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市在安徽什么地方

韩国美食2023-03-06  24

淮南市位于安徽省中北部。

淮南市位于东经116°21′5″~117°12′30″,北纬31°54′8″~33°00′26″之间,地处安徽省中北部,东与滁州市毗邻,东南与合肥市接壤,西南与六安市相连,西与阜阳市相接,北与亳州市、蚌埠市交界。

最东端位于大通区孔店乡王祠村以东、高塘湖中心线上,最西端位于凤台县尚塘乡侯海孜以西与利辛县接壤处,最南端位于寿县三觉镇冯楼村槐树庄以南与六安市金安区接壤处,最北端位于凤台县与蒙城县、利辛县交会的茨淮新河主航道中心线上。辖区总面积5533平方公里。

截至2019年5月,淮南市辖寿县、凤台县2个县,大通区、田家庵区、谢家集区、八公山区、潘集区5个市辖区以及毛集社会发展综合实验区,共8个县级行政区;下设19个街道、58个镇、13个乡,共90个乡级政区;下设263个社区居民委员会、829个村民委员会。

扩展资料

淮南市建置沿革

夏商时期,市境属“淮夷”之地。西周时期,市境大部为州来国所辖,南部地区分属六、蓼;春秋末期,诸侯纷争。周襄王三十年(公元前622年)楚灭六、蓼,市境南部入楚;周景王十六年(公元前529年)吴灭州来,市境属吴;随着楚国势力的扩张,位于淮河上游的蔡国被迫几度迁都,求救于吴。

周敬王二十七年(公元前493年),在吴国的支持下,蔡国迁都于州来,改州来为下蔡。战国初期,周贞定王二十二年(公元前447年),楚惠王灭蔡,市境属楚。

战国末期,楚考烈王二十二年(公元前241年)迁都于寿春,改寿春为郢,市境为楚国都城。楚王负刍五年(公元前223年),秦灭楚。

秦始皇帝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市境淮河以南属九江郡(郡治寿春),凤台县及淮河以北属泗水郡。

汉高祖四年(公元前203年),刘邦封英布为淮南王,首置淮南国,都六(今六安),辖九江、庐江、衡山、豫章4郡。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6年),英布获罪伏诛,改封刘长为淮南王,都寿春(今寿县)。

孝文六年(公元前174年),刘长获罪流放,死于途中。文帝改封城阳王刘喜为淮南王。孝文十六年(公元前164年),淮南国一分为三:淮南、衡山、庐江,分别封给刘长的3个儿子,长子刘安继任淮南王,都寿春。

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刘安获罪自尽,废淮南国,复为九江郡,治寿春。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置十三州刺史部,市境属扬州刺史部驻九江郡,寿春为九江郡治所。西汉时期,市境先后属淮南国、九江郡所辖,凤台县属沛郡下蔡县。

东汉时期,市境属九江郡所辖,分属寿春县、下蔡县。三国时期,曹魏设淮南郡,寿春为郡治兼扬州治所。其后,魏文帝先后封其子曹邕及其弟曹彪为淮南王,明帝青龙元年(233年)移治合肥新城。其间,市境为淮南郡所辖。

西晋初年,扬州治迁建邺,淮南郡迁治于寿春,市境为其所辖。永嘉乱起,淮河流域沦为战乱区,江淮郡县大批废弛,北人南迁。东晋咸和初年侨置淮南郡于丹阳郡于湖,市辖境则为侨置的南梁郡。孝武帝时,因避帝后郑阿春名讳改寿春为寿阳。

南北朝期间刘宋、南齐、萧梁沿袭东晋侨置淮南郡于江南。市境淮河以南先后有豫州、南梁郡等侨置郡县。北魏、北齐、北周、隋时,市境淮河以南复为淮南郡所辖,淮河以北属汝阴郡下蔡县。

隋开皇八年(588年)置淮南行台尚书省,治所寿春;次年灭陈,改行台省为寿州总管府。大业三年(607年)改置淮南郡,寿春为郡治所。

唐置淮南道,市境淮河以南属淮南道寿州所辖。天复二年(902年),唐封淮南节度使杨行密为吴王,都扬州,寿州为吴国地。淮河以北属河南道颍州下蔡县。

五代初,吴王天祐四年(907年)置寿州忠正军节度使。吴天祚三年(937年)南唐代吴,以寿州置清淮军节度使。后周显德四年(957年)世宗拔寿州,置忠正军节度使,徙军治、州治于下蔡,称北寿春,寿州称南寿春。

