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菌(Sterilization)是指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杀灭全部微生物,包括致病和非致病微生物以及芽孢,使之达到无菌保障水平。经过灭菌处理后,未被污染的物品,称无菌物品。经过灭菌处理后,未被污染的区域,称为无菌区域。
灭菌常用的方法有化学试剂灭菌、射线灭菌、干热灭菌、湿热灭菌和过滤除菌等。可根据不同的需求,采用不同的方法,如培养基灭菌一般采用湿热灭菌,空气则采用过滤除菌。灭菌的彻底程度受灭菌时间与灭菌剂强度的制约。
微生物对灭菌剂的抵抗力取决于原始存在的群体密度、菌种或环境赋予菌种的抵抗力。灭菌是获得纯培养的必要条件,也是食品工业和医药领域中必需的技术。
扩展资料:
灭菌和消毒的区别:
1、首先,两者要求达到的处理水平不同。
消毒只要求杀灭或清除致病微生物,使其数量减少到不再能引起人发病。灭菌不仅要求杀灭或清除致病微生物。
还要求将所有微生物全部杀灭或/和清除掉,包括非致病微生物。 总之,消毒只要求场所与物品达到无害化水平,而灭菌则要求达到没有一个活菌存在。
2、其次,两者选用的处理方法不同。
灭菌与消毒相比,要求更高,处理更难。灭菌必须选用能杀灭抵抗力最强的微生物(细菌芽孢)的物理方法或化学灭菌剂,而消毒只需选用具有一定杀菌效力的物理方法、化学消毒剂或生物消毒剂。
将灭菌的处理方法用于消毒不仅是杀鸡用牛刀没有必要,而且还会产生本来可以不发生的副作用而如果将消毒的处理方法用于灭菌,将会导致灭菌失败。
3、最后,应用的场所与处理的物品也不同。
灭菌主要用于处理医院中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的诊疗用品和需要灭菌的工业产品,消毒用于处理日常生活和工作场所的物品,也用于医院中一般场所与物品的处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灭菌
灭菌是指采用强烈的理化因素使任何物体内外部的一切微生物永远丧失其生长繁殖能力的措施。
灭菌是指采用强烈的理化因素使任何物体内外部的一切微生物永远丧失其生长繁殖能力的措施。灭菌常用的方法有化学试剂灭菌、射线灭菌、干热灭菌、湿热灭菌和过滤除菌等。可根据不同的需求,采用不同的方法,如培养基灭菌一般采用湿热灭菌,空气则采用过滤除菌。
灭菌原则:
1、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使用后应先清洁,再进行消毒或灭菌。
2、耐热、耐湿的手术器械,应首选压力蒸汽灭菌,不应采取化学消毒剂浸泡灭菌。
3、环境与物体表面,一般情况下先清洁,再消毒;当受到患者血液、体液等污染时,先去除污染物,再清洁与消毒。
4、医疗机构消毒工作中使用的消毒产品应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或符合相应标准技术规范,并应遵循批准使用的范围、方法和注意事项。
灭菌是指采用强烈的理化因素使任何物体内外部的一切微生物永远丧失其生长繁殖能力的措施。灭菌常用的方法有化学试剂灭菌、射线灭菌、干热灭菌、湿热灭菌和过滤除菌等。可根据不同的需求,采用不同的方法,如培养基灭菌一般采用湿热灭菌,空气则采用过滤除菌。灭菌的彻底程度受灭菌时间与灭菌剂强度的制约。微生物对灭菌剂的抵抗力取决于原始存在的群体密度、菌种或环境赋予菌种的抵抗力。灭菌是获得纯培养的必要条件,也是食品工业和医药领域中必需的技术。基本要求
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使用后应先清洁,再进行消毒或灭菌。
被朊病毒、气性坏疽及突发不明原因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执行WS/T 367第11章的规定。
耐热、耐湿的手术器械,应首选压力蒸汽灭菌,不应采取化学消毒剂浸泡灭菌。
环境与物体表面,一般情况下先清洁,再消毒;当受到患者血液、体液等污染时,先去除污染物,再清洁与消毒。
医疗机构消毒工作中使用的消毒产品应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或符合相应标准技术规范,并应遵循批准使用的范围、方法和注意事项。
方法的选择
根据物品污染后导致感染的风险高低选择相应的消毒或灭菌方法:
1)高危险度物品,应采用灭菌的方法处理;
2)中危险度物品,应采用达到中水平消毒以上效果的消毒方法;
3)低危险度物品,宜采用低水平消毒方法,或做清洁处理;遇有病原微生物污染时,针对所污染的病原微生物种类选择有效的消毒方法
根据物品上污染微生物的种类、数量选择消毒或灭菌的方法:
1) 对收到致病菌芽孢、真菌孢子、分枝杆菌和经学传播病原体污染的物品,应采用高水平消毒或灭菌;
2)对受到真菌、亲水病毒、螺旋体、支原体、衣原体等病原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应采取中水平以上的消毒方法;
3)对受到一般细菌和亲脂病毒等污染的物品,应采用达到中水平或低水平的消毒方法;
4)杀灭被有机物保护的微生物时,应加大消毒剂的使用剂量和/或延长消毒时间;
5)消毒物品上微生物污染特别严重时,应加大消毒剂的使用剂量和/或延长消毒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