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说怒江七十二拐是世上最难走的路?

感恩节在几月2023-03-07  19

很多人或偶然或兴趣都有看到过这样一张照片,在一边陡峭的山坡上蜿蜒着一条从山底到山顶的公路,来来回回曲折蜿蜒了上百条拐,山坡有点苍茫,路有点不正经,山底是咆哮的怒江,山顶涌满了拍摄的人群——这就是怒江七十二拐,不止有七十二个拐点,就像孙悟空也不止七十二般变化,可是这一张照片并不能代表整个七十二拐,就像袁隆平教授朴实的面容下,却能藏有扭转乾坤的麦浪。怒江七十二拐,位于西藏昌都地区八宿县境内。从邦达往西行,翻越海拔4658米的业拉山。再盘旋下降到海拔3100米的怒江峡谷,相对高差1500米,盘山公路12公里,高峰深壑,道路艰险。百科上这样描述它,“作为川藏南线必经之路,对许多骑手或车手来说,正是因为它的险,才更具有挑战价值,每年从这路过的行人无不对这条路充满感叹,2010年,崭新的黑色油路铺设及拓宽工作全部完工,当 汽车 和骑行者行驶在这条天路上时,只剩下"荡气回肠"的惊叹”。没错,留给人的是满怀剑气和荡气回肠。怒江七十二拐的提示牌,怕是这个世界上为数不多的耿直牌子,没有修饰和点缀,简单的一句:事故频发路段,此处死亡XXX人。没错,就是这么直接,我实话说,你自己看着来,旅途诚可贵,生命价更高。可是诚然如此直接的警示,每年牌子上的人数还是停不住的加,不是他们不小心,而是这条路实在有点凶险,愿埋骨的人灵魂得以自由,愿自由的人可白头过得美满。为什么说怒江七十二拐可以算得上川藏南线上唯一的天险呢?那些曾经让人闻之说艰辛的路段呢?早些年进藏的车友不禁要问了“我的排龙通麦安在否”当初咬牙切齿,而今回忆起来却又如此动人,可是如今排龙防护森严道路平整,通麦也通了气势磅礴的大桥,昔日天险变通途,剩下的只有这个七十二拐依旧坐镇着业拉山,保留着川藏天路崇高的威严,怒江水儿滔滔流,崖壁呈现出千奇百怪的节理和孔洞,这是川藏线上见着的最酷烈的焚风水蚀地貌。318国道在怒江大峡谷蛇行斗转,很多弯道都是死拐看不到对面来车,因此保持低速、弯道鸣笛是非常必要的安全手段。还有一种可能就是路上的景色是在是太美了,让驾驶人忽视了眼前的危险。不管如何愿你在318的旅途中有足够的安全,赏足够的美景! 怒江72拐,是指川藏318线上,海拔4658米的业拉山盘山公路。位于昌都市的邦达镇至八宿县城之间,中途经过怒江,坡陡路险,一看路名就知道,绝对是盖世天险,故尔被人们戏称为“魔鬼路段”。天路七十二拐,也叫“怒江72拐”,或称“九十九道拐”。其实远不止72拐或九十九拐。我们从观景台开始到怒江峡谷,一路数弯道标志,包括单个弯道标志、连续弯道标志和反向弯道标志,总计达132个。 如今我们能行走在通畅的72拐途中,能欣赏到如此壮美的景色,离不开上个世纪18军英雄儿女开山筑路的艰险和危难,他们中的不少人甚至为此牺牲了年轻的宝贵生命!吃水不忘挖井人,行路不忘筑路的英雄儿女,向他们致敬! 下面图片是我过72倒拐时拍下的。 怒江七十二拐也就是吓唬人的而已,我已经去过八次了,对于云南人来说,这点路太轻松了。目前,我走过最难走的路,是独龙江公路和片马公路。全程没有一个直道是超过100米的,路窄,弯道急。下雨天容易塌方,下雪容易封路,不论从哪个角度,都比怒江七十二拐难走。 为什么说怒江72拐是世界上最难走的路,先来说说它耿直的指示牌:没有修饰和点缀,简单的一句:“事故频发路段,此处死亡16人”。就是这么直接,何况每年死亡人数还在往上加呢,可谓是旅途诚可贵,生命价更高啊!   怒江72拐,一看路名就知道,绝对是盖世天险,有人统计过,说是这里实有130多个弯,故尔被人们戏称为“魔鬼路段”。   怒江72拐从海拔最低点3100米, 一路攀升到业拉山口海拔最高点4658米,再盘旋下降至邦达镇海拔4100米,长约12公里,高峰深壑,很是险峻。   怒江七十二拐观景台无死角,可以将弯曲的公路一览无余,还可以拍摄所有下山弯道,10块钱的门票还是值得的。   人们常说一句话:有生之年一定要走一次川藏线。这不仅是为了征服大自然,更是为了战胜自己。笔者在这里对走川藏线的朋友们提个醒,途中一定要注意安全,做到开车不看景,看景停稳车。 72拐,是指川藏318线上,海拔4658米的业拉山盘山公路。位于昌都市的邦达镇至八宿县城之间,中途经过怒江,坡陡路险,一看路名就知道,绝对是盖世天险,故尔被人们戏称为“魔鬼路段”。 天路七十二拐,也叫“怒江72拐”,或称“九十九道拐”。其实远不止72拐或九十九拐。我们从观景台开始到怒江峡谷,一路数弯道标志,包括单个弯道标志、连续弯道标志和反向弯道标志,总计达132个。 如今我们能行走在通畅的72拐途中,能欣赏到如此壮美的景色,离不开上个世纪18军英雄儿女开山筑路的艰险和危难,他们中的不少人甚至为此牺牲了年轻的宝贵生命! 怒江七十二拐又叫做“川藏99道弯”,位于位于川藏南线上昌都邦达至八宿区间。这里并不是景点,但却胜似景点。因为,这段路的修建克服了种种的困难,经历了无数的艰险。因为这段路的险峻,现在无数的人开始挑战这条长约12千米的公路。 无论是走这段路,还是看这段路心中都会充满无数的敬畏。这段路总会有一侧是悬崖,如果稍有不慎,就会同怒江水融为一体。根据去过的游客提示,在这里建有一个观景台,在没有航拍设备的情况下,只有在观景台才能看到最完整的怒江七十二拐。 喜欢旅行的人经常会说一句话:有生之年一定要走一次川藏线。其实,这不仅仅是为了征服大自然,更是为了战胜自己,更是为了满足自己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提醒想要走川藏线的朋友,在途中一定要注意人生安全,做到开车不看景,看景挺稳车 恕江七十二拐其实不是很难走,驾车七十二拐要注意观察,弯多路陡,千万不要任意超车。 我12年春节走过这里,就是弯多一些而已。其实这些个网红地方都那些喜欢夸大宣传的人炒出来的。只要你正常的规规矩矩的开车根本就没什么难度。 海拔高,植被少,缺氧,易塌方落石,还有弯多路窄,特别是回头弯很多,落差大 我2011年进藏经过,怒江72拐其实并不难走,当时的路况已经很不错,现在没理由更差。该路段属于国道318线,西藏业拉山的盘山公路,为了翻越高高垭口,同时又为了兼顾 汽车 的爬坡能力,公路只能迂回拉坡展线,在山坡上一眼望去,就成了壮观的层叠之字型线路,因此它的难度在于勘察设计和施工建设。行车的话,只要降低档位控制车速,在过回头弯的时候小心点就行了,因为它的技术指标在公路设计、建设者的手里控制得好好的,只要不超速,注意提示,行车没问题。

