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镇,钧瓷之都---神后镇。 是哪里的

倒立的好处2023-03-07  24

神后历史非常悠久,早在夏商时期,这里的先民就从事农耕和冶陶。宋代成为北方陶瓷中心。明成化年间的《神后真武庙碑记》记载,当时"神后之镇耕读冶者千家",遂成七里长街。清代以后,依然是"日进斗金"之地。神后镇

神后镇

神后古镇保护区面积达3平方公里,镇区内建筑布局合理,整体为东西走向(北寨街为南北走向),自东向西除民居外,重点建筑依次有温家大院,霍家院、白家院、伯灵翁庙、望嵩门、驺虞桥、天保寨、文庙、老君庙、白衣堂,古代政府机关、商会、民团、文化、祭祀等场所都设于此。

流传民谣说:"进入神后山,十里长街观,七十二座窑,烟火遮住天,客商遍地走,日进斗金钱"。历史上曾因陶瓷兴盛、钧瓷御用而"神垕"地名被四次皇封,厚重的钧瓷文化孕育了神后镇。

神后镇位于禹州市城区西南30公里的伏牛山余脉,是唐宋以来驰名世界、独步天下的钧瓷艺术发祥地,是禹州、郏县、汝洲三县市交界处的经济、文化、商贸中心,有千余年的历史。全镇辖12个行政村,8个居民委员会,总人口42000人,总面积49.1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积占80%。

2004年,神后镇以2003年被中国工艺美术协会授予"中国钧瓷之都"称号为契机,围绕建设"世界陶瓷名镇"的战略目标,狠抓各项工作落实,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8.55亿元,同比增长12%农业总产值4111万元,增长9.5%新上(技改、续建)项目63个,完成投资3.3亿元完成入库税金4861.8万元,与2003年2240万元比,实现翻番,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9亿元,增长52.9%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095.3万元,比2003年的903万元,实现翻番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4619元,增长20%。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神后镇,被称为"中国钧瓷之都",是位居"五大名瓷"之首的钧瓷的发源地。它以盛产"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钧瓷而闻名于世。有1000多年生产钧瓷的历史,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目前,有一定游览价值的景区景点有:古街、古院、古玩市场、钧瓷一条街、苗家钧窑、孔家和荣昌钧瓷厂家等。现存的古街道、古院落虽部分破坏,但古风依旧。古街边的花戏楼、关帝庙有精美的雕刻,四进古院落小巷幽深,随处可见的钧瓷手拉坯笼盔墙,仍在使用辘轳的古井,世代居住在古院落内的居民等,给人营造了一种特有的钧瓷文化氛围。正是这种独特的"破旧",恰恰构成了一种特有的风景。这种风景正是游客想见到的,只需把环境卫生整治干净,配以必要的说明标牌及导游解说,即可成为一处观赏价值极高的景点。古玩市场每周二、五开展交易,客商扩展到邻近省市,规模很大,人气极旺,对于喜爱古玩及对中国文化有着神秘感的外国游客来说,很有吸引力。钧瓷一条街各类钧瓷依次摆放,琳琅满目,很有游览价值,是一个供游客购买旅游纪念品的极好场所,只要稍加规范即可。苗家钧窑、孔家、荣昌等钧瓷厂家都设有珍品藏馆和观赏生产线,既可使游客尽览钧瓷的无穷艺术魅力,又可现场参加生产过程,还可亲手制作钧瓷作为纪念。

神垕镇位于禹州市西部,距市区30千米。面积49.1平方千米,人口43369人(2006年)。全镇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80%。禹(州)神(垕)公路、平(顶山)神(垕)公路、禹(州)郸(城)地方铁路过境。是钧瓷艺术发祥地,神垕古镇被许昌市列为三大旅游品牌之一。古迹有柏灵翁庙花戏楼,属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神垕镇先后被确定为“全国农村100个小城镇经济开发试点镇”、“全国小城镇建设重点镇“河南省改革与发展综合试点镇”。2003年9月,被中国工艺美术协会授予“中国钧瓷之都”荣誉称号。2005年11月12日被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共同命名为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7个居委会:北大居委会、东大居委会、南大居委会、西大居委会、红石桥居委会、关爷庙居委会、清岗涧居委会、翟村社区居委会

12个村:白家沟村、驻驾山村、梁桥村、罗王村、边沟村、苗家湾村、郗庄村、温堂村、杨岭村、槐树湾村、白峪村、于沟村。 1958年建火箭公社,1968年更名神垕公社,1981年改镇。

1997年,面积48.9平方千米,人口3.9万,辖南大、东大、西大、北大、关爷庙、红石桥、于沟、白峪、槐树湾、杨岭、温堂、郗庄、边沟、罗王、苗家湾、梁桥、驻驾山、翟村、清岗洞、白家沟20个行政村。

现辖8个居委会、13个行政村。 古老而又神秘的神垕镇有文字记载是从明朝开始的,而其名字的由来一直是一个谜。《新华字典》里专用字“垕”字介绍:“垕,神垕,地名,在河南省。”而《辞海》又将神垕作为多次钧瓷故乡作了简明的介绍。从近年来出土的关沙、红陶、篦纹灰陶推断,早在夏商时期神垕就有人群住,并从事农耕和治陶,由陶而瓷的进化演变说明神垕历史与华夏文明历史几乎是同步的。

