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干是指天干地支中的十个天干,天干共有10个字,分别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天干:《辞源》里说,干支取义于树木的干枝。天干地支形成了中国古代传统历法纪年。在民俗学上认为天干对应一些预兆。
天干一共有10个字:甲(jiǎ)、乙(yǐ)、丙(bǐng)、丁(dīng)、戊(wù)、己(jǐ)、庚(gēng)、辛(xīn)、壬(rn)、癸(guǐ)。原始十天干曰:阏逢、旃蒙、柔兆、强圉、著雍、屠维、上章、重光、玄黓、昭阳。简化后的天干曰: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在我国古代,这十天干在人们眼中就像现在的阿拉伯数字一样单纯的存在。这十天干在《史记》和《汉书》里均有部分记载,这是天干也有对应的意思, 甲的意思是拆, 乙的意思是轧, 丙的意思是炳, 丁的意思是强, 戊的意思是茂, 己的意思是纪, 庚的意思是更, 辛的意思是新, 壬的意思是任, 癸的意思是揆。
十天干与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也就是十二生肖)组合在一起使用,用于纪历,就是用来纪年,天干地支相互配合组成六十甲子用来当作纪历的符号。形成干支纪年法,比如《甲午中日战争》、《辛丑条约》,里面的甲午、辛丑就是指当年的干支纪年年份。从天干地支的出现至今也有四千七百多年的历史了。
天干是十个字,地支一共十二个字; 天干地支简称“干支”。“辞源”里说,“干支”取义于树木的“干枝”。两者按固定的顺序互相配合,组成了干支纪法。从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来看,天干地支在中国古代主要用于纪日,此外还曾用来纪月、纪年、纪时等。唐代之后天干地支组成的纪年主要用于算命或者占卜。
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其中甲、丙、戊、庚、壬为阳干,乙、丁、己、辛、癸为阴干。
十二地支对应十二生肖——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 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天干地支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其中子、寅、辰、午、申、戌为阳支,丑、卯、巳、未、酉、亥为阴支。
甲:万物剖符甲而出也.。乙:草木初生,枝叶柔软屈曲。
丙:炳也,如赫赫太阳,炎炎火光,万物皆炳燃着,见而光明。丁:草木成长壮实,好比人的成丁。
戊:茂盛也,象征大地草木茂盛繁荣。己:起也,纪也,万物抑屈而起,有形可纪。
庚:更也,秋收而待来春。辛:金味辛,物成而后有味,辛者,新也,万物肃然更改,秀实新成。
壬:妊也,阳气潜伏地中,万物怀妊。癸:揆也,万物闭藏,怀妊地下,揆然萌芽。
子:孳也,阳气始萌,孳生于下也。 丑:纽也,寒气自屈曲也。
寅:濥也,正月,阳气动,去黄泉,欲上出,阴尚强也。 卯:冒也,万物冒地而出。
辰:伸也,万物舒伸而出。巳:巳也,阳气毕布已矣。
午:仵也,阴阳交相愕而仵。未:眛也,日中则昃,阳向幽也。
申:伸束以成,万物之体皆成也。酉:就也,万物成熟。
戌:灭也,万物灭尽。 亥:核也,万物收藏,皆坚核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