅弹《梅花三弄》、《平沙落雁》等曲;尤以《龙翔操》为突出,故得此称号。 1936 年三位琴家成立了今虞琴社,半个世纪以来在古琴界影响至广。 1961 年张子谦和查阜西、沉草农合着《古琴初阶》由音乐出版社出版。 1956 年张子谦调任上海民族乐团古琴演奏家,经常作演出及录音; 1988 年被天津音乐学院聘为名誉教授,为古琴音乐的理论研究、打谱和教学作出贡献。张子谦的演奏风格清丽委婉,节奏跌宕,右手指法常用右偏锋弹奏于岳山和五、六微之间,形成了自己的特点,进入晚年后,其演奏更趋于夸张豪放,不拘细末,追求舒展惬意的情趣。张子谦八十五岁用五百年古琴演绎《广陵琴韵》。 1991 年先生以 93 高龄辞世。

 

刘景韶( 1903-1987 ),字琴子,祖籍江苏昆山,生于盐城。青少年时代,从海门杨心权先生学习琵琶,能弹《瀛州古调》全部曲目; 1920 年考入南通师范学校,从徐立荪学习古琴。 1925 年,考入东南大学, 1929 年毕业,任职江苏省教育厅。 1956 年起,任教于上海音乐学院。 1986 年于江苏镇江创建梦溪琴社。

 

查阜西( 1895 ~ 1978 )男 , 现代琴家,江西修水人。十三岁学弹古琴,后在长沙、苏州、上海等地从事琴学活动,三十年代初在上海发起组织“今虞琴社”,半个世纪以来在琴界影响甚广。建国后任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中央音乐学院民族器乐系系主任,北京古琴研究会会长等职。发起组织“北京古琴研究会”,开展古琴音乐的学术探讨和演奏实践。他演奏的琴曲深沉、细腻,演唱的琴歌古朴、典雅。曾编纂《存见古琴曲谱缉览》,主编《琴曲集成》等巨著。

 

詹澄秋(智浚)( 1890 年— 1973 年),字澄秋,号水云子,梅云馆,别号“襄阳学人”。祖籍湖北襄阳,生前为山东省文史研究馆馆员。“诸城派”琴家。历任济南市立高中国文导师、山东省音乐家协会第一届理事会副主席、山东政协委员,为济南古琴研究会创始人之一。

姚丙炎( 1921 ~ 1983 ):古琴演奏家,出生于浙江杭州。姚丙炎曾自学二胡、三弦。 1944 年向浙派著名古琴家徐元白学琴。他演奏风格是音色秀美,稳健恬淡,含而不露,生动而不流俗,善弹《高山》、《潇湘水云》、《平沙落雁》、《渔樵问答》等曲。移居上海后,姚丙炎广泛视奏古谱,喻之为“到各种古曲的意境中去‘旅游”’,并从中选择打谱曲目。他生前打谱曲目有《幽兰》、《广陵散》、《玄默》、《孤馆遇神》、《屈原问渡》等。经他译奏的《酒狂》获得人们广泛赞扬,同时哄动了琴界乃至音乐界。

 

溥雪斋( 1893 - 1966 )男,满族,清道光皇帝的曾孙。其祖父为皇五子敦亲王奕誴,父为贝勒载瀛。幼年袭封为“贝子”,本名溥伒,号雪斋;晚年为名号一致,以字行,乃常用溥雪斋为名。

 

乐瑛( 1904-? )女,北京人,其父系清末京城名药店——乐家老铺的主人。自幼受到传统文化的严格教育,八、九岁时由其父延请京城著名琴家黄勉之的学生贾阔峰到家内教琴,得其真传,擅长演奏《岳阳三醉》、《沧海龙吟》、《列子御风》、《韦编三绝》等曲。乐氏指力强劲,按音坚实,吟猱得法,节奏灵巧多变,富于韵味,是一位极有成就的女琴家。惜无学生能传其艺。

 

程午加 (1901 ~ 1985 年 ) ,又名午嘉,南桥镇人。出生于小商之家。父程大义能吹箫、笛,拉二胡,弹琵琶、三弦。午加自幼喜爱琵琶、三弦、古琴、瑟和古筝。在养正初等学堂和县立高等小学念书 7 年,考取南京中学。求学期间,课余向南京高等师范教师王燕卿习古琴,向崇明沈肇洲学琵琶。中学毕业后,得到镇上国乐爱好者和老师陈同伦、吴志鲲等资助,升入复旦大学文科社会教育专业学习。业余从事民族音乐的搜集、整理、编订和演奏,并任学生会文艺部长和国乐会会长。其时,在章士钊、缪云台、郑觐文指导下,参加上海“大同乐会”创建工作。后去上海北站俭德会任俭德乐团主任 .

