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突触前膜。b.
突触后膜。1.
线粒体
:突触的能量供应者。2.
突触小泡
:内含待释放的神经递质。3.
突触前膜上的神经递质
受体
。4.
突触间隙。5.
突触后膜上的神经递质
受体
。6.
突触前膜上的
钙通道
。7.
突触前膜。8.
离子泵。
突触是指一个神经元的冲动传到另一个神经元或传到另一细胞间的相互接触的结构。
突触是神经元之间在功能上发生联系的部位,也是信息传递的关键部位。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看到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经过多次分支,最后每一小支的末端膨大呈杯状或球状,叫做突触小体。这些突触小体可以与多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相接触,形成突触。从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这种突触是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三部分构成。
简介
化学突触或电突触均由突触前膜、突触后膜以及两膜间的窄缝——突触间隙所构成,但两者有着明显差异。胞体与胞体、树突与树突以及轴突与轴突之间都有突触形成,但常见的是某神经元的轴突与另一神经元的树突间所形成的轴突-树突突触,以及与胞体形成的轴突-胞体突触。
在光学显微镜下,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经过多次分支,最后每一小支的末端膨大呈杯状或球状,叫做突触小体。这些突触小体可以与多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相接触,形成突触。
从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这种突触是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三部分构成。
电镜下观察无脊椎动物和低等脊椎动物的神经组织时,发现神经元之间的任何一部分都可以彼此形成突触,如树突-树突型突触、树突-胞体型突触和胞体-胞体型突触等。但这三种突触常为生物电传递突触,其结构特征是突触间隙极窄,只有约20~30埃。它们联接的形式为低电阻的缝隙连接。
扩展资料突触分类:
1、电突触
在突触前神经元(神经末端)与突触后神经元之间存在着电紧张偶联(electrotonic coupling),突触前产生的活动电流一部分向突触后流入,使兴奋性发生变化,这种型的突触称为电突触。突触前膜与突触后膜间以间隙连接相连,两胞膜之间以原生质相通,神经冲动直接通过。
见于腔肠动物,蚯蚓,虾,软体动物等无脊椎动物,也存在于平滑肌之间,心肌细胞之间,感受器细胞与感觉神经元之间。
2、化学性突触
由突触前部,突触间隙,突触后部三部分构成。无脊椎动物中,轴突多于其他神经元的树突形成突触。而在脊椎动物中,轴突可与树突相连,但更多的与胞体相连形成突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突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