神垕镇历史悠久。早在夏、商时期这里就有人类居住,从事农耕和冶陶。自唐代出现钧瓷以来,神垕逐步发展成为中国北方陶瓷中心之一。宋时称神垕店,明代开始称神垕镇,属鸿畅都,清时属文风里。明清时期流行一首民谣:“进入神垕山,七里长街观,七十二座窑,烟火遮住天,客商遍地走,日进斗金钱”,由此可见当时之繁华。

神垕古称神垕店,明代称镇,属鸿畅都凌锦里;清属文风里;民国初年仍属文风里,后设神垕镇。1961年先后称神垕镇,1968年改称神垕公社,1981年改建神垕镇至今。

悠久的历史给神垕镇留下了丰富的文物古迹。目前,神垕镇区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各种古寺庙、古民居、古祠堂等40余处,大多数分布于以老街为核心,面积达3平方公里的古镇区内。 神垕老街位于神垕中心镇区,俗称“七里长街”,原是由肖河(驺虞河)两岸的二道街、高老庄、朱园沟、茶叶沟、老窑坡5个古老村庄连片而成的。目前,神垕老街比较完好地保存了清末以前的老街道,如东大街、老大街、西大街、白衣堂街、北寨街、祠堂街、红石桥街、杨家楼街,总长度约4公里。其间的建筑群、建筑物和许多有价值的建筑细部,乃至周边环境基本上都做到了原貌保存。

神垕老街由东、西、南、北4座古寨和红石桥、关爷庙两个行政街道组成。肖河(驺虞河)从西向东穿过老街,驺虞桥连接着东西两个寨。老街有多座寨门,寨墙高大坚固,而且都有炮楼,古时主要用作军事防御和抵挡匪患,防范洪灾。每个寨子都有一个文雅的名字,如东寨为“望嵩”,西寨为“天保”等,而且和城门一样,用青石丹书镶嵌在寨门之上。同时,每个寨子都有不少传统建筑和富有地方特色的民宅、胡同。

神垕老街建筑沿街两侧布置,景观独特,建筑类型十分丰富,主要建筑包括宗教建筑、民居建筑、特色市场和店铺等。其中,主要宗教建筑有伯灵翁庙、关帝庙、文庙、老君庙、白衣堂等;主要明清民居有郗家院、白家院、温家院、霍家院、王家院、辛家院等。此外,还有钧瓷一条街、古玩市场、望嵩门、驺虞桥、天保寨、邓禹寨等其他建筑或设施。 禹州为中国古代“四大瓷都”之一,神垕是钧瓷的主产地,因煤、瓷土、釉土资源蕴藏丰富而名闻中原。神垕得天独厚的自然和物质条件,促进了神垕陶瓷生产与商贸经济的发展,加之钧釉开陶瓷铜红釉的先河,更有窑变 “入窑一色,出窑万彩”之特色,所以有“家有万贯,不抵钧瓷一片”的珍贵价值。神垕钧瓷的生产,经北京大学考古文博院2000年9月对位于下白峪、刘家门一带的神垕钧窑遗址考古发掘证明,始于唐代,盛于宋。目前,神垕钧瓷注册生产厂家83家,其中孔家钧窑、荣昌钧窑、苗家钧窑、金堂钧窑等已成为规模、档次较高的大型企业。

钧瓷之乡神垕还培养孕育了一大批钧瓷工艺美术大师,出生于神垕的钧瓷大师主要有卢广东、王凤熹、郄杰等。当代的有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刘富安、苗长强、孔相卿、杨志、杨国政;中国陶瓷工艺大师、河南第一位工艺美术终身成就奖获得者晋佩章;中国民协陶瓷协会主任阎夫立;以及一大批河南工艺美术大师等钧瓷大师。 唐宋以来的灿烂钧瓷文化,使神垕中外驰名,与此同时,许多古典传说也为古镇增添了神秘色彩和历史文化亮点。历史上汉高帝略地赏猎于大刘山;汉光武帝在神垕境内的传奇遗迹;汉将邓瑜在这里屯兵打仗,智退敌兵的故事;李自成起义军兵驻神垕;清代捻军两次攻克神垕;抗日战争时期,闻名豫西的神郏抗日根据地和壮烈的乾鸣山保卫战;钧瓷职业学校;地下党组织斗争经历,历代窑民不屈不挠的罢工斗争;更有那历经沧桑的伯灵翁庙和神奇的“金火圣母”等神话传说。

神垕镇因历史上有外委官吏驻守,经济富足而注重教育。依制建有孔庙,每春秋丁祭,附近诸生举行。明清科举,考中有布政使司、教谕诸官员。

神垕民间文艺有高跷、旱船、龙灯、舞狮、大响等,每逢节庆,则由各行业筹资聘请河南地方剧种的梆子、曲子、越调等剧团演出,其中当地各窑场自供自演的“一把泥”(窑工)剧团演艺及行头最好,也最著名。地方特色传统小吃在上坡口一带,有火烧夹牛肉、烩羊肉、油酥火烧、盛茂祥的糕点等。

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

我国的钧瓷之都为河南省禹州市。河南省是我国瓷器的故乡,而禹州市更是我国瓷器的重要发祥之地,其陶艺制作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因此具有“中国陶瓷文化之乡”的美名。

钧瓷有“贵、神、奇、妙”四大特点,为瓷器当中的极品,因其古朴的造型、精湛的工艺、复杂的配釉、变化无穷的图形及色彩,稳居中国“五大名瓷”之首。

在国外,钧瓷便因其艳丽的色彩及独特的风格久有盛誉,更有“中国宝瓷”的美名,是难得的艺术珍品。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299771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