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带桥在哪

玉带桥在哪,第1张

玉带桥位于北京颐和园昆明湖长堤上,建于清乾隆年间(公元1736-1795年)。该桥单孔净跨11.38米,矢高约7.5米,全部用玉石琢成,桥面是双反向曲线,组成波形线桥型,配有精制白石栏板,显得格外富丽堂皇。

江西赣南信丰县也有个玉带桥,杭州西湖苏堤与杨公堤之间也有个玉带桥,等等。最有名的还是北京颐和园玉带桥

成都,这座依水而兴的古老城市,与桥有密不可分的缘分。只消看看城内数也数不清的桥和不算少的塘,便知道成都跟水的渊源有多深了。据《成都通览》载,清末时全城有塘20余处,桥近200座,既有拱桥、也有平桥,还有不少是廊桥。就原料来看,则石桥、木桥、竹桥、铁桥应有尽有。 全城以桥命名的街道也有四五十条,若再加上以河、塘、沟、池命名的,数目就更多了。像下莲池、白家塘、方池街等十多条以池塘命名的街巷,都让我们能多少想见从前池塘在城里星罗棋布的景象,可惜自清末以来因人口增多等原因逐渐被侵占和填塞,空余名实不符的地名让人惋惜——何止是池塘呢? 成都自古以来“长似江南好风景,画船往来碧波中”的水乡风貌,20世纪以来实在是一年年被膨胀的人口及生存空间的拥挤所侵蚀、吞噬了。那时众多的桥虽然大小有别,桥的名字却起得一点不含糊:卧龙桥、双凤桥、陆萧桥、莲花桥、赛锦桥、双灵桥、柳荫桥……它们或高或低,但都带着诗意盎然的气象横卧水上,似不经意地为成都这座以书卷气著称的古城再抹上几许风雅。 桥当然首先是供人行路的,行人、轿子、鸡公车、黄包车从桥上匆匆而过;桥下的榆树旁,拿着竹竿垂钓的人一竿一竿往上收,却次次都有收获,喜得连一旁看热闹的人也合不拢嘴;桥边的吊脚楼里,端着木盆来洗衣服的妇女们有摆不完的龙门阵:听说东玉沙街刘家大公馆对面的照相馆不但可以留住人影子,人穿的衣服还上了颜色;今年的花会上外乡外县也来了好多小吃摆展,有一种椒盐锅魁味道最好;商业场的洋布又有了新花色……若是夏天,桥边又成了孩子们的天堂,他们穿条小裤衩,或者干脆“赤条条来去无牵挂”,扑进水里像泥鳅一样溜滑自如。 勇敢者当然是从桥墩、或者桥栏上往下跳,“炸弹”、“飞燕”、“坐板凳”,姿态不一而足。如果桥上有众多观众助兴,伴以情不自禁的叫好或跳水者失误时喝倒彩的嘘声,那场面就更刺激了。河水缓缓地流过,河边、桥下的日子也舒徐地展开。 那时的人们自从生下来就是伴着桥、依着水长大的,他们想都没有想过后人会在水枯、水浊的情形里活着。有些桥的历史当然可以上溯到遥远的从前。比如长春桥(东门大桥,又名濯锦桥),清末修补时发现有宋碑,可知其最早必为宋代所建;九眼桥,古名洪济桥,明时叫锁江桥,乾隆时始改名九眼桥;至于司马相如去京城长安时曾路过并夸下著名海口的驷马桥年岁就更大了,相传秦朝这里已有一木桥叫升仙桥。 古老的桥消失在历史的烟云中,新的桥又延伸出更长更宽广的生活空间,成都的桥,就这样见证着成都的历史和成都的改变。 笮桥 全世界记载最早的竹索桥 如果从可靠的文献中进行考察,成都最早的桥是李冰时代的“二江七桥”。在伟大的都江堰水利系统工程中,包括了在成都南郊对原有水道进行疏导改造之后形成的两条河流,这就是著名的成都“二江”,即郫江和检江。郫江又称内江,是今天府河的前身;检江又称外江,是今天锦江、南河的前身。在这二江之上,相传李冰建有著名的“七桥”。七桥的具体位置今天已不能完全了解,但有两座的位置大致可以确定。 今天南河上的南河桥(绝大多数成都人都误称为彩虹桥,是不对的,如若不信,请去桥南头看一看就可知道,桥上原本刻着“南河桥”三个大字)往上游一百多米的地方,十年前还有一道连接502厂与363医院的钢索桥,这里就是七桥之一的笮桥的所在地。而当年的笮桥,则是全世界记载最早的一座竹索桥(请大家不要忽视索桥,这是古蜀先民在世界文明史上一大创造,是变“蜀道难”为“蜀道通”的具体体现)。 成都人所熟知的老南门大桥所在的位置,就是七桥中的长星桥的位置。长星桥因为三国时诸葛亮在此送别出使东吴的费�时说过“万里之路,始于此桥”,故而长期被称作万里桥,是当代成都古桥中位置可考的历史最悠久的一座名桥。老南门大桥是一座石桥,重修于清康熙五年(在本文中,会多次出现“重修”二字。这是因为在明末清初的长期战乱中,成都城内的所有建筑均被毁坏,我们今天所见到的成都城区的所有古建筑都是清初重修的,这其中也包括所有的桥梁)。由于南大街扩建的需要,已经在1995年拆掉了,在原址修成了一座宽阔的混凝土大桥,去年在大桥的上空又建成了一道更为雄伟的高架桥。幸好桥旁新建的一座船形商业楼房以“万里号”为名,给人们保留下了名扬万里的记忆。