敌畏是有机磷杀虫剂的一种。
敌敌畏又名DDVP,是有机磷杀虫剂的一种,分子式C4H7Cl2O4P。一种有机磷杀虫剂,工业产品均为无色至浅棕色液体,纯品沸点74℃挥发性大,室温下在水中溶解度1%。
2017年10月27日,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公布的致癌物清单初步整理参考,敌敌畏在2B类致癌物清单中。
扩展资料:
国内不时有因喷洒敌敌畏杀虫中毒的案例。根据广州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2014年发布的《规范灭蚊消杀技术的通知》,用药物处理蚊虫孳生地时应由专业技术人员指导或了解专业指引下使用,城区内居民聚集区则严禁用敌敌畏进行消杀。
敌敌畏属于第一代有机磷毒药,毒性较大,如今广州进行蚊虫消杀,已不再使用毒性较大的敌敌畏。进行夏季病媒生物消杀防治工作主要使用低毒高效的菊酯类杀虫剂。此外,进行大范围蚊虫灭杀需要经过培训,或聘请有四害防治资质的机构进行科学消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敌敌畏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居民区禁用敌敌畏灭蚊居家灭蚊小妙招
敌敌畏使用方法:1.防治菜青虫、甘蓝夜蛾、菜叶蜂、菜蚜、菜螟、斜纹夜蛾,用80%乳油1500-2000倍液喷雾。
2.防治二十八星瓢虫、烟青虫、粉虱、棉铃虫、小菜蛾、灯蛾、夜蛾,用80%乳油1000倍液喷雾。
3.防治红蜘蛛、蚜虫用50%乳油1000-1500倍液喷雾。
4.防治小地老虎、黄守瓜、黄曲条跳虫甲,用80%乳油800-1000倍液喷雾或灌根。
5.防治温室白粉虱,用80%乳油1000倍液喷雾,可防始成虫和若虫,每隔5-7天喷药1饮,连喷2-3次,即可控制为害。也可用敌敌畏烟剂熏蒸,方法是:于傍晚收工前将保护地密封熏烟,亩用22%敌敌畏烟剂0.5公斤。或在花盆内放锯末,洒80%敌敌畏乳油,放上几个烧红的煤球即可,亩用乳油O.3-0.4公斤。
6.防治豆野螟,于豇豆盛花期(2-3个花相对集中时),在早晨8时前花瓣张开时喷洒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重点喷洒蕾、花、嫩荚及落地花,连喷2-3次。
敌敌畏使用注意事项:
1.豆类和瓜类的幼苗易产生药害,使用浓度不能偏高。
2.该品对人畜毒性大,易被皮肤吸收而中毒。中午高温时不宜施药,以防中毒。
3.蔬菜收获前7天停止用药。
4.不能与碱性农药混用。
5.该品水溶液分解快,应随配随用。
6.禽、鱼、蜜蜂对该品敏感,应慎用。
目录1 拼音2 英文参考3 概述4 国标编号5 CAS号6 中文名称7 英文名称8 敌敌畏的别名9 分子式10 外观与性状11 分子量12 蒸汽压13 沸点14 溶解性15 密度16 稳定性17 危险标记18 主要用途19 健康危害20 敌敌畏中毒的诊断21 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22 现场应急监测方法23 实验室监测方法24 环境标准25 泄漏应急处理26 防护措施27 急救措施28 参考资料 1 拼音dí dí wèi
2 英文参考dichlorovos [21世纪双语科技词典]
DDVP [21世纪双语科技词典]
dichlorophos [朗道汉英字典]
dichogamy [朗道汉英字典]
3 概述
敌敌畏原药为无色透明液体,挥发性强,微溶于水、易溶于多种有机溶剂。具有熏蒸、胃毒和触杀作用,对咀嚼口器害虫(如蚜虫、红蜘蛛等)和刺吸口器害虫(如等青虫、黄条跳甲等)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敌敌畏在堿性溶液中迅速分解为硫酸二钾酯与二氯乙醛,前者经尿排出。本品是胆堿酯酶直接抑制剂,毒作用发生快。其毒性约为对硫磷的1/10。
本品为中等毒性农药。[1]
4 国标编号61874
5 CAS号62637
6 中文名称敌敌畏
7 英文名称dichlorovos
8 敌敌畏的别名DDVD;2,2二氯乙烯基二甲基磷酸酯;Vapona;Nuvan;Nogos等
9 分子式C4H7O4Cl2P;(CH3O)2POOCHCCl2
10 外观与性状无色至琥珀色液体,有芳香味
11 分子量220.98
12 蒸汽压9.9Pa/40℃;1.60Pa/20℃
13 沸点35℃(6.667Pa)
14 溶解性室温下水中的溶解度约为10g/L,在煤油中溶解2~3%,能与大多数有机溶剂和气溶胶推进剂混溶
15 密度1.415
16 稳定性对热稳定,但能水解
17 危险标记14(有毒品),34(易燃液体)
18 主要用途具有熏蒸、胃毒和触杀作用,对咀嚼口器害虫(如蚜虫、红蜘蛛等)和刺吸口器害虫(如等青虫、黄条跳甲等)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19 健康危害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抑制体内胆堿酯酶,造成神经生理功能紊乱。
急性中毒:短期内接触(口服、吸入、皮肤、粘膜)大量接触引起急性中毒。中毒表现有恶心、呕吐、腹痛、流涎、多汗、视物模糊、瞳孔缩小、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呼吸困难、肺水肿、肌束震颤、肌麻痹。部分患者有心、肝、肾损害。少数重度中毒者在病例情基本恢复3~5日后发生迟发性猝死。可致皮炎。血胆堿酯酶活性下降。
慢性中毒:尚有争论。有神经衰弱综合征、多汗、肌束震颤等。血胆堿酯酶活性下降等。
20 敌敌畏中毒的诊断[2]
1.潜伏期短,口服后多在10~30min内发病;喷洒中毒者,多在2~6h内发病。
2.具有胆堿能神经过度兴奋的一系列表现。
