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国东禅寺,俗称南少林位于泉州清源山东麓,相传为曾救唐王十三棍僧之一的智空入闽所建。历史上的泉州南少林寺是一个庞大建筑群,共有十三进落,东至东岳山麓,西至东门护城河,南至东湖,北至伊斯兰墓地,现存的东禅少林寺仅是泉州少林寺的一小部分。
南少林寺,百多年前辛亥革命时期的革命党人陶成章在他的《教会源流考》一书中曾经说过“福建也有少林寺,然与河南少林寺不同。另外,清末以来,一本在广大习武者中产生极大影响的《少林拳术秘诀》在它的第十二章中也记载,当时国内有两座少林,一座在宗中,一座在闽中。
扩展资料:
镇国东禅寺始建于唐乾符年间、盛于两宋、几经兴废。但南少林武术也随着这些组织广播海内,拳派远播,同时期,明清泉州港衰落。
南少林武术也随着泉州移民潮远播海外,枝繁叶茂,影响广泛,泉州是南少林武术的发祥地,武术活动历史悠久,以南少林武术为代表的武术文化是泉州文化积淀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南少林寺
南少林在福建,北少林在河南。南少林寺位于福建莆田荔城区西天尾镇九莲山林山村,距市区约17公里。南少林寺前身名“林泉寺”,建于南朝永定年间(公元577年),唐初因十三棍僧救唐主有功,太宗皇帝特敕北少林昙宗方丈,在南方建少林寺,称为南少林寺。北少林一般指嵩山少林寺,位于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市嵩山五乳峰下,因坐落于嵩山腹地少室山茂密丛林之中,故名“少林寺”。北少林除了嵩山少林寺外还有一座天津少林寺。据《蓟县志》记载,北少林寺原名“法兴寺”,后又叫北少林禅寺,地处天津蓟县盘山东南麓“中盘”的开阔山坡上,始建于魏晋,至今已有1500年左右的历史,是蓟县县志记载的当地最早的佛教寺院,也是天津最早的寺院。南少林在莆田市荔城区西天尾镇九莲山林山村。
南少林寺是南拳的发源地,佛教中禅宗的代表性寺院之一,是中国宝贵的佛教禅宗文化遗产。
南少林寺位于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区西天尾镇九莲山林山村,距市区约17公里。南少林寺前身名“林泉寺”,始建于南朝陈永定元年(557年)。
1986年考古学家挖掘发现南少林寺遗址,1992年福建省政府正式批准在遗址上重建南少林寺,1998年南少林寺重建竣工,2006年南少林寺恢复宗教活动,市政府礼请时任中国佛教协会驻会副会长的学诚大和尚主持寺院工作。
寺院由来:
唐朝初年,少林十三棍僧中的道广、僧满、僧广三人带少林僧兵五百到福建平定海盗,他们在福建除暴安良、弘扬佛法、广度有情,当地居民更加安居乐业,深情挽留道广等人。唐王李世民念十三棍僧救驾之功,恩准就地另建少林分寺,史称“南少林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