北宋置淮南路,市境属淮南路寿州(治下蔡)所辖。熙宁五年(1071年)分淮南路为东西两路,市境属淮南西路寿州所辖。徽宗政和六年(1116年)升寿州为寿春府,府治在北寿春(下蔡)。

南宋绍兴十一年(1141年),宋金和议,以淮河、大散关为界,市境淮河以北属金国,淮河以南为宋地。金以下蔡为寿州,置防御使,隶汴京路(后改称南京路);宋置安丰军,治安丰县,寿春隶安丰军;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复置寿春府,隶淮南西路,寿春为府治,兼制安丰军。

元代,市境属河南江北行中书省安丰路,分属寿春、下蔡两县所辖。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建怀远县,今市区东部属怀远县所辖。明代,市境属南京凤阳府辖地,分属寿州(包括今凤台县)、怀远县。

清初,市境属江南行省凤阳府,分属寿州、怀远县所辖。顺治十八年(1661年)置江南省左、右承宣布政使司,凤阳府隶属左司。康熙六年(1667年),江南省左布政使司改称安徽布政使司。

雍正十一年(1733年)从寿州分置出凤台县,辖故下蔡县地,同城分治。同治三年(1864年)凤台县迁治于下蔡县故地(今城关)。同治四年(1865年),安徽置3道,市境隶属凤颍六泗道(后改为皖北道)凤阳府。

民国元年(1912年)废道府,市境分属寿县、凤台、怀远县。民国3年(1914年),市境属安徽省淮泗道(治凤阳县)。民国21年(1932年),市境隶属安徽省第四行政督察区,专员驻寿县。

民国27年(1938年)改属第三区,专员先后驻立煌(今金寨)、六安;民国29年(1940年),第三区改为第二区。其中有“淮南三镇”之称的田家庵、大通、九龙岗均属怀远县所辖。

1949年1月18日淮南解放。市境分属淮南矿区、寿县、凤台县。1949年3月,中共中央华东局决定在淮南三镇的基础上设立淮南煤矿特别行政区;4月,淮南煤矿特别行政区改设为淮南矿区。1950年9月,建县级淮南市。

1952年6月,建立省辖淮南市。1977年1月,凤台县由阜阳专区划入;1999年11月,毛集社会发展综合实验区批准成立。今市辖田家庵、大通、谢家集、八公山、潘集区和凤台县以及毛集社会发展综合实验区。

2004年7月,孔店乡、三和乡、曹庵镇、史院乡、孤堆乡、杨公镇、孙庙乡由长丰县分别划入淮南市大通区、田家庵区、谢家集区。2015年12月3日国务院批复同意六安市寿县划归淮南市管辖;2016年1月,寿县正式划归淮南市。

参考资料来源:淮南市人民政府-淮南概况

参考资料来源:淮南市人民政府-行政区划

参考资料来源:淮南市人民政府-建置沿革

淮南在安徽省。淮南古称州来,安徽省地级市,重要能源城市。地处中国华东地区、安徽中北部,位于长江三角洲腹地,淮河之滨,素有中州咽喉、江南屏障、五彩淮南之称,是沿淮城市群的重要节点,合肥都市圈核心城市。

拓展资料:

淮南市境位于淮河流域,最大的地表水为淮河。市境支流有东淝河、窑河、西淝河、架河、泥黑河等。湖泊有瓦埠湖、高塘湖、石涧湖、焦岗湖、花家湖、城北湖等。人工河有茨淮新河。此外,还有蔡城塘、泉山、老龙眼、乳山、丁山、许桥等小型水库以及采煤塌陷区积水而成的众多湖泊、湿地,最大的为樱桃园(谢二矿塌陷区,亦称淮西湖)。

淮南地处安徽省中北部,东与滁州市毗邻,东南与合肥市接壤,西南与六安市相连,西与阜阳市相接,北与亳州市、蚌埠市交界。最东端位于大通区孔店乡王祠村以东、高塘湖中心线上,最西端位于凤台县尚塘乡侯海孜以西与利辛县接壤处,最南端位于寿县三觉镇冯楼村槐树庄以南与六安市金安区接壤处,最北端位于凤台县与蒙城县、利辛县交汇的茨淮新河主航道中心线上。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299191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