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比特时间,使用这种时间单位有什么好处,100比特时间是多少微秒?

什么叫比特时间,使用这种时间单位有什么好处,100比特时间是多少微秒?,第1张

比特时间是发送一比特多需的时间,它是传信率的倒数,便于建立信息长度与发送延迟的关系.

这种时间单位与数据率密切相关.

“比特时间”换算成“微秒”必须先知道数据率是多少,如数据率是10Mb/s,则100比特时间等于10微秒.

1比特时间就是发送1比特需要的时间,这种时间单位与数据率密切相关。如果要将比特时间换为微秒,就必须要知道数据率是多少。如数据率是10Mb/s,则100比特时间就等于10微秒。

比特率是指每秒传送的比特(bit)数。单位为 bps(Bit Per Second),比特率越高,传送数据速度越快。声音中的比特率是指将模拟声音信号转换成数字声音信号后,单位时间内的二进制数据量,是间接衡量音频质量的一个指标。 视频中的比特率(码率)原理与声音中的相同,都是指由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后,单位时间内的二进制数据量。

确定与传输媒体的 接口 的一些特性,解决在各种传输媒体上传输 比特流 的问题

1.机械特性 :接口的形状尺寸大小。

2.电气特性 :在接口电缆上的各条线的电压范围。

3.功能特性 :在某一条线上出现的某个电平电压表示的意义。

4.过程特性 :对于不同功能的各种可能事件的出现顺序。

传输媒体主要可以分为 导引型传输媒体 非导引型传输媒体

导引型传输媒体 :信号沿着固体媒体(铜线或光纤,双绞线)进行传输, 有线传输

非导引型传输媒体 :信号在自由空间传输,常为 无线传输

数据通信系统:包括 源系统 (发送方), 传输系统 (传输网络), 目的系统 (接收方)。

一般来说源系统发出的信号(数字比特流)不适合直接在传输系统上直接传输,需要转化(模拟信号)。

调制 :数字比特流-模拟信号

解调 :模拟信号-数字比特流

数据 ——运送消息的实体。

信号 ——数据的电气化或电磁化的表现。

模拟信号 ——代表消息的参数的取值是 连续 的。

数字信号 ——代表消息的参数的取值是 离散 的。

码元 ——在使用时间域代表不同离散值的基本波形。

信道 :表示向某一个方向传送信息的媒体。

单向通信(单工通信) :只有一个方向的通信,不能反方向。

双向交替通信(半双工通信) :能两个方向通信,但是不能同时。

双向同时通信(全双工通信) :能同时在两个方向进行通信。

基带信号 :来自信源的信号(源系统发送的比特流)。

基带调制 :对基带信号的波形进行变换,使之适应信道。调制后的信号仍是基带信号。基带调制的过程叫做 编码

带通调制 :使用载波进行调制,把基带信号的频率调高,并转换为模拟信号。调制后的信号是 带通信号

1.归零制 :两个相邻信号中间信号记录电流要恢复到 零电平 正脉冲表示1,负脉冲表示0 。在归零制中,相邻两个信号之间这段磁层未被磁化,因此在写入信息之前必须去磁。

2.不归零制 正电平代表1,负电平代表0 ,不用恢复到零电平。难以分辨开始和结束,连续记录0或者1时必须要有时钟同步,容易出现直流分量出错。

3.曼彻斯特编码 :在每一位中间都有一个跳变。 低->高表示0,高->低表示1

4.差分曼彻斯特编码 :在每一位的中心处始终都有跳变。位开始边界有跳变代表0,没有跳变代表1。 位中间的跳变代表时钟,位前跳变代表数据

调幅( AM ):载波的 振幅 随着基带数字信号而变化。

调频( FM ):载波的 频率 随着基带数字信号而变化。

调相( PM ):载波的 初始相位 随着基带数字信号而变化。

失真 :发送方的数据和接收方的数据并不完全一样。

限制码元在信道上的传输速率的因素:信道能够通过的 频率范围 信噪比

码间串扰 :由于系统特性,导致前后码元的波形畸变。

理想低通信号的最高码元传输速率为 2W ,单位是波特,W是理想低通信道的 带宽 ,理想带通特性信道的最高码元传输速率为W。

信噪比 :信号的平均功率与噪声的平均功率的比值,单位是 dB 值=10log10(S/N)

信噪比对信道的 极限 信息传输速率的影响:速率 C=Wlog2(1+S/N)——香农公式 ,单位为 bit/s

信噪比越大,极限传输速率越高。实际速率比极限速率低不少。还可以用编码的方式来提高速率(让一个码元携带更多的比特量)。

所谓 复用 就是一种将若干个彼此独立的信号合并成一个可以在 同一信道 上同时传输的 复合信号 的方法。

比如,传输的语音信号的频谱一般在300~3400Hz内,为了使若干个这种信号能在 同一信道(相当于共享信道,能够降低成本,提高利用率) 上传输,可以把它们的频谱调制到不同的频段,合并在一起而不致相互影响,并能在接收端彼此分离开来( 分用 )。

