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是什么?

美是什么?,第1张

美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外表之美,另一种则是心灵之美。真正的美不应只是体现在外表,更重要的是有一颗美丽、善良之心。人美在神韵,神韵是修养的外在气质流露。由心至身的流露。

杨澜就曾经这样说过“我觉得年轻的美是一种生命的美,它的朝气就是最美的地方。慢慢的,随着生命的运转,美就变得越来越复杂了。我觉得女人不要失去单纯,阅历丰富但不世故才会带来一种成熟的美。”

一个人的美是由内而外的,心灵美才是真正的美,女人可以不漂亮,但一定不能不善良,善良的女人格外美丽,如花中之莲,纯洁而高雅,她们有一颗清澈见底的心,将温暖藏在唇边,将美好根植在清清浅浅的岁月中。

美是什么?这是一个复杂而又深奥的美学命题,因为它是美学的核心,是庞大的美学体系中最最基本的概念。“美”,虽然就那么一个字,但你却很难用一大堆语言把它的确切含义说得透彻明白,即便只是不完全的定义也罢。

“美”,作为美学的重要范畴之一,常常与“美好”一词一起用来说明或者评价客观事物和现象的一些审美属性,如完整性、和谐性、表现力、最高境界等等。当然,美与美好显然是有区别的。“美好”这个概念,往往用来表述整个事物和现象的审美评价,“美”则是比较狭义的美学范畴,它仅仅用来评价审美客体个别方面具体的审美属性,这就是:各部分的匀称性和比例性,形式与内容的一致性和完整性,题材表现的多样性和鲜明性以及色彩变幻的协调、对比和新颖性等等。

正因为如此,所以,有人说美是比例,美是关系;有人说美是秩序,美是和谐;有人说美是新颖,美是鲜明;有人说美是质朴,美是单纯;有人说美是形式,美是理念;也有人说美是抽象,美是距离;还有人说美是愉悦,美是完满;更有人说美是善良,美是真实。这些说法都对,都能成立,但却不够全面,不够周详。他们说的,只是美的某些构成因素,只是审美客体所具有的审美属性的某一个部分或者某一个层面,而“美”作为审美客体审美属性一定量的总和,具有多样性的特征。因为美不只是一种模式,一种形态,一种情调,一种风格,而是多姿多彩的。因为美有多样性的特征,所以别林斯基说:“美是很难判断的,就像是一个谜。”

美是多种多样的,人们的美感知觉也是千差万别的,一百双眼睛就有一百种不同的美,但有一点却是可以确定的:凡是我们心中所喜爱的,看来往往总是最美的。这就足以说明,凡是能在我们心里引起愉悦的事物就是美的,否则就不美或者不是很美。换言之,美就是客体事物给我们带来愉悦体验的那种东西,用狄德罗的话来说,就是“关系到我的美”。一方面美与事物自身的客观属性有关,另一方面也与人的心理形态有关,既有审美客体“自然存在的美”,也有审美主体“感觉到了的美”。

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美的事物千千万万但却又千差万别。海棠的美不同于芙蓉的美,芙蓉的美也不同于牡丹的美;月色清辉与艳阳高照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美;西湖烟雨和泰山日出也各有情调而迥异其趣。“红杏枝头春意闹”,多么清新,明快;“暗香浮动月黄昏”呢?那种朦胧,含蓄之美,不同样也能给人带来无尽的遐想吗?大义凛然出塞远嫁的王昭君与回眸一笑百媚生的杨玉环是美的两个不同的典型,爱芙姬琵达和爱丝梅拉达是另外两个典型。爱芙姬琵达贪婪、邪恶、狂荡、姿色撩人而又野性十足;爱丝梅拉达则显得善良、幼稚、温柔、俏丽,让人感悟到一种震撼心灵的美。爱芙姬琵达和爱丝梅拉达同样都很美,都是绝色尤物,但却一个是魔鬼,一个是天使。

然而,美与美的事物是两码事,具有不同的内涵。“美”只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审美属性),而“美的事物”却是一种客观存在,即审美对象。那么,如何看待审美呢?审美显然离不开人的因素,审美情感是人所特有的本性,是人的心灵的一种特别的情操。人是审美的主体,审美活动其实就是我们发现美、认识美、欣赏美并进而创造美的心路历程,而且是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参与的一项普遍的活动。听琴是审美,看戏是审美,吟诗是审美,论画是审美,品茗是审美,赏花是审美,对镜是审美,观灯是审美,游山玩水是审美,穿衣着装也是审美。凡此种种,无论有意无意,自觉还是不自觉,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常见并时刻都在进行着的审美活动。

既然如此,美的现象就不应当是孤立存在的,美与不美并不完全取决于事物本身,还要看它与人及其他事物之间的关联。在我看来,金陵十二钗个个秀色可餐,都是美女亦且各有风韵,很难说谁美谁不美或者谁比谁更美。在宝二爷眼里,林妹妹无疑是最美和最可爱的一个,但是焦大呢?在这位贾府佣人心目中恐怕会是另有所爱的吧?这里,不同的审美知觉以及人们不同的心意状态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如果客体信息符合人的愿望,人就会获得美感,产生了美,也认知了美。

可是,信息又是怎么回事呢?所谓信息,是指用来表征事物,并由事物发出的消息、情报、信号、指令、资料和数据中所包含的各种有价值的知识。信息论最早是一种运用数学概念来描述和研究“信息传递系统”的理论,后来不久便被广泛应用于科学的各个领域,尤其是心理学领域。信息论之用于心理学,标志着科学开始把人摆在与物质实践同等重要的位置上,而按照信息论的观点,所谓行为,就是外部世界向个体传递信息以及个体对信息的反应。信息论心理美学按照信息论中的“不确定性”和“信息”等基本概念,又进一步提出了自己新的命题。

信息论心理美学的优点在于,它不仅有可能使人们把审美反应或审美经验与审美客体的某些“刺激”因素联系起来,而且还能使人把客体中的某些活动程度联系起来。按照大多数信息论心理美学家的意见,任何一个审美对象,当人们欣赏它时,便会唤起一种期望模式,这种期望性的模式既取决于以往的审美经验,也取决于眼前客体所包含的那些可以唤起美感的“刺激因素”。信息,从量上说,是指通过消除该系统中的某些成分(不确定性)或增加某些成分(期望值)而达到一定量的有序化程度,从而导至愉快,获得美感。

现在,我们重又回到最初出发点——美是什么?关于美的本质问题,中外美学家们已探讨并喋喋不休地争论了两个多世纪,在众多的美学主张中,我比较倾向于认同关系说和主客观统一论,尤其赞成用信息论心理美学的观点来诠释美和认识美。既然我们已经论及信息和信息论,也谈到了审美活动主客观的统一,那么,现在我们似乎已经可以从信息论心理美学的角度为美的本质问题作出一个简明扼要的回答,这就是:美是符合主体愿望的客体信息。

这里,我们说的客体信息,是除主体以外的作为审美对象的一切客观存在,包括自然界和整个人类社会,当然也包括各种各样的艺术作品。美是符合主体愿望的客体信息——这句话包罗万象,像一只大口袋,可以装进世界上所有的美。

基本释义

1.美丽;好看(跟“丑”相对):这小姑娘长得真~。这里的风景多~呀!

2.使美丽:~容。~发。

3.令人满意的;好:~酒。价廉物~。日子过得挺~。

4.美好的事物;好事:~不胜收。成人之~。

5.得意:老师夸了他几句,他就~得了不得。

6.姓。

7.指美洲:南~。北~。

8.指美国:~元。~籍华人。

写字技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pretty/2984490.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20
下一篇 2023-02-2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