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青天”出自哪首诗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青天”出自哪首诗,第1张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青天”出自毛泽东的《七律·到韶山

《七律·到韶山》

【作者】毛泽东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

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白话翻译:

离别后多少梦境在诅咒岁月的流逝,我的故乡啊与你一别已过了三十二年。红旗漫卷吹动农民的武装,而敌人却高高举起霸主的皮鞭。

因为太多的壮志才会有牺牲,但我敢令天地翻覆换一副新颜。再喜看大片庄稼如浪涛滚滚,尽是农民英雄们在暮色中收工归来。

扩展资料

这首七律,记述了毛泽东回到阔别32年的故乡时的真实感受。通过对韶山人民革命历史的回顾,以及对人民公社社员通过热情劳动而喜获丰收的描绘,赞扬了革命人民艰苦卓绝的战斗精神,歌颂了中国人民战天斗地的风貌,鲜明地体现了毛泽东高远的思想境界。

这首诗虽然写的是韶山,但实际上概括了中国,事实上中国各地的情况都和韶山一样,中国的人民都经历过血和火的考验,终于迎来了新中国的成立。

这首诗以景写意,虚实结合,动静相应,既写登高望远的景致,也写极目远眺的情怀。庐山的雄伟突兀,长江的恢宏壮阔,透过诗人丰富的情思、雄健的笔力,显得气势磅礴,意气昂扬。

译文:

离别后多少梦境在诅咒岁月的流逝,已经与故乡阔别了三十二年。红旗漫卷吹动农民的武装,而敌人却高高举起霸主的铁鞭。因为有这么多敢为自己伟大理想而去牺牲的人,敢去改变旧的日月换新的天地。再喜看大片庄稼如浪涛滚滚,尽是农民英雄们在暮色中收工归来。

全诗如下: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

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赏析:

这首诗以景写意,虚实结合,动静相应,既写登高望远的景致,也写极目远眺的情怀。韶山的雄伟突兀,长江的恢宏壮阔,透过诗人丰富的情思、雄健的笔力,显得气势磅礴,意气昂扬。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这是太阳快要落山时的景象,韶山的人民从清早起就在田地里紧张地劳动着,在夕阳之下,万物都将休息了,鸟儿也要归巢了,这时候看到了什么呢?

他欢喜地看到韶山的水稻和豆类作物,被风一吹,掀起了重重的波浪,就在这种非常优美的景象下,遍地的英雄——也就是在农田里劳动的人民公社的社员们,趁着夕阳的美景在一天紧张的劳动之后收工回家了。

出处:《七律·到韶山》是现代诗人毛泽东所做的一首七律。意思是:因为太多的壮志才会有牺牲,但我敢令天地翻覆换一副新颜。

这首七律,记述了毛泽东回到阔别32年的故乡时的真实感受。通过对韶山人民革命历史的回顾,以及对人民公社社员通过热情劳动而喜获丰收的描绘,赞扬了革命人民艰苦卓绝的战斗精神,歌颂了中国人民战天斗地的风貌,鲜明地体现了毛泽东高远的思想境界。

这首诗以景写意,虚实结合,动静相应,既写登高望远的景致,也写极目远眺的情怀。庐山的雄伟突兀,长江的恢宏壮阔,透过诗人丰富的情思、雄健的笔力,显得气势磅礴,意气昂扬。

扩展资料

1959年6月27日,毛泽东请来几家亲戚一起吃午饭。下午一时,乘汽车离开韶山,经宁乡回长沙。毛泽东自1927年1月到湖南考察农民运动回故乡离开以后,经过十年土地革命战争、八年抗日战争、三年解放战争,终于缔造了新中国。

三十二年过去,韶山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抚今追昔,别有一番感触,回到故乡当日深夜,写下了《七律·到韶山》。

这首《七律·到韶山》起初的题目叫《归故里》,在这首诗的前面,毛泽东写有小引:“一九五九年六月二十五日到韶山。离别这个地方已有三十二年了。”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

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译文:离别后多少梦境在诅咒岁月的流逝,我的故乡啊与你一别已过了三十二年。红旗漫卷吹动农民的武装,而敌人却高高举起霸主的皮鞭。

因为太多的壮志才会有牺牲,但我敢令天地翻覆换一副新颜。再喜看大片庄稼如浪涛滚滚,尽是农民英雄们在暮色中收工归来。

这首诗记述了毛泽东1959年6月回到阔别32年的故乡韶山时的真实感受。自从离开韶山,在那可诅咒的旧社会,为革命东奔西忙,韶山的乡亲们却遭受了无穷的灾难。

国民党反动派的白色恐怖笼罩在韶山的上空,韶山的大地上洒下了无数的革命先烈的鲜血,但是韶山人民并没有屈服,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他们与反动派进行了坚决斗争,迎来了社会主义的新时期。

这首诗虽然写的是韶山,但实际上概括了中国,事实上中国各地的情况都和韶山一样。通过对韶山人民经历血和火考验的革命历史回顾,以及对人民公社社员通过热情劳动而喜获丰收的描绘,赞扬了革命人民艰苦卓绝的战斗精神。

歌颂了中国人民战天斗地的风貌,鲜明地体现了毛泽东高远的思想境界。中国人民在革命战争年代都能够不怕牺牲、前仆后继地去战胜一切敌人,现在暂时的困难又有什么可怕呢!这给诗人以莫大的安慰,使诗人内心充满了激情。在这种心情下创作的这首诗,也饱含了这种激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七律·到韶山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pretty/2984705.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20
下一篇 2023-02-2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