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奈是什么香料?

山奈是什么香料?,第1张

山奈是辛辣香料,山奈又称沙姜,将山奈晒干后制成粉,比一般的辣椒粉味更浓。山奈多应用在粤菜中,它能很好的去腥,提鲜味。山奈味辛性温,用它来烹饪食材,味道鲜美,很多人对它都非常喜爱,在广东一带山奈调味品最受当地人喜爱。

山奈根茎为芳香健胃剂,有散寒、祛湿、温脾胃、辟恶气的功效。在民间,山奈一直作为药食两用的植物使用,其根茎、叶常用于白切鸡、白斩鸡的食用佐料。据中国药典记载,其味辛,性温,有行气温中、消食、止痛的作用;用于胸膈胀满,脘腹冷痛,饮食不消。

山奈药理作用

山奈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伤寒杆菌、绿脓杆菌、痢疾杆菌等均有抑制作用。有抑制大鼠植入羊毛球的发炎作用。山奈素含有多个酚羟基,且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山奈提取物对许多人体酶有抑制作用,如可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

山奈根提取物有很好的防晒效果,酒精浓度越高,提取物的防晒效果越好。山奈根提取物中的对甲氧基肉桂酸乙醋等成分在280~320nm区域有宽而强的吸收,对皮肤无刺激,安全性好,是一种理想的防晒剂。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山奈

山奈,又名沙姜,三奈。Kaempferia galanga LINN 姜科植物。具有温中散寒,化浊,行气,消肿止痛的功能。

山柰酚具有抗癌、抑制生育、抗癫痫、抗炎、抗氧化剂、解痉、抗溃疡、利胆利尿剂、止咳.同时也是炒鸡肉时少不了的香料。

(黎廷芝)

山柰(Kaempferia galanga Linn.) 别名沙姜、三柰。为姜科多年生草本。主产于广西、广东,此外,云南、福建、台湾亦产。以根茎入药,根茎含挥发油,其主要成分为龙脑、对甲氧基桂皮酸乙酯、莰烯、对甲氧基苏合香烯等,黄酮类中有山柰酚、山柰素,其他成分有蛋白质、淀粉、粘液质等。药理试验证明,对许兰氏毛癣菌及其蒙古变种、心性毛癣菌、堇色毛癣菌等10种常见致病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味辛,性温,有香气。有温中散寒、化浊、行气、消肿止痛的功能。治胃寒疼痛、消化不良、跌打损伤、牙痛、风湿关节痛等症。

一、形态特征

根茎块状,芳香,根粗壮,无地上茎。叶2—4片贴地面生长,近无柄;叶片圆形或阔卵形,长7—13cm,宽4—10cm,顶端微急尖,基部圆形或心形;叶鞘长2—3cm。穗状花序自叶鞘中生出,具花6—12朵,白色,有香味;萼管长2.5cm。花冠长2.5cm;侧生退化雄蕊倒卵状楔形,雄蕊无花丝;子房下位,3室,花柱细长,基部具二细长棒状附属物,柱头盘状,具缘毛。蒴果(图14—16)。

图14—16 山柰形态图二、生物学特性

山柰原产于热带地区,对温度要求严格。在广西南宁栽培地区,海拔78—102m丘陵阳坡,气温高,生长快。7、8月气温在30—36℃时,是生长最旺盛期。花期6—8月,果期10月。

山柰是较耐旱的作物。整个生长期对水分要求不严,但干旱过长,叶子会出现萎缩,影响根茎发育,使产量下降,而雨水过多,地面积水,使地温降低,根茎发育慢,易发生根腐病,对产量也有影响。

在光照充足的条件下,山柰叶色浓绿,质厚,根茎粗壮,产量高,而在光照时数少的阴坡地种植,叶色黄绿,质薄,根茎不发达,产量低(表14—28)。

表14—28 光照对山柰产量的影响

山柰虽耐瘠薄,对土壤要求不严,但栽培在新垦山坡,有机质较多、疏松的砂质壤土,生长特别茂盛,而栽培在低洼积水、易板结的粘土上,不利根系生长发育,易引起根腐病发生(表14—29)。

表14—29 不同类别土壤对山柰植株发病的影响

三、栽培技术

(一)选地及整地

选择向阳、土层疏松、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质的砂质壤土栽培。尤以新垦荒地为佳。

生荒地须在上年冬季翻土,使杂草腐烂,耕作地则于栽种前1—2月翻土。种植前10—15天,即第二次犁翻前,施足基肥,每亩施堆肥或厩肥2000—2500kg。经两犁两耙后,随即起畦,做宽100—150cm的高畦。

(二)繁殖方法

1.种子繁殖

当年收获的种子,晾干后于翌年3月中、下旬播种,条播或点播,行距10—15cm,株距5—6cm,覆土2cm左右,每亩用种量1.5—2kg,播后20—30天出苗。此法一般较少用。

2.根茎分割繁殖

(1)选种

在上年收获时,选留皮色鲜艳发亮,个子饱满而分芽多的根茎,贮于沙中越冬。芽头多而粗壮的根茎,发蔸多,幼姜多,能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2)种植

于3月下旬至4月上旬折取一年生的根芽(二年生根芽供药用),用草木灰把伤口涂好,随折随种,按20×20cm的行株距挖穴,每穴栽种三棵,“品”字排列,根茎靠穴边斜放,芽眼向两侧,不要倒放或平放,然后覆土,使栽种穴土高出地面,以利排水。每亩用种量60—70kg。

(三)田间管理

1.中耕除草

栽后一个月,幼苗开始出土,至植株封行前,杂草生长迅速,中耕除草要及时进行。中耕宜浅,并结合培土。夏末秋初,植株封行之后,两个月除草一次。

2.追肥

结合中耕除草追肥三次。第一、二次分别于5月中旬和7月中旬,第三次于8月下旬。每次每亩施堆肥或厩肥1500—2000kg。

3.排灌

山柰耐旱不耐涝,土壤水分过多对山柰生长不利。雨季要特别注意排水防涝,排除沟中积水,以免发生烂根。

四、采收与加工

12月至次年3月间,地上茎枯萎时采收,挖取二年生的根茎,洗去泥沙,剪去须根。平均亩产400—500kg鲜姜。加工方法是将根茎切成1cm厚的薄片,用硫磺熏一天后,铺在竹席上晒干。每100kg鲜姜可得20—25kg干姜。切忌火烘,否则变成黑色,缺乏香气,影响质量。

品质规格,以外皮黄褐色、粉性足、饱满、气味浓厚而辛辣味者(与生姜味不同)为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pretty/2982074.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19
下一篇 2023-02-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