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邯郸市区北关街,沁河公园西段
相传在两千年前,燕国寿陵地方有一位少年,不知道姓啥叫啥,就叫他寿陵少年吧!
这位寿陵少年不愁吃不愁穿,论长相也算得上中等人材,可他就是缺乏自信心,经常无缘无故地感到事事不如人,低人一等——衣服是人家的好,饭菜是人家的香,站相坐相也是人家高雅。他见什么学什么,学一样丢一样,虽然花样翻新,却始终不能做好一件事,不知道自己该是什么模样。
家里的人劝他改一改这个毛病,他以为是家里人管得太多。亲戚、邻居们,说他是狗熊掰棒子,他也根本听不进去。日久天长,他竟怀疑自己该不该这样走路,越看越觉得自己走路的姿势太笨,太丑了。
有一天,他在路上碰到几个人说说笑笑,只听得有人说邯郸人走路姿势那叫美。他一听,对上了心病,急忙走上前去,想打听个明白。不料想,那几个人看见他,一阵大笑之后扬长而去。
邯郸人走路的姿势究竟怎样美呢?他怎么也想象不出来。这成了他的心病。终于有一天,他瞒着家人,跑到遥远的邯郸学走路去了。
一到邯郸,他感到处处新鲜,简直令人眼花缭乱。看到小孩走路,他觉得活泼、美,学;看见老人走路,他觉得稳重,学;看到妇女走路,摇摆多姿,学。就这样,不过半月光景,他连走路也不会了,路费也花光了,只好爬着回去了。
故事出自《庄子·秋水》。成语“邯郸学步”,比喻生搬硬套,机械地模仿别人,不但学不到别人的长处,反而会把自己的优点和本领也丢掉。
学步桥位于邯郸市区城里街北段,横跨沁河,为古城南北交通要冲,称“三辅锁钥”。古桥原为木架结构,因常遭洪水冲击,便改为浮桥。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建为大券三孔、小券四孔的七孔石拱桥。通高8米,全长32米,桥面宽9米,两旁各19块栏板,板间各立18根望柱。板柱均雕有历史人物和精美的狮子、猴子等动物。桥体结构坚固,造型美观,具有民族建筑的艺术风格,是一座小巧并含诗情画意的古桥,其名学步桥,源于《庄子·秋水》篇中的“邯郸学步”典故:寿陵余子学步于邯郸,未得其能又失其故步,匍匐而归。意为邯郸人步子优美,引起燕国寿陵地方少年的兴趣,他们不远千里前来学习,结果新步未成又失故步,只好爬着回去,引起观众大笑。唐李白有“寿陵失本步,笑煞邯郸人”的诗句。另外:邯郸学步网也不错哟!www.hdxb2012.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