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恭弟谦是什么意思

兄恭弟谦是什么意思,第1张

“兄谦弟恭”意为“兄长谦让弟弟,弟弟对哥哥恭敬”,指兄弟之间关系良好。

原句应是“兄友弟恭”,最早见于西汉司马迁的《史记·五帝本纪》:“举八元,使布五教于四方,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内平外成。”意思是“舜又举用了八元的后代,让他们向四方传布五教,使得做父亲的有道义,做母亲的慈爱,做兄长的友善,做弟弟的恭谨,做儿子的孝顺,家庭和睦,邻里真诚。”

在清代李宇秀的“弟子归”中,“兄弟、朋友、兄弟、朝臣、兄弟、善良、孝道居于中间”,兄弟之间可以和睦相处,孝顺父母也包括在内。”

孔子把知、仁、勇作为三德。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一系列的美德,如礼、孝、友爱、忠、恕、礼、宽、信、敏、惠、文、善、俭、让、诚、敬、善、硬、恒心、直、自卑、中庸等。

孟子把仁、义、礼、智作为四大基本美德或母性美德,并将其扩展到“五伦十教”,即忠君、慈父、孝子、兄弟、兄弟、义夫、孝妻、信友。

后人在儒法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四维”(礼、义、诚、耻)和“八德”(忠、孝、仁、爱、信、义、和、和),董仲舒提出了“三项基本原则和五项永久原则”,君主为官,父为子,夫为妻;仁、义、礼、智、信。

扩展资料:

兄友弟恭的故事:

《杂宝藏经卷一》中记载:

在过去人寿一万岁的年代中,有一位国王名为十奢,十奢王有四位夫人,各育有一子;长子罗摩,勇敢而神武,并拥有一件无刚不摧的宝贝——扇罗,不论是什么物体,只要是有形状的或是能发出声音的,没有能抵挡其破坏的。

次子罗漫是二夫人所生,和兄长罗摩感情和睦;三子婆罗陀,则是十奢王所钟爱的三夫人所出,十奢王曾对三夫人说:“我对所有的财宝都无吝惜,只要你开口,一切随你所愿。”三夫人回答他:“我现在没有需求,若以后有需要,再向国王禀明。”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兄友弟恭

意思是:兄长恭敬弟弟,弟弟对哥哥谦让。一般用作成语时可以用:兄友弟恭来表示。

重点词汇:兄友弟恭

[成语解释]哥哥对弟弟友爱,弟弟对哥哥恭敬。形容兄弟间互爱互敬。

[典故出处]近现代·萧红《呼兰河传》第四章:“家风是干净利落,为人谨慎,兄友弟恭,父慈子爱。”

[近义词]兄弟怡怡

[反义词]兄弟阋墙

[常用程度]一般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家庭关系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近义词:兄弟怡怡   

[成语解释]兄弟和悦相亲的样子。

[典故出处]近现代·鲁迅《彷徨·弟兄》:“叫旁人看了也不能不感动,这真所谓‘兄弟怡怡’。”

[近义词]兄友弟恭

[反义词]兄弟阋墙

[常用程度]生僻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成语结构]主谓式

[产生年代]古代

正确的应该是“兄友弟恭”,哥哥对弟弟友爱,弟弟对哥哥恭敬。

孔子以知、仁、勇为三达德,在此基础上提出礼、孝、悌、忠、恕、恭、宽、信、敏、惠、温、良、俭、让、诚、敬、慈、刚、毅、直、克己、中庸等一系列德目。

孟子以仁、义、礼、智为四基德或母德,将它扩展为“五伦十教”,即君惠臣忠、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义妇顺、朋友有信。

后人综合先秦儒、法诸子的思想,提出“四维”(礼、义、廉、耻)“八德”(忠、孝、仁、爱、信、义、和、平)。董仲舒提出“三纲五常”,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仁、义、礼、智、信。

扩展资料:

教育感化,上行下效。因此,父慈则子孝,兄友则弟恭。为人师长者,应注意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唯此,才可以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弟子规》:“兄道友,弟道恭”即为兄友弟恭。

南怀谨说:中国人谈孝字,“父慈子孝”是相对的,父亲对儿子付出了慈爱,儿子回过头来爱父亲就是孝。“兄友弟恭”,哥哥对弟弟好,弟弟自然爱哥哥。

"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妇不顺矣."

意为:做父亲不慈祥,那么做儿子肯定不孝顺。做哥哥不友好,做弟弟就不恭敬,做丈夫不仁义,做妻子就不会顺从。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兄友弟恭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pretty/2978672.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18
下一篇 2023-02-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