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港的介绍

惠州港的介绍,第1张

惠州港是国家一类口岸。惠州港包括东马、荃湾、澳头三大港区,它一直力争引进国际知名大企业、大财团参与大港口建设,目标是建设成为区域性的物流配送中心、珠三角最大的油气化工储运基地,与香港、深圳的港口一起组成华南地区大型主枢纽港群。惠州港是华南地区不可多得的天然良港,国家一类口岸,全面开发可建码头泊位200多个,年货物吞吐能力可达一亿吨。南海石化项目正式动工后,数额巨大的物资将在惠州港停靠或转运,惠州港的物流交通显得十分重要。惠澳铁路是惠州港的通港和疏港铁路,也是中海壳牌南海石化项目和大亚湾石化工业区的重要配套设施。惠州港分两大港,即包括东江内河港和惠州沿海港。其中东江内河港规划建设10个作业区,惠州沿海港规划为荃湾港区、东马港区、碧甲港区等三大港区和亚婆角、盐洲、港口等三个装卸点。

1989年,美国在惠州投资兴建熊猫汽车城,这是我国改革开放后首笔巨额外资。但美方要求惠州市政府在半年内就得建出一个一万吨级的码头,以便零配件运过来后可直接上岸,否则就撤资。如果是靠传统的爆破,这项工程3年也完成不了,因为它有240米宽的海面,一边是小岛,一边是半山,最麻烦的是水下又有淤泥,光“清淤”就要半年。

冒着公司破产倒闭的危险,郑炳旭与惠州市政府签下了一纸“生死状”。他大胆地采用了当年世界上还从没有人敢用的“定向抛掷爆破法”———1989年5月28日,在一片质疑声中,郑炳旭按下了起爆钮。随着一声巨响,640吨炸药在三四秒钟内,削平了一座山,掀起了60多万立方米、重达150万吨的山石,准确无误地“抛”进了240米宽的海湾中……建码头所必须的基础几乎在一瞬间铺好,而山后仅500米远的荃湾村却安然无恙!达到了“利用爆破山石的能量,既可击穿淤泥层,又可填平海湾,一举两得”的效果。

就这样,惠州港被“炸”了出来。该爆破工程也因此被誉为“天下第一爆”。

2005年惠州港海港实现年吞吐量1515万吨,继续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而作为惠州港主要港区的荃湾港区在近几年也保持快速发展的势头,1999年~2005年总吞吐量的年均增幅达到35%,高于惠州港全港的吞吐量增长速度。截至2005年底,荃湾港区实际通过了13.68万TEU和80.92万吨的各类散杂货,合计总吞吐量为175万吨。远远超过了一期起步工程的3万吨级和1万吨级两个通用泊位的87万吨的年设计通过能力,全港处于严重的超负荷运转状态(新投产的3万吨级通用泊位由于是在2005年底投产,截至统计日期止,并未实际发生通过量)。就惠州全港而言,全港至今仍无专业化的集装箱泊位,集装箱的运输基本依靠荃湾港区的通用泊位、澳头港区及惠东的千吨级小型泊位处进行,陆域纵深小,设备落后,效率低下这些原因都直接导致了惠州港的集装箱运输发展的落后。而与此同时,根据广东省港口布局规划中的运量预测:“2010年惠州港的集装箱的吞吐量将达到50万TEU,2020年达到200万TEU”。这就意味着惠州港必须建设大型化的、专业化的集装箱专用泊位才能解决区内日益增长的港口货运需求,并进一步发挥港口企业的规模效益。本项目的建设,将彻底改变惠州港没有专业化现代化集装箱泊位的现状,极大的提高惠州港的集装箱的通过能力,有效的增强惠州港的竞争力,使得惠州港在大力发展油气货种运输的同时,也具备较强的集装箱运输能力,进一步促进惠州港发挥其作为广东沿海地区性重要综合港口的作用。