3.少数患者于中毒后2~3周出现迟发性周围神经病。
4.少数患者病程中出现中间期肌无力综合征。
5.口服后消化道 *** 症状明显,可致胃黏膜损伤,甚至引起胃出血或胃穿孔。
6.敌敌畏乳油所致接触性皮炎较多见,往往是喷洒或为了灭虱等目的直接将敌敌畏洒在被褥、衣服上而污染皮肤,接触30min至数小时发病,皮肤有瘙痒或烧灼感,皮肤潮红、肿胀、水疱,局部可伴有肌颤。
21 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毒性:属中等毒类。
急性毒性:LD5050~92mg/kg(小鼠经口);50~110mg/kg(大鼠经口)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兔经口剂量在0.2mg(kg.天)以上时,经24周,引起慢性中毒,超过1mg(kg.天),动物肝云彩发生严重病变,ChE持续下降。
致突变性;微生物致突变性:鼠伤寒沙门氏菌330μg/皿。DNA抑制:人类淋巴细胞100μL。 *** 形态学改变:小鼠腹腔35mg/kg,5天。
生殖毒性:大鼠经口最低中毒剂量(TDL0):39200μg/kg(孕14~21天),致新生鼠生化和代谢改变。
致癌性:大鼠经口最低中毒剂量(TDL0):4120mg/kg,2年(连续),致癌,肺肿瘤、胃肠肿瘤。小鼠经皮最低中毒剂量(TDL0):20600mg/kg,2年(连续),致癌,胃肠肿瘤。
本品也容易通过皮肤渗透吸收,通过皮肤渗透吸收的LD50为75~107mg/kg。对人的无作用安全剂量为每日每公斤0.033mg。
特殊毒性:基因突变,小鼠淋巴细胞阴性。
代谢和降解:在环境中,敌敌畏的饱和水溶液在室温下,以每天约3%的速度水解,生成二甲基碗酸和二氯乙醛,在堿性条件下水解更快。
残留与蓄积:敌敌畏在环境中相当易分解,在30℃时,18天敌敌畏水解50%。
迁移转化:由于敌敌畏蒸气压较高,很易进入大气。敌敌畏迁移转化主要是通过大气和水为介质。
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可燃。受热分解,放出氧化磷和氯化物的毒性气体。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氯化氢、氧化磷。
22 现场应急监测方法植物酯酶法和底物法《环境化学》19卷2期第187~189页韩承辉等
直接进水样气相色谱法
23 实验室监测方法 监测方法 来源 类别 气相色谱法 GB1319291 水质 气相色谱法 《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测定方法》(第二版)杭士平主编 空气 气相色谱法 《固体废弃物试验分析评价手册》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等译 固体废弃物 气相色谱法 GB/T5009.201996 食品 气相色谱法 《农药残留量气相色谱法》国家商检局编 农作物、水果、蔬菜 24 环境标准 中国(TJ3679) 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最高容许浓度 0.3mg/m3(皮) 前苏联(1978年) 环境空气最高容许浓度 0.007mg/m3 中国(GHZB11999)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I、II、III类水域) 0.0001mg/L 前苏联(1978) 渔业水中最高容许浓度 0mg/L 联合国规划署(1974) 保护水生生物淡水中农药的最大允许浓度 0.001μg/L 中国(GB512785) 食品中有机磷农药的允许标准 0.2mg/kg(蔬菜、水果) 25 泄漏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穿防毒且。切断泄漏源。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也可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26 防护措施呼吸系统防护:生产操作或农业使用时,佩带防毒口罩。紧急事态抢救或逃生时,应该佩带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防护服:穿相应的防护服。
手防护:戴防护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后,彻底清洗。工作服不要带到非作业场所,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再用。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27 急救措施急性中毒时,立即使患者脱离现场,脱去污染衣服,全身污染部位用肥皂水或堿溶液彻底清洗,如系口服者,应立即口服1~2%苏打水,或用0.2~0.5%高锰酸钾溶液洗胃,并服用片剂解磷毒(PAM)或阿托品1~2片。眼部污染可用苏打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治疗要点[2]:
1.皮肤污染者尽快用肥皂水或清水反复彻底清洗,尤其是头发、指甲。
2.口服中毒者尽早催吐、洗胃。因敌敌畏对胃黏膜有强烈 *** 作用,洗胃时要轻柔,以免出现消化道出血或导致胃穿孔。
3.胆堿酯酶复能剂治疗效果不理想,治疗以阿托品为主,并尽快达到阿托品化。
4.为防止出现反跳,阿托品使用要早、足量、够疗程,在治疗中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脉搏、呼吸、血压、瞳孔、出汗及肺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