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长城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全长6700公里。长城最早建于公元前7世纪的战国时代,是各诸侯国为相互防御及抵御北方匈奴、东胡等游牧民族的入侵而修建的。
秦统一中国后,为加强集权统治以及抵御外族入侵,将原来北方各国的长城连接起来,以后,汉、唐、宋时,国家曾多次修筑,明代时对长城进行了一次大规模修筑,将以往的土筑城墙改为砖石结构,形成今天看到的长城。
扩展资料:
长城全都是由整齐巨大的砖石砌筑而成,基部是条形石台基,上砌有砖墙和马道,墙身内部填有碎石和黄土,墙顶地面铺砌方砖,内侧为宇墙,外侧为垛墙,垛墙上有垛儿,下有射洞,在山脊高地的险要处筑有堡垒和城台。
高大的城台又称敌台,分上下两层,上为平台,下为空屋,用来贮存物资。当发生紧急军情时可以在平台上燃放烽火传送军情。低矮的城台称为附墙台,用于贮存物资。在冷兵器时代,长城对提高守军战斗力,抵御北方少数民族侵扰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长城
万里长城最东端的起点是虎山长城,嘉峪关是万里长城的西部终点。
秦始皇长城西起于甘肃省岷县,循洮河向北至临洮县,由临洮县经定西县南境向东北至宁夏固原县。由固原向东北方向经甘肃省环县,陕西省靖边、横山、榆林、神木,然后折向北至内蒙古自治区境内托克托南,抵黄河南岸。
简介:
长城又称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事,是一道高大、坚固而且连绵不断的长垣,用以限隔敌骑的行动。长城不是一道单纯孤立的城墙,而是以城墙为主体,同大量的城、障、亭、标相结合的防御体系。
长城修筑的历史可上溯到西周时期,发生在首都镐京(今陕西西安)的著名典故“烽火戏诸侯”就源于此 。春秋战国时期列国争霸,互相防守,长城修筑进入第一个高潮,但此时修筑的长度都比较短。秦灭六国统一天下后,秦始皇连接和修缮战国长城,始有万里长城之称。明朝是最后一个大修长城的朝代,今天人们所看到的长城多是此时修筑。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万里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