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定土楼,又称筒子楼,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福建省西南部的龙岩市永定区,最古老的是馥馨楼,位于湖雷镇下寨村,是福建现存最早的土楼,建于公元七六九年,至今已有一千二百多年历史,是福建土楼群中最古老的一座。永定土楼千姿百态,种类繁多,分方楼圆楼两大体系。
永定被称为一座没有大门的中国客家土楼博物馆。在众多的土楼中,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五凤楼、大的方楼和圆楼。
永定土楼,2008年7月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11年8月,获国家5A级旅游景区称号。2016年1月,入选“全国文明旅游先进单位”。
客家文化代表性建筑永定土楼在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
永定土楼千姿百态,种类繁多,每一座土楼都各自独特的审美和艺术魅力。永定土楼主要集中在湖坑和下洋两镇,比较有代表性的土楼景点有:洪坑土楼群、初溪土楼群、高北土楼群、南溪土楼群、中川古村落等。奇特的土楼,秀丽的风光,古朴的民俗风情,吸引海内外游客打卡观光。
永定土楼是功能齐全的小社会
无论什么形状的土楼,一楼通常都是厨房,二楼是粮仓,这两层都没有窗户,墙的厚度都超过一米,进出只有一个门,一般都会用铁或铜加固,门上还有灭火的水槽,可以有效地防范野兽及入侵者的攻击。三层以上是卧室,想知道土楼有几层,只需看看有几层窗户,再加上两层就可以了。
土楼里几乎就是一个小社会,各种设施一应俱全。在永定土楼内,还保持着客家人聚族同楼而居的生活模式,反映了客家文化中传统的宗族血缘伦理观念。楼内外以耕读传家、忠孝仁义为主题的楹联、题刻,体现了客家人对儒家文化的传承。同时土楼附设的学堂,是客家人崇文重教最有力的历史见证。
在永定这片土地上,分布着2万多座土楼,其中有三层以上的大型土楼有五千座,圆楼有三百多座,其中清代以前的约占三分之一,具有代表性的土楼有三千多座。永定土楼分五凤楼、方楼和圆楼三大种类,建筑工艺和风格源于古代中原民居建筑。
圆楼是土楼群中最具特色的建筑,一般以一个圆心出发,依不同的半径,一层层向外展开,环环相套。楼中心处为家族祠堂,向外依次为祖堂,围廊,最外一环住人。整个土楼房间大小一致,这种格局体现了人人平等,也体现了客家人世代相传的团结友爱传统。福建土楼源于客家,根在永定,土楼被誉为没有大门的中国客家博物馆。
在福建省的永定县、南靖县以及华安县。2008年7月6日在加拿大魁北克城举行的第32届世界遗产大会上,福建土楼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福建土楼,因其大多数为福建客家人所建,故又称“客家土楼”。福建土楼并不是特指一个地方,而是由几个县的多个土楼群构成的,包括福建省永定县的高北土楼群、洪坑土楼群、初溪土楼群和衍香楼、振福楼,南靖县的田螺坑土楼群、河坑土楼群和贵楼、怀远楼,华安县的大地土楼群。福建土楼产生于宋元,成熟于明末、清代和民国时期。以土、木、石、竹为主要建筑材料,利用未经烧焙的并按一定比例的沙质黏土和黏质沙土拌合而成,用夹墙板夯筑而成的两层以上的房屋。福建土楼作为福建客家人引为自豪的建筑形式,是福建民居中的瑰宝。同时又揉进了人文因素,堪称“天、地、人”三方结合的缩影。数十户、几百人同往一楼,反映客家人聚族而居、和睦相处的家族传统。
备注:以上内容参考了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link?url=to5_mcpidi6qay5oljwrtvjq5az-0sew-gyjjk9tg2bbt0dtw6kqigfxoj3wor2kb2olbcxiz5qlc4jseohyhsyeyzhvpzzxxebrghnpfj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