近年来,惠州抓住中国加入WTO和中海壳牌南海石化项目动工建设的历史机遇,努力扩大内需,开拓外需,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健康发展。2004年全市生产总值685亿元,比上年增长15.1%,其中,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391亿元,增长14.2%,三次产业结构为12.1:57.1:30.8,人均GDP达到23643元,比上年增长13.1%。全市完成工业增加值347.5亿元,比上年增长14.6%。对外贸易保持增长态势,2004年惠州市进出口总额达到166.3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6.7%,其中出口87.39亿美元,增长22.3%,进口总额78.96亿美元,增长31.9%,实现贸易顺差8.43亿美元。根据本项目业主10月份结束的企业调研,仅被走访的676家企业过去一年就进出口了约75万TEU的重箱,其中出口约55万TEU,进口约20万TEU;如果考虑空箱,该676家企业的集装箱生成量理论上应达到110万TEU。同时,惠州及其邻近地区还有三家大型集装箱制造厂家,年制造能力可达70万TEU。而南海石化的下游企业,在南海石化投产的不到半年内,生成了约3万TEU的内贸重箱。从上述数据不难看出,经过多年的发展,惠州市的工业发展已初具规模,已经形成了比较稳定的集装箱生成量,而且呈稳步发展的趋势。

2007年2月11日和记中国港口有限公司与惠州港务集团有限公司在惠州港荃湾港区举行惠州港国际集装箱码头合资合同框架协议签字暨两台集装箱专用桥吊启用仪式,这是惠州港迈向国际化港口的重要里程碑。

而惠州市政府为了实现“到2010年,初步建成珠三角东部现代化经济强市、广东省现代石化数码产业名城”这一发展目标,今后将加快电子、汽车、化工、纺织四大支柱产业的发展,实现工业结构的升级转型,随着上述大型工业项目的建设和发展,将带动机电、重化工、纺织等一系列工业下游产业的发展,而且将形成一定规模的重工业基础。

然而,由于惠州港没有专业化的集装箱码头,绝大部分的集装箱通过陆路经深圳和香港转运。根据测算,惠州的集装箱经深圳出运,比在惠州港本地港口出运的运费增加约一倍;而经陆路运抵香港,每标箱则高达2100元。这不仅使得企业的运输成本大大增加,而且也增加了陆路口岸和公路的压力。

因此,项目直接经济腹地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特别是外向型经济的高速增长,以及惠州市建设现代化港口城市的发展目标,对交通运输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本项目的建设,可有效满足惠州市外向型企业以低成本实现高速快捷的物流运输的迫切要求,有利于改善投资环境,进一步促进惠州市的经济顺利走上快速良性发展的道路。

惠州港业股份有限公司

惠州港业股份有限公司------和记黄埔与惠州港务集团有限公司共同成立了一家合资公司,双方各占33.59%的股份,为并列大股东。该合资公司将进行惠州港扩建工程和两个5万吨级码头建设。项目计划今年9月份动工,在两年内建成通航。建成后将使惠州港集装箱年吞吐量由目前的12万标准箱发展到100万标准箱,总吞吐量可望超过9000万吨。

和黄成为惠州港第一大股东,意味着其在内地的大本营———珠三角地区布局已基本完成。”中山证券行业研究员胡先生表示,和黄把香港作为总部,盐田港和珠海高栏港分居东西两翼,江门、南海、汕头等都是喂给港,除了广州港外,和黄在珠三角地区的势力非常强大。

惠州港务发展有限公司

惠州港务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是大亚湾地区惠州市政府直属的大型国有企业--惠州港务集团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惠州港务发展有限公司适应新的经济发展形势,负责探索惠州港务集团有限公司发展新业务,是惠州港务集团有限公司对外拓展业务的先锋和业务窗口。

惠州港务发展公司立足惠州港,以其多年积累的丰富的港口运营管理经验和专业技术,为客户提供以下服务:

一、LNG重件码头:

1.配备500吨岸吊,

2.配备专业的重件车辆运输;

二、安全经济便捷的物流服务:

1.为各类船舶的提供报关报检服务;

2.为原材料,设备、产品等货物在惠州港的进出口提供有关货物的报关报检等服务;

3.仓储和散杂货堆场服务;

4.提供惠州港区到各地的陆路运输服务和物流配送服务;

5.提供集装箱订箱,散杂货租船业务;

6.拖车等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pretty/2992856.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3-06
下一篇 2023-03-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