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第一台电脑的图片如下所示:
世界上第一台通用计算机“ENIAC”于1946年2月14日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发明人是美国人莫克利(JohnW.Mauchly)和艾克特(J.PresperEckert)。
ENIAC以电子管作为元器件,所以又被称为电子管计算机,是计算机的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由于使用的电子管体积很大,耗电量大,易发热,因而工作的时间不能太长。
扩展资料
国内首台计算机的研制——
1965年中科院计算所研制成功了中国第一台大型晶体管计算机:109乙机;对109乙机加以改进,两年后又推出109丙机,在中国两弹试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被用户誉为“功勋机”。
华北计算所先后研制成功108机、108乙机(DJS-6)、121机(DJS-21)和320机(DJS-8),并在738厂等五家工厂生产。1965~1975年,738厂共生产320机等第二代产品380余台。
世界上第一台通用计算机“ENIAC”于1946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发明人是美国人莫克利(JohnW.Mauchly)和艾克特(J.PresperEckert)。美国国防部用它来进行弹道计算。它是一个庞然大物,用了18000个电子管,占地170平方米,重达30吨,耗电功率约150千瓦,每秒钟可进行5000次运算,这在现在看来微不足道,但在当时却是破天荒的。 ENIAC以电子管作为元器件,所以又被称为电子管计算机,是计算机的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由于使用的电子管体积很大,耗电量大,易发热,因而工作的时间不能太长。
1955年军方宣布ENIAC退役,但这个历史性的发明没有得到足够的尊重:它40块平均重量在858磅的控制板被随意地放置,不受重视。一些硬件落到意识到它们重要意义的人手中,例如工程师Arthur Burks,他将所拥有的控制板捐献给了密歇根大学。Perot特别项目的负责人Libby Craft很是懊恼,因为大部分ENIAC消失在杂乱的仓库中。
截止到2021年1月5日,计算机发展经历了4代。
第一代是电子管计算机,特征是以电子管为元器件;
第二代是晶体管计算机,特征是以半导体为元器件;
第三代是集成电路计算机,特征是以集成电路数字机为元器件;
第四代是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特征是以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为元器件。
随着物理元、器件的变化,不仅计算机主机经历了更新换代,它的外部设备也在不断地变革。比如外存储器,由最初的阴极射线显示管发展到磁芯、磁鼓,以后又发展为通用的磁盘,现又出现了体积更小、容量更大、速度更快的只读光盘。
扩展资料:
计算机内部电路组成,可以高速准确地完成各种算术运算。当今计算机系统的运算速度已达到每秒万亿次,微机也可达每秒亿次以上,使大量复杂的科学计算问题得以解决。例如:卫星轨道的计算、大型水坝的计算、24小时天气算需要几年甚至几十年,而在现代社会里,用计算机只需几分钟就可完成。
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尖端科学技术的发展,需要高度精确的计算。计算机控制的导弹之所以能准确地击中预定的目标,是与计算机的精确计算分不开的。一般计算机可以有十几位甚至几十位(二进制)有效数字,计算精度可由千分之几到百万分之几,是任何计算工具所望尘莫及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计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