 

吴兆基( 1908 年— 1997 年),字湘泉,诞生于景色秀美的洞庭湖西滨汉寿县一个音乐世家,长于江南太湖胜地。古琴演奏家,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

 

顾梅羹,古琴教育家、演奏家、教授,川派古琴代表人物。 1899 年出生于湖南长沙一书香门第古琴音乐世家。 1927 年毕业湖南建国大学政法科。自幼学习古琴,得川派琴家张孔山之真传,并精通诗文书画。先后在湖南省音乐专科学校、沈阳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教授古琴以及中国音乐史、古典文学等课程。著有《广陵散古指法考释》、《古琴古代指法的分析》、《嵇氏四弄问题考证》、《存见古琴指法谱字辑览》(合著、主笔)、《存见古琴曲谱辑览》(合著、主笔)等著作。卒于 1990 年。

 

徐立孙 (1897 — 1969) 南通人。现代古琴家。 1917 年就读于南京国立高等师范学校生物学科。时该校提倡国乐并设选修科,使徐立孙得以入门,向山东诸城王燕卿学古琴,海门沈肇州学琵琶,李叔同、周铃荪学西乐。后任南通师范、南通中学生物和音乐教师。 1921 年王燕卿故,徐取其师《龙吟观琴谱》残稿编述,改名《梅庵琴谱》以纪念其师授艺于梅庵。后又在南通创办“梅庵琴社”。还编写《律吕考释》一书及论文《论琴派》、《论音节》等。创作古琴曲《月上梧桐》、《春光曲》等。《梅庵琴谱》是版次最多的琴谱本,曾被译成英文版,为不少院校选作教材。谱中《关山月》、《长门怨》等曲属首次面世。《关山月》更普遍作为学琴人人门第一曲。

 

杨葆元(公元 1899 年—公元 1958 年以后)字乾斋,杨时百之子,现代九嶷派琴家。杨葆元继承家学,琴风凝重苍劲,清洁流畅,吟猱有度,节奏分明,为九嶷派代表人物之一。《中国音乐大全古琴卷》卷六中,收录了杨葆元四首琴曲 .

 

夏一峰 (1883 — 1963) 淮安人。原名夏复云。现代古琴演奏家。 1895 年人淮安一道观做小道士,学吹横笛和唱昆曲。遇杨子镛先生在观内为游客展琴操缦,被杨收作开门弟子。 1921 年,夏一峰迁南京,参加了青溪琴社,有机会结交各地名家,琴艺更臻纯熟。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夏一峰被聘为中央民族音乐研究所特约研究员。杨荫浏教授于 1957 年为其弹奏的古琴名曲录了音,整理琴谱 17 首,著成《古琴曲汇编》第一集。 1954 年,夏一峰发起组织南京乐社,担任副社长,为培养接班人作出较大贡献。

 

沈草农( 1892-? ):号琴戡,籍贯浙江,师承于裴介卿。“泛川派”的琴人 , 上海虞山琴家。 1936 年,在上海与查阜西、张子谦、吴景略等组织成立了至今尚存的“今虞琴社”,在近现代琴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与查阜西、张子谦合编《古琴初阶》。现存有他《平沙落雁》的音频。 1961 年与张子谦、查阜西合著《古琴初阶》由音乐出版社出版。

 

龙琴舫师承川派名家杨紫东,是现代川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其琴风稳健炼达,象形感强,具有明显的川地风格。龙琴舫的《捣衣》录音,被收录在《中国音乐大全古琴卷》卷八中。

喻绍泽 ( 公元 1903 年 ? 公元 1988 年 ) 是近现代著名的琴家。他自幼习琴 , 经名师指导 , 成为享誉琴坛的著名琴家。他受于成都音乐学院教授古琴 , 也是成都“锦江琴社”的名誉会长 , 对现代琴坛影响很大。

 

关仲航(公元 1896 年—公元 1972 年),现代北京九嶷派琴家。关仲航为杨时百入室弟子,为时之名家。北京古琴研究会成立后,他于会中从事古琴传习工作。关仲航琴风重实稳健,苍劲流畅。《中国音乐大全古琴卷》卷八中收录了他的《渔樵问答》。其曲充分体现了他的演奏特点。

 

卫仲乐,琵琶演奏家。民族器乐艺术“通才”。 1903 年出生于上海。幼时便自学吹箫。 1926 年参加国乐社团“大同乐会”,先后向郑觐文、柳尧章、汪昱庭等求教。 1933 年在上海举办首次独奏音乐会。 1935 年后任大同乐会乐务主任。 1938 年随中国文化剧团赴美演出,并灌制了多种乐器独奏乐唱片,在美国流行甚广,声誉很高。 1940 年在上海创办“仲乐音乐馆”、“中国管弦乐队”。 1956 年任上海音乐学院教授、民乐系主任,为民族音乐教育事业作出了很大贡献。此外兼任中国音协上海分会副主席。

