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樟树木片经水蒸气蒸馏得到的白色晶体产品。商品名樟脑。化学名莰-2-酮。分子式C10H16O。结构式见合成樟脑。
中国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樟脑出韶州、漳州,状似龙脑,白色如雪,樟树脂膏也。”1660年郑成功开发台湾制脑技术由泉州、漳州传入台湾。1863年台湾建立樟脑专卖制度,设脑馆收购樟脑,销往国外。1895年日本侵占台湾后,樟脑业有所发展,最高年产量达到3200吨,樟脑原油3500吨,占世界天然樟脑总产量的70%以上。1957年中国大陆生产天然樟脑415吨,占樟脑总产量的97.2%。由于樟树资源日益减少,1988年天然樟脑产量仅113吨,在樟脑总产量中的比例降为1.4%。
资源分布
中国樟脑分布在长江以南的福建、台湾、江西、浙江、广东、广西、湖南、贵州、四川、云南省(自治区)。樟树品种中樟(又称香樟,有本樟、芳樟和油樟3个生理类型)是提炼樟脑、樟油最主要的树种;其次如云南樟、银木(又称香棍子)、毛叶樟、黄樟等都可用来提制樟脑和樟油。
加工方法
传统方法用樟树木材、树根为原料,对保护资源不利。80年代,改用幼林萌芽作业,利用幼树鲜枝叶蒸馏樟脑,每3~4年轮伐一次,有利于永续利用。加工分两步:①粗樟脑的提取。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粗樟脑。在每年秋末到春初将伐倒的樟树的根、干及枝等剥去外皮,刨成长5~6厘米、宽2.5~3厘米、厚0.3厘米的小木片,连同枝叶装入具有假底的蒸馏甑中,加热甑内的水,使樟脑与樟油随水蒸气蒸出。粗制樟脑,约含樟脑96%,油分2%,水分2%。本樟产脑率0.8%,产油率1.6%(含溶解樟脑45~50%);芳樟产油率2.4%(含溶解樟脑10~40%);油樟产油率2%(含溶解樟脑18~35%)。鲜枝叶产脑率1~1.5%。②粗樟脑的精制。经离心机分离油水后,粗脑原料组成一般为:樟脑96%,轻油2%,重油1%,杂质1%。利用樟脑受热易升华的特性,使与重油、杂质分离。将固态樟脑加热熔化,先使部分轻油与水挥发除去,樟脑随之升华导入结晶室冷却结晶,制得纯品。
理化性质
常见的为右旋体樟脑,左旋或外消旋体罕见。
樟脑为无色或白色粒状、针状或片状结晶;有粘性,易升华,可压制成半透明团块;固态樟脑的比热0.43千卡/千克;液态樟脑比热0.57千卡/千克;常压下沸点204℃;熔融热10千卡/千克;气化热为73千卡/千克,升华热为83千卡/千克。其他理化性质见合成樟脑。
产品质量
中国天然精制樟脑,分粉状和块状两种,熔点176~179℃;比旋度410363乙醇中);水分应符合本品1克加石油醚10毫升澄清溶解;不挥发物0.05%以下。
用途
因天然樟脑价格高于合成樟脑,只用于医药制剂(见合成樟脑)。
由于天然樟脑纯度高、比旋度大,在医药等方面的特殊用途很难由合成樟脑完全代替,因此天然樟脑生产将继续得到发展。
天然樟脑丸对人有害,能引起人体中毒症状,如倦怠、头晕、头痛、腹泻等。因为它含有萘或者对二氯苯的合成樟脑丸则有刺鼻的味道。樟脑丸分为天然樟脑丸与合成樟脑丸。天然樟脑丸则是光滑的呈无色或白色的晶体,气味清香,会浮于水中。用于防虫、防蛀、防霉的天然樟脑丸又被称为臭珠,原本是从樟树枝叶中提炼出的有芳香味的有机化合物。也用来制药、香料等,医药上用作强心药。
合成樟脑丸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含有萘的樟脑丸大多呈白色,气味刺鼻,且沉于水中。
樟脑为樟科植物樟的枝、干、叶及根部,经提炼制得的颗粒状结晶。樟脑具有通关窍、利滞气、辟秽浊、杀虫止痒、消肿止痛的功效,主治疥癣瘙痒、跌打伤痛、牙痛等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