信道复用技术就是将一个物理信道按照一定的机制划分多个互不干扰互不影响的逻辑信道。信道复用技术可分为以下几种: 频分复用,时分复用和统计时分复用,波分复用,码分复用

1.频分复用技术FDM(也叫做频分多路复用技术): 条件是传送的信号的带宽是有限的,而 信道的带宽要远远大于信号的带宽 ,然后采用 不同频率 进行调制的方法,是各个信号在信道上错开。频分复用的各路信号是在 时间 上重叠而在 频谱 上不重叠的信号。将整个带宽分为多份,用户分配一定的带宽后通信过程 自始至终都占用 这个频带。另外,为保证各个子信道传输不受干扰,可以设立 隔离带

2.时分复用技术TDM:采用同一物理连接的不同时段来传输不同的信号。 也就是在信道带宽上划分出几个子信道后,A用户在某一段时间使用子信道1,用完之后将子信道1释放让给用户B使用,以此类推。将整个信道传输时间划分成若干个时间片(时隙),这些时间片叫做 时分复用帧 。每一个时分用户在每一个TDM帧中占用 固定时序 的时隙。

4.波分复用技术WDM: 将两种或多种不同波长的光载波信号在发送端经过 复用器汇合 在一起,并耦合到光线路的 同一根光纤 中进行传输,在接收端经过 分波器 将各种波长的光载波分离进行 恢复 。整个过程类似于频分复用技术的共享信道。波分复用其实就是光的频分复用。

1.比特时间,码片

1比特时间就是发送 1比特 需要的时间,如数据率是10Mb/s,则100比特时间就等于10微秒。

每一个比特时间划分为m个短的间隔,称为码片。每个站被指派一个唯一的m bit 的码片序列(例如S站的8 bit 码片序列是00011011)。

如果发送 比特1 ,则发送自己的m bit 码片序列。如果发送 比特0 ,则发送该码片序列的二进制反码。

S站的码片序列:(-1,-1,-1,+1,+1,-1,+1,+1) -1代表0,+1代表1

用户发送的信号先受 基带数字信号 的调试,又受 地址码 的调试。就比如数据发送后受到基带数字信号的调试之后变为10,然后又受到地址码的调试后1就变为了00011011(上面的S站码片序列),0就变成了11100100。

由于每个比特要转换成m个比特的码片序列,因此原本S站的数据率b bit/s要提高到mb bit/s,同时S站所占用的频带宽度也提高到原本数值的m倍。这种方式是扩频通信中的一种。

扩频通信通常有两大类:直接序列扩频DSSS(上述方式);跳频扩频FHSS。

2.码分多址(CDMA)

CDMA的重要特点 :每个站分配的码片序列不仅必须 各不相同 ,并且还必须 相互正交 。在实用系统中使用的是 伪随机码序列

码片的互相 正交 的关系:令向量S表示站S的码片向量,令T表示其他任何站的码片向量。两个不同站的码片序列正交,就是向量S和T的 规格化内积 等于0。

即S T=(S1 T1+S2 T2+......Sm Tm)/m(其实就相当于 两个向量垂直 ,/m对结果其实也没多大关系)

推论 1. 一个码片向量和另一码片反码的向量的规格化内积值为0(如果ST=0,那么ST'也=0)

2. 任何一个码片向量和该码片向量自己的规格化内积都是1,即S S=1

3. 一个码片向量和该码片向量的规格化内积值是-1,即S S'=-1

CDMA的工作原理:

用一个列子来说明,假设S站的码片序列为(-1,-1,-1,+1,+1,-1,+1,+1),S站的扩频信号为Sx,即若数据比特=1那么S站发送的是码片序列本身Sx=S,若数据比特=0那么S站发送的是码片序列的反码Sx=S’。T站的码片序列为(-1,-1,+1,-1,+1,+1,+1,-1),T站的扩频信号为Tx。因为所有的站都使用相同的频率,因此每一个站都能够收到所有的站发送的扩频信号。所有的站收到的都是叠加的信号 Sx+Tx

当接收站打算收S站发送的信号时,就用S站的码片序列与收到的信号求规格化内积,即S (Sx+Tx)=S Sx+S Tx。前者等于+1或0,后者一定等于0,具体看下面(参考上面的 CDMA的工作原理 ):

当数据比特=1时,Sx=S,那么S Sx=S S=1;同理 ,当数据比特=0时,Sx=S’,那么S Sx=S S’=0

当数据比特=1时,Tx=S,那么S Tx=S T=0(参考上面 码片序列的正交关系 );同理 ,当数据比特=0时,Sx=S’,那么S Tx=S*T’=0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pretty/2981119.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19
下一篇 2023-02-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