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记怎么写

传记怎么写,第1张

写传记方法如下:

一、简述人物概况

写人物传记时,开篇要简述人物的姓名、出生、籍贯、家庭情况、学业成果、事业建树等等,让读者能快速地对所写人物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和初步的印象。

二、内容要真实。

真实是传记的生命。传记中所涉及的时间、地点、事件、人物的活动以及所取得的成就等等,必须真实、可靠,如实地反映历史的事实。

当时是什么样,写起来就是什么样,不能虚构,更不能随意编造。这样,传记才能立得住,才有说服力,使读者信服,并能从中受到启迪。比如《鲁迅自传》中,关于鲁迅在各个历史时期的活动情况,都是有案可查的。

三、详细介绍人物的重要纪事

这里主要是介绍人物的主要成就。这些成就可以是工作事业上的成就,也可以是学业科研上的成果,还可以是人物高远的志向、梦想以及为之做出的努力过程。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成就和成果,必须是符合事实的,最好有相应的佐证资料,而那些关于志向和梦想的努力也最好有相关的资料,这都需要提前做好相应的调查和研究。

这里需要需要注意的是,介绍人物的成就要秉持大成就不能漏,小瑕疵适当提的原则,以保证人物的丰满性,不偏不倚,做到实事求是。

四、现今的状况

这一步需要分两种情况,一种是人物还健在,则可以简述其近况,在什么地方做着什么事情,最近的计划是什么,下一步的安排是怎么样的,有什么目的等等。

另外一种情况是人物已经去世了,则需要说明人物是什么时候去世的,因何去世,享年多少岁,临终有何遗愿,卒后与人物有关的亲朋好友有何表态,与人物有关的家庭、社会环境有何说辞等等。

五、人物的评价

这一般写在结尾,可以是作者从个人角度出发,发表自己对这个人物的看法。也可以是其他人,比如他的亲朋好友对其的评价,还可以是社会、舆论对这个人物的评价,都可以作为参考,但一定要有据可循。

写传记,是写历史,是写传主一生的历史,写历史中的传主的一生,写传主在历史中的作用和影响。\x0d\x0a如实地写作者对传主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所写、所说、所作、所为,并把这些摆到他所处的历史环境及变化中。就是说,需要跟随传主的步履,不虚构,不夸张,不回避,不掩饰。实事求是,写传记的科学基础就在这里。\x0d\x0a\x0d\x0a事迹材料是写传记的必要依托。传记作者的手头都得要有第一手材料,要有个人观察所得、或经过鉴别核实的材料。这种材料来之不易,但只要你付出努力,终有所得。搜集材料的过程,也是认识传主的过程。作者对所搜集拥有的感性材料,进行分析、比较、揣摩,日子一久,一个完整鲜活的形象,便渐趋在头脑中形成,把这个自己感受并认识的生动形象写出来,传达给读者,是会让读者产生共鸣的。\x0d\x0a\x0d\x0a写传,要精于对历史人物事迹的发掘,在发掘后的材料中恰当地裁剪出历史人物一生中最能表现其思想性格特点的材料,在写作前搞清这个人物一生中值得注意的事迹,判断出他的主要倾向,而给予客观公正的评述。\x0d\x0a有了丰富的史料,还要力求使它生动,赋予其故事性。传记作者的功夫是发现蛛丝马迹,顺藤摸瓜,有机衔接,从衔接中提炼出藏匿其中的故事并将之合理地放大。并且通过对已搜集到的资料反复推敲,找出主人公思想和生命历程的端绪,想办法把笔触伸进其内心世界。在这个世界中,你也将发现很多生动传神的故事。\x0d\x0a还有一点,就是需要大量的深入细致的采访,尽可能采访到与传主长期在一起的人。他们在与传主在交往中,自然都会有一些生动情节。写传记,得大面积地采访相关人员,如同沙里淘金,一串串被历史遗忘的珍珠便从他们的口中重现出来。\x0d\x0a\x0d\x0a一本传里,如果不少生动的故事,反映传主在彼时的所作所为,不愁立不起传主的形象。需要指出的是,所说的故事,当然不是为了取悦读者而瞎编乱造的,件件桩桩都要取材于事实。故事也有大小,有精彩与一般之别。有时用几个小故事可以凑成一个大故事。\x0d\x0a历史、后人、传记作者对传主的评价,是传记中所不可缺少的,虽然这种评价可以展开地写在传记中,也可以隐约地含在传记中。\x0d\x0a总之,坚持真实性、准确性和可信性,写成准确的可靠的人物传记类信史,是传记写作应定下的要求和目标。保持传记的真实性,既是对传主和历史负责和尊重,也是对传记作者自身负责。在严格遵守历史真实这一原则的前提下,一切可用的表现形式和表现手法都可以适当地吸收到人物传记的写作中来。替传主向读者打开一扇既是史实又是心灵的窗口,让读者从他们已经熟知的人物和事件中再度获得一些新的感知和审美。

