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祖庙位于安徽省西南的宿松县城郊。
五祖禅院建设项目位于石莲洞国家森林公园内。原址为五祖庙。五祖庙自汉始,佛、道、儒三教在石莲洞相互兼容交际。唐五祖弘忍在此建寺。后毁于兵燹。兴废废兴几度重建几度毁。遗址仍残存明代时重建五祖庙时青砖。
“五祖”字样清晰可见。小庙为上世纪所建,庙宇陈旧、殿堂狭小。然香客游客日益增多,火灾及安全存在极大安全隐患。
扩展资料:
唐昭宗时,五祖禅师弘忍在河西山选定道场。后朝有五祖信徒为纪念五祖弘忍,在宿松河西山也先后建起了“石莲洞禅林”和“五祖禅林”。历朝兴兴废废,多毁于兵祸。
河西山位县治西郊,向为军事和交通要地,但凡战乱,寺庙受毁,百姓也苦难不堪。只有当能听到河西山禅林的夕钟时,才感到有安全太平感。因为禅林夕钟显示着国泰民安,因此人们把这钟声称之为吉祥的福音,久而久之,这禅林夕钟也为河西山的一景。
河西山历史上先后建造过两座著名的佛教禅林,一是唐末罗隐先生题刻“石莲洞”(此前名“十里洞”)三字于洞门石壁并一度隐居于洞内,
后有佛教信徒为尊崇五祖弘忍,以石莲洞名在石莲洞近处建起了“石莲洞禅林”。历朝屡遭战乱兵殆,屡毁屡建。二是宋、元时期,再有佛教徒弃“石莲洞禅林”旧址,又在当年五祖弘忍在河西山选道场的佛坐岭旁建起了一座“五祖禅林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石莲洞五祖禅院
五祖寺,原名东山寺,或东禅寺,后世改称五祖寺,位于湖北省黄梅县五祖镇东山之上,地处大别山主脉东端南沿,与九江隔江而望。建于唐永徽五年(654年),是中国禅宗第五代祖师弘忍大师的道场,也是六祖慧能大师得法受衣钵之圣地,被御赐为“天下祖庭”。[1]五祖寺在中国佛教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又为旅游胜地。1985年,列为中国开放的重点寺院之一。2006年05月25日,五祖寺作为唐至清时期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为中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
禅宗五祖大满禅师弘忍于唐咸亨三年(672 年)创建,位于湖北黄梅县东12 公里的东山,当时称东山寺,后世改称五祖寺。 弘忍是唐高僧,对禅宗发展颇有贡献。他在东山寺授徒时,不用传统 的《楞伽经》,而改用《金刚般若经》。从此,这种传习法成为禅宗授徒 的定。弘忍选拔接班人的方法也很别致,曾今弟子们各作一偈,以分辨其 司性高低。高徒神秀作偈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指拭, 勿使惹尘尘埃。”弘认为慧能的悟性高,所作偈能见本性,而神秀的悟性 略逊一筹,所作偈未见本性,于是将慧能定为接班人。弘忍所倡导的这种 禅风影响深远,早已波及东南亚和日本,每年慕名而来五祖寺的参谒者至 今不衰,且有与日俱增之势。 由黄梅县乘汽车可直抵东山山麓,下车后没石径登山,经一天门、二 天门即至山门。五祖寺建于山腰,亭阁楼台、殿宇僧舍皆为绿树翠竹所遮 掩,彼此有重门相通,小路相连,是典型的廊院式布局,极富园林情趣, 有“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的意境。山门内的中轴线上,依次建有天 王殿、大雄宝殿、麻城殿、真身殿。真身殿后是通天门,门外有石径直通 东山主峰白莲峰。麻城殿左右建有圣母殿、观音殿。 麻城殿即毗卢殿,据说它当初是麻城县善男信女出钱出力修建的。古 代交通不便,麻城县又地处大别山区,但他们穿山越岭,将本地生产的砖 瓦,一块块、一片片地背到200 余公里外的东山。此情此景感动了黄梅县 人,便将此殿称为麻城殿,以资纪念。 真身殿是弘忍圆寂后停放其真身的地方,故称真身殿。现在,真身早 已不存,里面只供奉着弘忍的塑像。真身殿是全寺的主体建筑,画栋雕梁, 飞檐翘角,十分雄伟。善男信女至此,无不顶礼膜拜,以缅怀先贤。 东册风景优美,古迹众多。从一天门至白莲峰,长达3 公里,游人不 仅能感受到“鸟鸣云间树,泉流涧底滩”的清幽意境,而且能欣赏到释迦 多宝如来佛塔、十方佛塔、飞虹桥、大满禅师塔、讲经台、授法洞、舍身 崖、棋盘石、莲花洞、白莲池等著名景名。其中,释迦多宝如来佛塔、讲 经台和白莲池都与弘忍有关,分别传为他死后的埋骨处、生前的讲授佛法 处和手植白莲处。这些古迹,更是远近闻名,务须驻足观赏,千万不要错 过。 由五祖寺折回黄陂后,还可一游四祖寺。四祖寺与五祖寺齐名,是五 祖之师四祖道住的讲经说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