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派建筑的特点:
1、主体构件
徽派古建筑以砖、木、石为原料,以木构架为主。梁架多用料硕大,且注重装饰。其横梁中部略微拱起,故民间俗称为“冬瓜梁”,两端雕出扁圆形(明代)或圆形(清代)花纹,中段常雕有多种图案,通体显得恢宏、华丽、壮美。
2、装饰艺术
徽派建筑还广泛采用砖、木、石雕,表现出高超的装饰艺术水平。砖雕大多镶嵌在门罩、窗楣、照壁上,在大块的青砖上雕刻着生动逼真的人物、虫鱼、花鸟及八宝、博古和几何图案,极富装饰效果。
徽派建筑其结构多为多进院落式(小型者多为三合院式),一般坐北朝南,倚山面水。布局以中轴线对称分列,面阔三间,中为厅堂,两侧为室,厅堂前方称“天井”,采光通风,亦有“四水归堂”的吉祥寓意。
徽派建筑的结构:
1、门楼
徽派建筑格式。徽州建筑大门,均配有门楼(规模稍小一些的称为门罩),主要作用是防止雨水顺墙而下溅到门上。一般农家的门罩较为简单,在离门框上部少许的位置,用水磨砖砌出向外挑的檐脚,顶上覆瓦,并刻一些简单的装饰。
2、穿堂式
徽派建筑结构方式。又名回厅。穿堂的位置在大厅背后,与大厅紧连,是大厅进入内室的过渡建筑。大部分为木地板,小三间与大厅相背,入口则由大厅正面隔屏的两侧门进入。一明堂,二个房间。穿堂较正式三间为小,有天井采光。
3、大厅式
徽派建筑结构方式。大厅为明厅,三间敞开,有用活动隔扇封闭,便于冬季使用。一般大厅设两廊,面对天井。也有正中入口设屏门,日常从屏门两侧出入,遇有礼节性活动,则由屏门中门出入。
4、大屋脊吻
徽派建筑格式。指徽派大型屋脊脊吻装饰件。徽州古建的祠堂、庙宇、府宅等大型建筑,沿袭《宋营造法》官式作法,采用大屋顶脊吻,有正吻、蹲脊兽、垂脊吻、角戗、套兽等。造型与官式作法有所区别,属徽派特色。
5、高墙深宅
徽派建筑结构方式。 徽州有许多古民居,四周均用高墙围起,谓之“封火墙“,远望似一座座古 堡,房屋除大门外,只开少数小窗,采光主要靠天井。这种居宅往往很 深,进门为前庭,中设天井,后设厅堂,一般住人。
6、格窗
徽派建筑格式。徽州民居沿天井一周回廊采用木格窗间隔空间,其功能有采光,通风,防尘,保温,分割室内外空间等作用。
何为徽派建筑?
徽派建筑又称徽州建筑,流行于徽州(今黄山市、绩溪县、婺源县)及严州、金华、衢州等浙西地区。徽派建筑作为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为中外建筑大师所推崇,并非特指安徽建筑。
因为受徽州文化和地理位置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浙西一代逐渐形成独具一格的徽派建筑风格。由粉墙、瓦、马头墙、砖木石雕以及层楼叠院、高脊飞檐、曲径回廊、亭台楼榭等的建筑基调组成,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徽派建筑。
浙江为何有徽派建筑?
徽派建筑并不是特指安徽建筑,而是指以徽州为中心的浙西地区的建筑群体。在古代,徽州长期处于浙江西道或江南省的范围之内,而徽州又与浙西紧密相连,所以浙江的建筑也受到了徽派的影响。
同时,徽商在明清时期,从新安江进入浙江经商,杭州、衢州、严州、嘉兴、湖州、 金华兰溪等地都曾是徽商经商的主要地区,很多徽商在外地发家后,便在在当地安顿下来,并开始购置土地,把独具家乡风格的建筑建在了当地的,因为徽派建筑的美丽是有目共睹的,周围的人也开始逐渐模仿起这种建筑来,最终使得徽派建筑的流通范围越来越广,喜欢它的人也越来越多。
而中国传统建筑中共分为六个派系,即徽派、闽派、京派、苏派、晋派、川派。在这六大建筑派系中,又以徽派建筑名气最大,影响范围最广。他的影响与名气出了本身建筑的优美雅丽外与徽商的流通也有着息息相关的原因。
徽派建筑,是徽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成熟的古建筑流派之一,在中国乃至世界建筑史上均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徽派建筑是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高度和谐统一的典范。作为传统的建筑流派,徽派建筑一直都保持着古雅,简洁,富力于一体的独特艺术风格。它集徽州山川风景之灵气,融风俗文化之精华,风格独特,结构严谨,雕镂精湛。徽派建筑的格局与形式,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古时候宗法制的浸染。为保持血统的纯洁性,增强宗法的凝聚力,抵御外族的侵扰,徽派古村落民居建筑,往往以家族、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同姓同族家族,聚族而居,杂姓不得混居。
徽派建筑的形成,是历史时代发展的产物。人文思想的结合,在徽派建筑上体现的淋漓尽致。依山傍水,背山面水是徽派建筑与自然环境相适应的客观反映,也是其之所以获得自然禀赋的基本条件,徽州山高路险,溪水回环,故虽曲径通幽,富柳暗花明之趣,但却寂寥清僻,闭塞偏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