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肉是哪里的菜?

东坡肉是哪里的菜?,第1张

东坡肉原产湖北黄州,后扩展到中菜系列。

我国宋代大文学家苏试,因为写诗得罪了朝廷而被降职,下派到湖北黄州,到了黄州后,他自称为“东坡居士”。

“居士”是对那些住在家里的佛教徒的称呼。居士信佛,但可以不受佛教一些戒律的限制,所以自称“东坡居士”的苏轼虽然看破红尘进入佛门,但肉还是可以吃的。

当过大官的他,仍爱好美食,却没有心情去酒楼饭店,便亲自动手来烹调了,由此排遣寂寞与烦闷。

文人出身的苏东坡是个手不释卷酷爱书画的才子,他既要烹调美食,又要写写画画,为了兼顾,他采取用文火炖肉的办法,以便一边照看火候,一边写他的文章或者摆弄他的画笔。

在多次实践之后,他总结了一个最佳的烹调方案,使他享受了无穷的乐趣。

在黄州这段时间里,苏东坡还提笔写了一首“食猪肉”的诗歌,说明他当时的体会与心境:

黄州好猪肉,价钱如粪土。

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

慢着火,少着水,火候足时它自美。

每日起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由于“苏东坡”这篇“食猪肉”诗歌的传播,他的这套独特的炖肉方法也被人们看好,老百姓使用他的名字命名,“东坡肉”也就流传下来,直到今天,仍然受到食客们的喜爱。

东坡肉又名滚肉、红烧肉。 

东坡肉是江南地区汉族传统名菜,属于浙菜系,以猪肉为主要食材。 东坡肉的主料和造型大同小异,主料都是半肥半瘦的猪肉,加入配料焖制而成,成品菜都是码得整整齐齐的麻将块儿,红得透亮,色如 玛瑙 ,夹起一块尝尝,软而不烂, 肥而不腻 。

东坡肉的制作方法:

食材:

带皮五花肉1000g,花雕酒500g,小白菜300g ,冰糖80g,盐2小勺,大葱80g,生姜50g,老抽1大勺,香油1小勺,干淀粉2小勺

步骤:

步骤1

将猪肉刮净皮上的余留猪毛,洗净,放入冷水锅中,大火烧开,煮至血末浮起,再煮5 分钟,捞出,切成4厘米左右的小方块。

步骤2

大葱切长段,生姜切大片,砂锅内先铺一个竹垫,放入葱段和姜片。 [4]

步骤3

把切好的肉块皮朝下放入砂锅内,放入盐、老抽,然后倒入花雕酒,再放入200克清水。

步骤4

把砂锅放到炉子上大火烧开,撇去浮沫后加盖转小火炖1小时;放入冰糖,再炖30分钟;把猪肉块翻过来,皮朝上再炖20分钟。

步骤5

把顿好的肉皮朝上放入大碗中,入蒸锅大火蒸10-15分钟。

步骤6

把洗净的小白菜放入开水锅内焯烫致变色,捞出,挤干小白菜的水分,用少许的盐和香油拌匀放入小砂锅内。

步骤7

把肉汤放入炒锅内,加适量水淀粉勾成芡汁。

步骤8

猪肉皮朝上整齐地码放在小砂锅中,把芡汁浇在猪肉块上即可。

东坡肉是哪里的名菜

东坡肉是哪里的名菜,是眉山和江南地区的一种菜肴,相传起源于苏轼,当时他号称东坡居士,他除了是伟大的文学家政治家以外,还是画家、音乐家等,其中就有美食家的说法,他指导了当地人民如何料理猪肉,并与他们同乐同食。

东坡肉是哪里的名菜1

东坡肉

又名滚肉、东坡焖肉,是眉山和江南地区的特色传统名菜。

东坡肉相传为北宋词人苏东坡所创制,它的最早发源地是四川眉山。其原型是徐州回赠肉,为徐州“东坡四珍”之一。

在苏菜、浙菜、川菜、鄂菜等菜系中都有东坡肉,且各地做法也有不同,有先煮后烧的,有先煮后蒸的,也有直接焖煮收汁的。

东坡肉的主料和造型大同小异,主料都是半肥半瘦的猪肉,成品菜都是码得整整齐齐的像麻将块。其成品红得透亮,色如玛瑙,夹起一块尝尝,软而不烂,肥而不腻。人们做东坡肉时,可以用酒代替水来烧肉,不但去除腥味,而且还能使肉质酥软。

东坡肉是哪里的名菜2

东坡肉相传为北宋词人苏东坡所创制

相传宋神宗熙宁十年(1077年)四月,苏轼赴任徐州知州。七月七日,黄河在澶州曹村埽一带决口,至八月二十一日洪水围困徐州,水位竟高达二丈八尺。苏轼以身卒之,亲荷畚插,率领禁军武卫营,和全城百姓抗洪筑堤保城。

经过七十多个昼夜的艰苦奋战,终于保住了徐州城。全城百姓无不欢欣鼓舞,他们为感谢这位领导有方,与徐州人民同呼吸、共存亡的好知州,纷纷杀猪宰羊,担酒携菜上府慰劳。苏轼推辞不掉,收下后亲自指点家人制成红烧肉,又回赠给参加抗洪的百姓。

百姓食后,都觉得此肉肥而不腻、酥香味美,一致称他为“回赠肉”。此后,“回赠肉”就在徐州一带流传,并成徐州传统名菜。这在《徐州文史资料》、《徐州风物志》、《徐州古今名馔》中都有记述。

另一种说法

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二月一日,苏轼被贬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他自己开荒种地,便把此地号称“东坡居士”。这就是“东坡肉”的由来。在黄州期间,他亲自动手烹饪红烧肉并将经验写入《食猪肉诗》中。

苏轼在徐州及黄州时烹制的'红烧肉,只是在当地有影响,在全国并没有多大名气。真正叫得响并闻名全国的红烧肉,是苏轼第二次在杭州时的“东坡肉”。

宋哲宗元祐四年(1089年)一月三日,苏轼来到阔别十五年的杭州任知州。元祐五年五、六月间,浙西一带大雨不止,太湖泛滥,庄稼大片被淹。由于苏轼及早采取有效措施,使浙西一带的人民度过了最困难的时期。

他组织民工疏浚西湖,筑堤建桥,使西湖旧貌变新颜。杭州的老百姓很感谢苏轼做的这件好事,人人都夸他是个贤明的父母官。听说他在徐州、黄州时最喜欢吃猪肉,于是到过年的时候,大家就抬猪担酒来给他拜年。

苏轼收到后,便指点家人将肉切成方块,烧得红酥酥的,然后分送给参加疏浚西湖的民工们吃,大家吃后无不称奇,把他送来的肉都亲切地称为“东坡肉”。

追本穷源,苏轼的这种红烧肉最早在徐州的创制,在黄州时得到进一步提高,在杭州时闻名全国 。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pretty/2999220.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3-07
下一篇 2023-03-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