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枚的随园现在在哪里

袁枚的随园现在在哪里,第1张

故址在今江苏南京市清凉门内小仓山(今南京市广州路西侧)。

随园,原为曹頫所建,后归金陵织造隋赫德所有。乾隆十三年(1748年)袁枚购得此园,寓居于此,改名为随园,自号随园老人。并成就著名的《随园诗话》。今已废。

袁枚居于随园,晨起而作,日出而栖。兴致所起,便到随园附近的农田中体验一下现实的农夫生活。诗兴大发,便于园中佳景处,挥毫而就。不愿交游,便独身侧卧于廊下,尽情读一整天的书。

随园最为繁盛时,南到汉中路北,北到广州路南,东到红士桥,西到乌龙潭。园中之景,有仓山云舍、小眠斋、小栖霞、双湖、澄碧泉,更有袁枚手植梅花成小香雪海。

袁枚有意不给随园增设垣墙,取而代之的,是万千青竹。当年袁枚以一绝世好琴与僧道换得这绕园千竹,戏称以泠泠琴音换得竹叶风声,却是比泥土石块浇筑而成的垣墙,更生出无数美感。

这般不设竹篱,又给随园带来无数的声名。市井乡民也可随意游览园中景色。每于春光烂漫,繁花似锦,随园的游客群里,市井乡民尤其的多。随园在世人的感官中,比起一般世家大族的私家园林,少了贵族气,多了些素朴,也是由此而来。

随园一座近乎旅游景点式的园林,是袁枚成熟的人生理想的完整映射。治园之法,恰是袁枚的生活之法,人生之道,刻印下袁枚认真生活的所有轨迹。

袁牧的介绍:

袁枚(1716-1797年),清代诗人、诗论家。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苍山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袁枚是乾隆、嘉庆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为“乾隆三大家”。乾隆四年(1739年)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

乾隆七年外调做官,曾任江宁、上元等地知县,政声好,很得当时总督尹继善的赏识。三十三岁父亲亡故,辞官养母,在江宁(南京)购置隋氏废园,改名“随园”,筑室定居,世称随园先生。

袁枚为钱塘(今杭州)人氏,乾隆四年进士,出任江苏,当过七年知县,不到四十岁即辞官隐居于南京小仓山随园,故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吟咏风雅,诗酒风流。《随园食单》的主调为江浙“苏菜”,同时,周边南北兼容,满人京菜客串。随园主人把猪列为“特牲”,作肉类重头戏,“猪用最多,可称‘广大教主’”;而“牛、羊、鹿三牲,非南人家常时有之之物”,遂列入“杂牲单”。

总结起来,随园食单菜系(清初为“四大菜系”,至清末演化为“八大菜系”):基调淮扬菜,地缘涉徽菜、鲁菜,记忆为浙菜,游学有京菜、粤菜。南北交融,汉满碰撞。

随园食单所延伸出来的启示:

一食材首要。食材属先天要素,关乎品种、品质。乡间俗话“天生好吃”,鲈鱼、蘑菇、野生草鸡是也。清水见材质,天然去雕饰。食材“时令”也相当重要。跟着时令吃,最好略领先,叫“尝鲜”,顺理成章;反季节吃,叫“尝稀”,物以稀为贵。随园主人生活的时代,食物保鲜基本依赖自然,因而“尝稀”比“尝鲜”更难得。

二火候要紧。物与锅与火一体,收放自如。火候掌控得好,食物活色生香;而食用及时,食物才色香味俱全。对应烹饪之火候,还有品尝之“食候”,要趁热趁快吃!同时与菜蔬“时令”呼应,上菜程序也有讲究,除了“应时”的一般上法,也有超常规的新奇上法。

三饮食亦学问。饮食非小事,懂得饮食义更非易事。“每食于某氏而饱,必使家厨往彼灶觚,执弟子之礼。四十年来,颇集众美。”

大观园”的原型既非南京旧时的“随园”,而是在北京。清代道光年间胡大镛提供了“大观园”应在北京的一条资料,他在自己的五律《雨后得古香北地书柬书尾》一诗的小序中写道:“来书云:访古,得《红楼梦》中大观园故址,晤老衲,为赖大耳孙,是真闻所未闻。”古香时居北京,给胡大镛写信报告了访得大观园故址的消息,遗憾的是他未说出在北京什么地方。其后,谢道隆在自己诗注中明确指出“十汊海,或谓即大观园遗址”。到了近代徐珂编《清稗类钞》时则肯定地说:“京师后城之西北,有大观园旧址,树石池水,犹隐约可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pretty/2993180.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3-06
下一篇 2023-03-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