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历史上最早出现的“天圆地方说”是谁提出来的?

鸟的种类2023-02-19  24

最早的关于天圆地方的盖天说记录出现在《大戴礼.曾子天圆》,孔子的弟子曾子对于大地的正正方方形状也有过困惑,当单居离问于曾子曰:天圆而地方,诚有之乎曾子曰:天圆而地方,则是四角之不揜也(《大戴礼.曾子天圆》)但这只是文献记载的而已,在这个记录之前,盖天说已经广泛流行了。有人认为,良渚文化时期的代表器物“玉琮”就是盖天说的一种象征,“琮”的形制是外方内圆。我个人认为,如果说“琮”代表盖天说,那么其形制应该是外圆内方。因此琮的出现,至多只能说明良渚文化时期人们具有了阴阳、天地之分的概念,并不能证明已经出现了天圆地方的盖天说。关于宇宙结构的学说,汉代出现了浑天说与盖天说的争论。在秦汉之前,盖天说比较盛行。自古以来,人们看见苍天笼罩着大地,产生了天圆地方的盖天说,而春秋时的曾参就曾提出疑问:“天圆而地方,则是四角之不揜也。”①后来盖天说又认为天不与地相接,而像圆顶凉亭那样由八根柱子支撑着。诗人屈原曾问道:“斡维焉系,天极焉加,八柱何当,东南何亏。”公元前一世纪成书的《周髀算经》中提出“天象盖笠、地法复盘”的新盖天说,认为天在上,地在下,天地相盖,二者都是圆拱形,中间相距八万里,日月星辰随天盖旋转,近见远不见,形成了昼夜四季变化。汉代,另一种学说浑天说兴起,认为“浑天如鸡子”、“地如鸡中黄”。以著名天文学家张衡为代表的浑天派提出天是一个整球,一半在地上,一半在地下,日月星辰有时着不见是因为它们随天球转到地下面去了,天球绕轴转一圈就是一昼夜,地面上的人就看见天上的星星转了一周天。这种看法成功地解释了昼夜的交替、天体的东升西落和其他许多问题。同浑天说一致的浑仪又能很准确地测定天体位置,浑象能演示天象的变化,这一切对历法的推算既有用又方便,所以浑天说得到很快的发展并为大多数人们所接受,成为我国天文学思想中长期占统治地位的体系,直到明末西方天文学体系进入我国才开始改变。

不了解内码的人会批判 “天圆地方说”,他们会说哥白尼什么的,好像中国古代人都傻傻的如井底之蛙。实际上“天圆地方”不是指天和地的形状,至少在汉朝,中国人就已经否定了“天圆地方”的物理表述。

看黑板:

单居离对天圆地方的表述产生了怀疑,于是来问曾参:传说中的天圆地方,难道是真的吗?

曾子告诉他:傻啊你?圆锅盖能盖住方锅吗?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内码一直说天圆地方呢?看黑板,曾子的回答:

注意,这里这不是断章取义和广征博引,《礼记》代表经典,曾子代表正统,“曾子传孔子之言”代表儒家核心知识分子的核心理论,即内码。

曾子解释说“天圆地方"实际指的是“ 天道圆地道方 ”。

儒家的道,在《系辞传》里是这样定义的:“ 形而上谓之道,形而下谓之器 ”。意思是说哲学(数学,科学都从属哲学哈) 层面的东西称之为“道”,物理方面的东西称为“器”。

那么“天道圆地道方”也就是说 天的内在的哲学抽象称作圆,简单讲就是天的本质规律称作圆。以此类推地方。这里方和圆也是哲学抽象层面的,不停留在几何形状上:方和圆指的是幽和明。而明的哲学抽象指的是吐气。吐气的哲学抽象指的是阳施。

这是一个反复的迭代渐近的表述,而造成这个表述的根本原因是汉字造字法的先天缺陷。

汉字是象形文字,要得到抽象的东西是很困难的,中国的先贤们并不是不会抽象,而是汉字和汉语的先天缺陷使得抽象被表述成了一连串的具像,在这一连串的具象表达过程中,读者在任何一个迭代的词语上都可能流入形而下,既器的层面,物理的层面,分分钟都可以“着象”,所以汉字天生有将内码隐晦起来的副作用。

回到“天圆地方”,也就是说“天圆地方”在儒家已是一个哲学总结而不是天文学总结。“天圆地方”这一概念的哲学与天文学界限,在核心经典中是老早就明确了的。(《大戴礼记》:是汉朝的书,孔子和曾子则是春秋时代的人。)

东汉张衡的浑天说打破了传统来的"天圆地方"观念浑天说的代表作《张衡浑仪注》中说:“浑天如鸡子。天体圆如弹丸,地如鸡子中黄,孤居于天内,天大而地小。

天表里有水,天之包地,犹壳之裹黄。天地各乘气而立,载水而浮。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又四分度之一,又中分之,则半一百八十二度八分度之五覆地上,半绕地源下,故二十八宿半见半隐。

扩展资料:

中国传统的建筑,更是讲究天圆地方。明清时期在北京修建的天坛和地坛就是遵循天圆地方原则修建的。

天坛是圆形,圆丘的层数、台面的直径、四周的栏板,都是单数,即阳数,以象征天为阳。地坛是方形,四面台阶各八级,都是偶数,即阴数,以象征地为阴。

普通百姓,常常在方形小院中修一个圆形水池,或者在两院之间修一个圆形的月亮门,这些都是天圆地方的体现。而北方的“四合院”民宅,则是天圆地方学说的典型代表。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天圆地方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298233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