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作:[ fú fèn ]
蝠,拼音:fú,声母是f,韵母是ú,读作第2声。
鲼,拼音:fèn,声母是f,韵母是èn,读作第4声。
释义:一种鱼,身体扁平,略呈菱形,宽约6米,口大,胸鳍呈三角形,头部两侧有一对鳍向前突出,尾细长如鞭。生活在近海。
扩展资料:
物种学史
蝠鲼的英文名是“manta”,源于西班牙语,意思是“毯子”,可见其体形如何了。由于其在海中优雅飘逸的游姿跟夜空中飞行的蝙蝠很相似,所以中文名为“蝠鲼”。
蝠鲼因其长得“异形”,故此很多人第一次见到它总会不知所措,它实在很难让人将其与正常的鱼类联想到一起,可是它的祖先早在中生代侏罗纪时便在海洋中畅游了。约在1亿多年前开始,它们的体形就几乎再也没有发生过什么变化,就此在海洋中定形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蝠鲼
蝠鲼的读音:fú fèn
一、蝠的读音:fú
二、汉字释义:
哺乳动物,头和身体的样子像老鼠。前后肢都有薄膜和身体连着,夜间在空中飞,捕食蚊蛾等。
三、汉字结构:左右结构
四、部首:虫
五、相关词组:
蝙蝠、蝠蛇、血蝠、蝙蝠衫、蝙蝠怪
扩展资料:
一、汉字笔画:
竖、横折、横、竖、横、点、横、竖、横折、横、竖、横折、横、竖、横
二、词语释义:
1、蝙蝠
哺乳动物,头和身体的样子像老鼠。前后肢都有薄膜和身体连着,夜间在空中飞,捕食蚊蛾等。
2、蝠蛇
即蝮蛇。
3、血蝠
吸血的蝙蝠,后也译作吸血鬼。
4、蝙蝠衫
一种袖口小、腋下部位特大的上衣。
5、蝙蝠怪
长着巨大的翅膀和锋利的爪子的古代恶魔。
1.蝠(fú)、鲼(fèn)。
2.蝠鲼,又被称为魔鬼鱼和毯魟。
3.属于软骨鱼纲、蝠鲼科,它包含两个属,前口蝠鲼属和蝠鲼属。
4.体呈菱形,宽达6m余。
5.体青褐色。
6.口宽大。
7.眼下侧位,能侧视和俯视。
8.头侧有1对有胸鳍分化的头鳍,向前突出。
9.背鳍小,胸鳍翼状。
10.尾细长如鞭,具尾刺。
11.平时底栖生活,但有时上升表层游弋,并做远程洄游,行动敏捷。
12.以浮游甲壳类和小鱼为食。
13.卵胎生。
14.分布于热带和温带各海区,中国见于东海、南海和台湾沿海。
15.常见的如日本蝠鲼、双吻前口蝠鲼。
16.简介:蝠鲼又名魔鬼鱼,因它们的游姿和夜里飞行的蝙蝠有些相似而得名,是软骨鱼纲、蝠鲼科几种海产属鱼类的统称。
17.蝠鲼的体型呈不规则的椭圆形,体盘一般50~100厘米左右,最大可达8米以上,重达3吨。
18.分布范围:分布于辽宁省沿海。
19.国内双吻前口蝠鲼分布于我国各沿海。
20.日本蝠鲼主要分布于东海、南海和台湾海峡海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