 

杨新伦 (1898-1990), 字克定 , 号振玉斋主人 , 广东番禺鸦湖乡人 ( 现海珠人 ), 原广东古琴研究会会长 , 广州精武体育会名誉会长 , 我国著名的古琴艺术家、武术家 , 岭南派古琴一代宗师。杨新伦在上海出生 , 自幼习武 , 曾先后在上海精武体育会 ( 霍元甲创办 ) 、广东昆维女子师范学校、江苏振江闽城中学等地担任武术教师。上世纪二十年代中期 , 一个偶然的机会 , 杨新伦在精武会聆听了古琴名家吴纯白的演奏 , 其清音隽味 , 使杨新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928 年杨新伦返回羊城 , 在清秘阁购得古琴一张 , 就此开始古琴生涯。杨新伦初得文本古琴名宿王绍桢指引 , 经王绍桢老师介绍 , 先后结识了古琴高手卢家炳、容心言、陈叔举等 , 最后拜识了中山县郑健侯 , 由于郑孤身一人生活无依 , 杨新伦把郑健侯接回家中奉养达 20 年之久。这期间 , 杨新伦向郑健候学习了《乌夜啼》、《碧涧流泉》、《怀古》等岭南派琴曲 , 为其入室弟子 , 终得岭南派古琴真传。

---------------------------------------------------------------------

合肥渔樵古琴馆介绍

 

古琴,位列中国传统文化四艺 “ 琴棋书画 ” 之首,被视为高雅艺术的代表,亦为文人吟唱时的伴奏乐器。

古琴之音,既淳和淡雅,又清亮绵远,意趣高雅,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怨而不怒,温柔敦厚,古琴演奏形式中正平和,无过无不及。

现代社会,人们普遍感觉压力大,精神紧张。抚琴作为修身养性的方式之一,其恬淡、平和的韵律,可以引导我们卸掉压力,恢复内心的平静,回归内心本性的清灵世界。

 

合肥渔樵古琴馆通过琴、茶、香营造的文化氛围传播“以乐治心,中正平和”的古琴文化。帮助更多人了解古琴、学习古琴,用古琴文化的内涵修身养性,励己娱友。

 

合肥渔樵古琴馆聘请国内知名老师,共同探讨、传承古琴艺术。古琴传承过程中,以教学与交流相结合,注重因材施教。通过阶梯式课程设置,保证不同程度、不同背景的学员,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帮助学员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古琴演奏的基本要领,弹出动听的古琴曲。

 

合肥渔樵古琴馆联系方式: 15105514641

联系人:徐老师

 

对外开放时间:

周一至周日 10:00-17:00

 

公益课介绍:

每周五晚七点,举办免费古琴名曲演奏及古琴体验课。为爱好古琴的朋友讲解古琴的弹奏技法、减字谱识别、曲意解析与乐理知识。(参加者请提前预约)

 

合肥渔樵古琴馆地址:合肥市蜀山区长江西路 1288 号新华夏大厦 905 室 ( 田埠东路与山湖路交口向西 200 米 )

 

合肥渔樵古琴馆附近部分公交站点:

 

56 路,甘泉路口站。

22 路、 234 路,井岗站。

24 路、 650 路,山湖路站。

快速公交 4 号线,军官培训中心站。

657 路,稻山路口站。

  

 

国家级非遗项目(古琴艺术)代表性传承人、当代著名古琴艺术家刘赤城,因病医治无效,于昨日(2019年5月14日)逝世,享年89岁。

这位诸城/梅庵派琴家的一生,经历了梅庵派崛起、古琴艺术濒临灭绝又开始复兴等时期,琴学生涯三言两语难以尽述,不妨用几个“之最”,还原刘先生的习琴片段,以此谨表哀悼:

5岁习琴——学琴最早的名家

目前琴坛老一辈名家,多在十多岁时开始学琴。而刘赤城5岁即从其父著名国画家、古琴家刘嵩樵习画习琴,8岁便登台演奏《风雷引》、《平沙落雁》等琴曲。至去世时,刘赤城已习琴80多载,也堪称习琴时间最长的琴家之一了。

刘赤城后受业于梅庵派始祖王燕卿弟子徐立孙门下,得其精髓,青年时已驰誉琴坛。1958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成为上音首批古琴本科专业学生。

通宵练琴 以琴为枕——习琴最刻苦

刘赤城8岁能登台演奏《平沙落雁》,还在于其学琴之刻苦。据他回忆,当时自己在师兄朱惜辰的鼓励下,一年时间就把《梅庵琴谱》14首琴曲全部学下来,靠的是夜以继日的练琴。