黄河以母亲河居称的同时也以它夸张的曲折度而闻名于世,因此它有“黄河九十九道弯”之说。

它在青藏高原上,就绕着积石山,做了一个180度的大回环。到了甘肃以后,它没有按照通常的习惯向东流,而是舍近求远,继续北上,流到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两侧,先向北,后向东,而后向南,又来了个180度大回环,在陕西的潼关拐了一个90度直角,向东奔入大海,形成一个巨大的“几”字。

黄河河道的走向有两处令人不解。一处在陕西与甘肃的交界处,这里,黄河本来可以自西向东流进渭河,却被一座不高的山岭——鸟鼠山分隔开来。另一处在内蒙古托克托(即河口镇)以东到凉城一线,这里黄河本来可以顺直地向东流入永定河上游的洋河,再流往天津入海,却偏偏南下,绕了一个很大的弯子。

因此,人们推测,在遥远的古代,黄河可能是从渭河东流入海的。与此同时,还有另一条河流绕过鄂尔多斯高原,在托克托向东流入岱海盆地,进入永定河上游的洋河,在天津流入渤海。

这种说法是有一定根据的。因为直到今天也可以看到,渭河宽不过百十米,两岸却有两层高高的阶地,每层阶地相对高差都在20~30米以上。阶地是当年河流留下来的遗迹。当爬上高高的二道塬时,距离渭河岸边已经有好几千米。凭今天渭河的水量,不管怎样也不可能造成这样宽阔的河谷。

人们推测,大约在距今2000多万年到500万年的新第三纪时,黄河本来是沿着它的支流洮河上溯,再穿过鸟鼠山,进入渭河的。由于后来鸟鼠山一带发生地壳抬升,阻断了古黄河上游与渭河的联系,它只好改道北上,流入当时的另一条河流,也就是今天的黄河。至于托克托黄河弯曲的原因,大概也是地壳运动造成的吧。但所有的一切都只是推测,没有一个可以确切的证据,以至直到今天黄河为什么有九十九道弯也仍是一个谜。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00045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