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稽山在哪里

会稽山在哪里,第1张

会稽山位于绍兴市区东南部。

是国家AAAA级景区,景区主要由大禹陵、百鸟苑和香炉峰三大景区组成。会稽山位列中华九大名山之首、五大镇山之一,文化底蕴深厚,是我国上古时代的治水英雄,开过圣君大禹娶妻、封禅的地方。晋朝顾恺说会稽山水是“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葱笼其上,若云兴霞蔚”。

会稽山的旖旎风光,也吸引过来历代的文人骚客在此留下佳作诗篇,千古传诵,由此也成为了中国山水诗的发源地之一。总的来说,会稽山是一处将历史文化与自然山水风光融于一体的山岳风景区。

历史传说

传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上古治水英雄大禹,一生行迹中的四件大事:封禅、娶亲、计功、归葬都发生在会稽山,《山海经·海经第八卷·海内东经》曰:“会稽山在大楚南”。秦始皇亦“上会稽,祭大禹”。

很多人认为绍兴城南6公里会稽山即《山海经》中会稽山,是大禹娶妻、封禅之地,大禹陵所在。春秋时期的吴、越两国称自己为周祖、大禹后人,浙江会稽山为勾践命名,史书中说越王勾践“封于会稽,以奉守禹之祀”的夏后帝少康庶子之苗裔,入越地被拥而为王,西汉收复闽越后,为巩固统治,正式命名为会稽山,祭禹,史料中亦多记载。

汉以后这里成为佛道胜地,山中的阳明洞天为道家第十洞天,香炉峰为佛教胜地,至更正语序今香火旺盛。

顾恺之说会稽山“千岩竟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其上,若云兴霞蔚”。晋朝贵族王羲之、谢安等定居绍兴。

南朝诗人王籍咏会稽山的诗句“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传诵千古。

明代心学大家王守仁(字伯安)曾筑室于阳明洞中,世称阳明先生,故称该学派为阳明学派。

以上内容参考:浙江省人民政府——绍兴会稽山风景区

《兰亭集序》的会稽山位于浙江绍兴北部平原的南部,跨越柯桥区、越城区、诸暨市、新昌县、嵊州市、上虞区等地,主峰在嵊州市的西北。占地为5平方公里,以大禹陵、百鸟乐园、香炉峰、大香林等景区为主要的景观。会稽山的文化积淀相当深厚。景区内有大禹陵,炉峰禅寺等的名胜古迹,最高的峰为香炉峰。香炉峰的海拔为354米,位于大禹陵景区的西方,因峰顶岩石状如香炉而得其名。每逢云雨的天气,山顶的雨雾迷朦,烟霭缭绕,如香炉的青烟。亭集序是中国晋代(公元353年),书圣王羲之在浙江绍兴兰渚山下以文会友,写出“天下第一行书”,也称《兰亭序》、《临河序》、《禊帖》、《三月三日兰亭诗序》等。公元353年4月(晋永和九年三月初三日,距今已1667年),时任会稽内史的王羲之与友人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会稽山阴的兰亭雅集,饮酒赋诗。王羲之将这些诗赋辑成一集,并作序一篇,记述流觞曲水一事,并抒写由此而引发的内心感慨。这篇序文就是《兰亭集序》。并挥写了一篇《兰亭集序》。

会稽在浙江绍兴市,是中国历代帝王加封祭祀的著名镇山之一。是中国山水诗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历代文人雅士留下了众多诗文佳作。

三过家门而不入的上古治水英雄大禹,一生行迹中的四件大事:封禅、娶亲、计功、归葬都发生在会稽山。

春秋战国时期,会稽山一直是越国军事上的腹地堡垒。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不久就不远千里,上会稽,祭大禹,对这座出一帝一霸从而兼有“天子之气”和“上霸之气”的会稽山表示敬意。

汉以后这里成为佛道胜地,传说葛洪之祖葛玄在此炼丹成仙,山中的阳明洞大为道家第十一洞天,香炉峰为佛教胜地,至今香火旺盛。

唐代这里成为浙东唐诗之路的门户,明代大儒王阳明(守仁)在此筑室隐居,研修心学,创“阳明学派”。会稽山内的山山水水都饱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容。

现在最出名的大约是会稽山牌的黄酒。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pretty/2997265.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3-06
下一篇 2023-03-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