其实,在考音乐学院之前,刘赤城曾经在家乡南通参与建立历史文物馆,负责收集各地的文物。上山工作时居住的房间是方丈的丈室,方丈本人就是一位琴家,墙上挂了不少老琴。趁着这个机会,刘赤城将这些琴一一整理,夜以继日弹奏,白天忙工作,下班后就在房间里弹琴,一直弹到天亮。

“瞌睡来了,就冷水洗洗脸,实在熬不住,就趴在琴上睡,醒来后额头上都是一条一条的弦印。”刘赤城后来回忆这段经历时说,醒来后想再睡就没有机会了,因为天已亮,就要上班了。

刘赤城习琴,比前辈管平湖陋室习琴、张子谦牛棚唱弦,刻苦程度是丝毫不逊色呢。

古琴破四旧——文革开始后首位公演古琴的琴家

1975年正值文革后期,刘赤城去北京参加全国独唱独奏单项音乐调演。当时,古琴仍作为“四旧”被禁演,但高层表态认为《梅花三弄》比较健康,刘赤城因此得以演奏此曲,意外引发轰动,打破琴坛长达十年的沉寂。

刘赤城也就此成为文革开始后大陆首位公演古琴的琴家,古琴从此破除“四旧”一说,逐步开放起来。

“全省只有我弹琴”——最孤独的琴家

安徽历史上是“古琴大省”,曾经涌现嵇康、《神奇秘谱》作者朱权等大家,但刘赤城上个世纪60年代从上海音乐学院毕业,分配至安徽合肥后,才发现全省范围内没有一人弹琴。

“在全省的范围内,只有我一个人弹琴。”刘赤城说。

而文革后一直到20世纪80、90年代,全国省级歌舞团的演出都很萧条,一直到2006年古琴入选“非遗”之前,刘赤城在安徽当地并没有太大的社会影响。到了本世纪之初,长年蜗居在合肥一条脏乱胡同的刘赤城,才开始被当地媒体频频关注。

首批古琴非遗传承人——京沪以外唯一一人

2008年,文化部首次公布国家级非遗项目古琴传承人,刘赤城入选。有学者统计,此次公布的10名传承人中,6人来自北京,3人来自上海,其他所有省份中入选此名录的,只有刘赤城一人。

由此,安徽成为当时唯一一个拥有古琴艺术国家级传承人的省份,合肥也因而成为唯一一个拥有古琴国家级传承人的省会。

完全不用其他流派教材——最固守本派的琴家

2005年,“安徽梅庵琴社”成立,刘赤城任社长。琴社章程带有浓重门派观念,刘赤城在古琴业余教学中,也只使用梅庵派乐谱,“那些不是我们流派的教材,完全不用。”

刘赤城收师祖王燕卿第五代重重孙女王亚男为徒,他表示自己有很多学生,但“弟子”仅此一个。王亚男曾考取四川音乐学院,而最终没有入读,刘赤城说“因为那是川派,就不是诸城派了。”

刘赤城还曾认为,诸城王燕卿、南通徐立孙的后人无人会弹琴,自己已是诸城/梅庵派最后唯一的正宗传人。

在门派之别日渐淡化的今天,对本派如此固守,应属罕有。但也许正是这份固守,才能让刘先生走过那些夜以继日习琴、“全省只有我一个人弹琴”的日子。

如今刘先生仙去,对事业的热爱和固守,就是他作为非遗传承人,传承给后学的宝贵遗产。

我国著名古琴演奏家是吴景略。

吴景略(1907年~1987年),原名韬,号缉曼,江苏常熟西塘市(现属张家港市)人。近现代著名的琴家。吴景略在少年时便酷爱民族音乐,曾从师于周少梅、吴梦非、赵剑侯等著名江南民间音乐家学习琵琶、琴、三弦、笙、箫等乐器,常常被传统名曲柔美婉转的旋律所陶醉。

同时,他博览群书,并喜爱国画、书法。这些艺术知识的修养,对他后来在古琴艺术上很深的造诣有着重要的影响。

个人成就:

吴景略毕生潜心研究古琴艺术,长于演奏。他融会理解民族音乐及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积数十年的深厚功力,钻研创造,形成独特的艺术风貌。其主段特点是:清丽飘逸、灵巧多变。既有柔美如歌的抒情,又有跌宕奇妙的转折,格调新颖,令人神往。他的古琴艺术造诣颇深,在古琴领域里,被称为“虞山吴派”、“琴坛一代宗师”。

他演奏的《潇湘水云》、《梅花三弄》、《普庵咒》、《渔樵问答》、《梧叶舞秋风》、《忆古人》、《胡笳十八拍》、《秋塞吟》、《墨子悲丝》、《高山》、《流水》、《阳春》、《白雪》等曲,早在五、六十年代就被录制成唱片,流传海内外,受到普遍推崇。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pretty/3001516.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3-07
下一篇 2023-03-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