传记一般分为三个部分:

一、简介人物的基本情况。主要包括:

1.姓名、字号;2. 籍贯;3. 家庭背景,包括家庭经济状况,及祖父、父亲等的学识、为人、性格、仕途和是否健在等情况;4. 学识;5. 性情;6.举荐或科举功名情况;7. 最初任职情况等。这部分内容多在开头。如果写到事件,多与家庭、学识、性情有关。

二、人物的主要事迹。是文章的主体部分,阅读时可以按事情分层,每件事情主要注意以下内容:

1.时间,注意年号及相关的具体年代,古代纪年主要用的是年号纪年法和干支纪年法。年号纪年的标志是

2.地点,要特别注意人物的官籍,即他在那里做官,除一些地点明确介绍出来外,要注意“知、守、除、迁、贬、改”等词语后面所带的地点。

3.官职,主要注意担任什么官职,拥有什么爵位,握有什么具体权力,具体管理哪方面的工作。如:右拾遗,是谏官,那就要注意他在向皇帝进谏方面的事,因为事情与职权密切相关,担任什么职务,就会做什么事情,也就是今天所说的“卖什么,吆喝什么”。这“时、地、职”是事情分层的“三标志”,一般来说,“时、地、职”有一点发生变化,事情就会随之发生变化,因为“时、地、职”不同,人物做的事一般也会不同,据此,可以把事情分开层次。

4.人物,特别注意人物之间的关系。在人物传记中,因为许多人物多是朝廷官员,所以,他们涉及的关系主要有:①与皇帝及上级之间的关系(文中的“上”往往指“皇上”);②. 与事件涉及到的人物之间的关系(明确有几个人物及名称);③. 与下属之间的关系;④.与黎民百姓之间的关系;另外,如果是一般人物,就会涉及到与他(她)直接相处之人及间接影响之人的关系,很多与家庭背景有关系,比如受祖父、父亲影响等。5.事件,特别注意是什么事件,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以及人物处理事件的方式、方法、态度、观点,处理后的反映与效果,得到的评价等(第8题往往在这些问题上设置陷阱)。

三、人物的性格作风。一般分性格、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等三种情况,多在文章结尾,有时也穿插在全文中。主要注意以下内容:1. 作者的直接评价(如:史迁曰);2.注意对其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所作的简评性语言。(如:孝甚,清慎亮直等);3.从辞色的褒贬看作者的感情倾向。值得注意的是,有时候,作者也会按照人物性格、作风去组织人物事迹,以此来表现任务的性格特点和道德品质。这就要求阅读时把人物的性格、作风与人物事迹联系起来,读明白某一事迹要表现人物哪方面的性格、作风。(第7题设题关键是弄清有些事情是否是表现“传主”某一方面性格的)

四、文段一般介绍的顺序是:姓名→籍贯→管职→经历→事件(请参看2012年考题《陶澍传》)。事实上,我们平时的文言文阅读训练中所接触的文段,大多也是按此顺序来写的。明确这个特点后,有助于我们“快速阅读、了解人物的情况”。文中出现的人物主次分明。文段开篇先介绍的人物的“姓名、籍贯、遭遇、经历、官职、品行”等,那么这个人就是选文的主要人物,其他的人物都是为写这个主要人物作的陪衬。主要通过人物的语言(对话),所做的事件来表现人物的个性特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pretty/2982057.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19
下一篇 2023-02-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