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梅之期什么意思

标梅之期什么意思,第1张

摽梅之年,汉语成语,拼音是biào méi zhī nián,意思是比喻女子已到了出嫁的年龄。

出自:《诗经·召南·摽有梅》“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释义:梅子落地纷纷,树上还留七成。想要求娶我的儿郎,请不要耽误良辰。

春秋战国时期:古代女子十五岁就要嫁出去了,最迟不能超过二十三岁。但是,后来的结婚年龄显然是大大提前了。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规定女子十二岁出嫁,唐朝规定女子十四岁出嫁。

古代之所以规定结婚年龄早,是因为要尽快的繁衍后代。因为古代的人口本来就稀少,并且因为当时的技术原因,存活率也达不了多高,再加上常年战争,对于当时的医疗水平来说,死亡率比较高。

所以人口基数不大。在古代这种奴隶制社会或者封建社会的情况下,统治者比较看重劳动力,劳动力非常的重要,只有扩大人口数量,增加劳动力,才能国家强盛,国力才能强大。

扩展资料:

《诗经·召南·摽有梅》原文:

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摽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

摽有梅,顷筐塈之。求我庶士,迨其谓之。

译文:梅子落地纷纷,树上还留七成。想要求娶我的儿郎,请不要耽误良辰。梅子落地纷纷,枝头只剩三成。想要求娶我的儿郎,到今儿切莫再等。梅子纷纷落地,收拾要用簸箕。想要求娶我的儿郎,快开口莫再迟疑。

这是一首委婉而大胆的求爱诗。《摽有梅》作为先民的首唱之作,质朴而清新,明朗而深情。此篇的诗旨、诗艺和风俗背景,前人基本约言点出。《毛诗序》曰:“《摽有梅》,男女及时也。召南之国,被文王之化,男女得以及时也。”“男女及时”四字,已申明诗旨;

后数语乃经师附会,应当略去。《周礼·媒氏》曰:“仲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若无故而不用令者,罚之。司男女之无夫家者而会之。”明白了先民的这一婚恋习俗,对这首情急大胆的求爱诗,就不难理解了。

陈奂则对此篇巧妙的兴比之意作了简明的阐释:“梅由盛而衰,犹男女之年齿也。梅、媒声同,故诗人见梅而起兴”(《诗毛氏传疏》)。龚橙《诗本义》说“《摽有梅》,急婿也。”一个“急”字,抓住了此篇的情感基调,也揭示了全诗的旋律节奏。

摽梅之年指的是女子二十岁。

摽梅:梅子成熟后落下来。比喻女子到了出嫁的年龄。摽梅中的“摽”读作“biào”,摽梅”指“落梅”摽梅之年古意中是指适合出嫁之年,而多误写为“标梅之年”,摽梅之年出自于《诗经·召南·摽有梅》。

古代女子年龄称谓

古代女子1岁:牙牙;古代女子2-3岁:孩提;古代女子7岁:童龀;古代女子8-12岁:总角;古代女子12岁:金钗之年;古代女子13岁:豆蔻年华;古代女子15岁:及笄之年;古代女子16岁:碧玉年华;古代女子20岁:桃李年华;古代女子24岁:花信年华;古代女子30岁:半老徐娘;古代女子40岁:人老珠黄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pretty/2985394.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20
下一篇 2023-02-2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