据我所知,有关部门即将在附近建设一处大型的以万里桥为主题的艺术构筑,力争把万里桥的历史文化久久传承。 顺着万里桥往下走,是1958年新开人民南路时才修建的锦江大桥。这里原本没有大桥,仅有一座简陋的木板桥。 新南门桥 “跑警报”跑出来的桥 锦江大桥往下走是新南门大桥。这里原来既没有桥,也没有路。1939年,为了城内的居民在躲避日本鬼子的空袭时便于出城(当时叫“跑警报”),临时在城墙上开了一个口子,增加了一个新城门,取名复兴门,在城门外的南河上新建的桥也就叫复兴桥。人们为了方便,都把复兴门叫新南门,也就把复兴桥叫新南门桥。解放后,在原来的位置扩建了新南门大桥,1997年再一次扩大重修。可能绝大多数成都人都未能注意到,直到今天,在一些成都地图上仍然是把这座桥称之为复兴桥的。 新南门大桥往下走,是安顺桥。安顺桥重修于清乾隆十一年,原名长虹桥。这里曾经是锦江上一处重要的水码头,相当闹热,上下船的旅客不少。巴金从成都走向世界就是在这里上船的。安顺桥还曾经是一座长60多米、宽3米多的廊桥,桥上可以遮风避雨。解放以后,只剩下一座石板桥,1981年被洪水冲毁后,在原地新建了一座混凝土大桥。三年前,为了开辟城市东面的旅游区,在合江亭下游新建了一座规模宏大的廊桥,名为安顺廊桥,就是沿袭老的安顺廊桥而来。 老九眼桥 城区最大的桥梁 几年前还存在的九眼桥是成都人十分熟悉的老桥,始建于明万历二十一年,重建于清乾隆五十三年,本名洪济桥,因桥下有九个桥洞,人们都称为九眼桥。这座长达120多米的古桥长期是成都城区最大的桥梁,1953年将原来很拱的桥面改缓,几十年间各种机动车辆通行不误,充分显示了古桥的坚固与耐用。由于交通的繁忙,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在老桥之侧修建了新桥。 府河是南河的姐妹河,府河上最重要的桥是今天的人民北路大桥。这座桥的历史很短,因为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成都有了火车站(当有了火车南站之后改称为火车北站),才新修了从火车站进城的人民北路,也才在府河上修了这座人民北路大桥。在此之前,在今天的人民北路大桥与西北桥(西北桥原处过去是一座木桥)之间,有一座木结构的廊桥,称为万福桥,解放前夕被洪水冲毁。人民北路大桥建成之后就取代了古老的万福桥,所以人民北路大桥也被称为万福桥。原来的万福桥虽然今天已经不存,但是有两件事不能不提:一是著名的陈麻婆豆腐就是在万福桥头出了名的。前几年,成都市饮食公司在人民北路大桥南边新建了陈麻婆豆腐总店(此前是在玉带桥滇味餐厅的隔壁),就是为了荣归故里。二是在原来的万福桥头有一座牌坊,上有刻着“万福来朝”的匾额,被人们认为是有福有祥之处,娶新媳妇时总要把花轿抬到这里来走一遭,正如今天成都的很多新郎新娘总要到合江亭拍一张婚纱照一样。 人民北路大桥往东,就是北门大桥。北门大桥是人们的俗称,过去本名清远桥,又名迎恩桥,也是一座古桥。再往东的太升路大桥就是一座完完全全的新桥了。这是因为,太升路是1988年将原来的内城北巷子、横通顺街、北通顺街、喇嘛寺街这几条小街打通扩宽之后修成的新路,有了新的太升路才有了新建的跨越府河的太升路大桥。 谈到这些新建的桥,我们不能不想到成都最新的桥,就是近年来有如雨后春笋一般的立交桥。成都的立交桥始于1994年建成的二环路,但是大规模修建立交桥则是前年才全面建成的三环路。三环路共有各种各样的桥34座,其中立交桥22座,规模最大、外观最漂亮的是人民南路南延线上的天府立交桥,桥下装饰最有特色的是以川戏脸谱为造型的苏坡立交桥。 消失的桥 以上所谈到的是目前大家所熟悉的、我们还在使用的桥。除此之外,目前成都还有很多虽然已经不存在却还留在人们心内、口中和地名上的桥。我们可举出以下一些老成都最熟悉的古桥来简单地作些介绍: 北门外著名的驷马桥,现在已经看不到了,可是因为它是由于汉代文豪司马相如曾经乘高车驷马过此桥而得名的(在此之前叫升仙桥),影响很大,所以这个地名一直还在使用。 展览馆的前身是明代的皇城,在其周围原来有御河,御河上原来有十一座桥。虽然御河和河上的桥都已不存在了,可是今天还有一个平安桥的地名留了下来。平安桥原来就是西御河上的一座木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pretty/3000969.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3-07
下一篇 2023-03-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