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圣咏和众赞歌有什么区别?

请问,圣咏和众赞歌有什么区别?,第1张

圣咏是西方艺术音乐的源头之一,早在4世纪以前就存在于世,属于基督教会音乐。在18世纪以前,欧洲音乐主要以教会音乐为主,而教会音乐则以圣咏为主。圣咏是指单声调,没有固定节拍的基督教歌曲,分东方圣咏和西方圣咏,前者例如亚美尼亚圣咏,拜占庭圣咏等,后者例如安布罗西圣咏,格里高利圣咏等(6世纪的时候,教皇格雷高利一世对宗教音乐——圣咏进行了统一。格雷高利圣咏集也就成了西方音乐史上第一次大统一的现象)。

18世纪启蒙时期以后,音乐才开始向世俗化发展,进入蓬勃发展的时期。但教会音乐仍然占据着中心地位。而且教会音乐也并非一成不变,众赞歌就是圣咏变革的结果:

16世纪的宗教改革运动激起了宗教音乐的改革,在马丁·路德的倡导下,德国路德教会歌曲改变了数世纪以来只许唱诗班唱歌,不许会众唱歌的惯例,恢复了会众同唱赞美诗的制度,经过改革的新教赞美诗称为众赞歌。众赞歌的歌词不再用拉丁文,而改用本民族的当代语言;歌词亦由毫无韵味的经文和祷词,而改为有韵律的诗歌。在音乐方面,也把繁琐的复调体一变而为纯朴的和声体,使歌词和旋律都清晰可闻。

也就是说,众赞歌是圣咏变革的结果,是圣咏脱离单调的体现,是圣咏民俗化的尝试。

在音乐史上,以基督教礼拜歌曲著称,称“拜占庭圣咏”。拜占庭圣咏是叙利亚、巴勒斯坦教会的仪式圣咏,因而源于犹太教堂。拜占庭圣咏是在拜占庭式的仪式上使用的以正式的希腊语演唱的单声圣咏,与东方典礼中的叙利亚式、亚历山大式与其并存的西方的罗马式的相比较,是具有代表性的东方典礼样式,亦称“拜占庭帝国的教会圣咏”。

中世纪初期,西欧教会使用有安布罗修斯圣咏、法兰克的高卢圣咏以及西班牙的莫萨拉布圣咏等几种不同的宗教仪式歌曲。

(约339~397)于374年任米兰主教。他抵制异端阿里乌派,强化罗马教会,促使罗马帝国皇帝狄奥多西一世于392年承认基督教为罗马帝国国教,并严禁异教信仰。安布罗修斯为了更好地宣传宗教,主持教会利用东方曲调写成圣咏,在米兰甚为流行,通常称之为“安布罗修斯圣咏”,将赞歌和交替合唱形式吸收到罗马教仪中,并亲自为很多赞歌作曲,将其大众化。

教会音乐之父安布罗修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pretty/2977934.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18
下一篇 2023-02-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