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雨天打孩子”是歇后语的前半部分引子,后面的内容是:闲着也是闲着。
“下雨天打孩子-闲着也是闲着”是汉语中的一个歇后语,解释为:古时下雨时, 外出干农活不方便,都在呆在家里,反正没事,还是教育教育小孩吧,这里不是指真的要打小孩。
扩展资料:
最早出现“歇后”这一名称是在唐代。《旧唐书·郑綮列传》中就已经提到过所谓“郑五歇后体”(一种“歇后”体诗)。但它作为一种语言形式和语言现象,却远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了。
如《战国策·楚策四》:“亡羊补牢,未为迟也。”意思就是说,丢失了羊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太晚。这就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歇后语。
设比恰当是歇后语的共同特点。然而,“比喻总是跋足的”。歇后语的前半段比喻部分,有时不免有不恰当或不可取之处,有的还会涉及一些生理缺陷、迷信说法和旧风俗等,这都是为了取其某种性质或特点,以引出所比喻的意义。
歇后语为:下雨天打孩子- 闲着也是闲着。
在湖北湖南一带,把“鞋子”读成“孩子”(谐音)。所以这句话原来是“下雨天打鞋子——闲着也是闲着”。
“打鞋子”指制作草鞋,把板凳翻过来,找一些稻草(有些野草效果更好)和苎麻拍拍打打缠缠绕绕,一天也能打几双草鞋。这句歇后语显示了农民勤劳质朴的本色。
扩展资料:
显示了农民勤劳质朴的本色的歇后语:
门背后的扫帚---专拣脏事做
开山平地---积少成多
乌龟变黄鳝---解甲归田
抹桌子的布---专拣脏事做
挑水带洗菜---两得其便
要饭的借算盘---穷有穷打算
哑巴讲话---靠手做
蚂蚁的腿---勤快
种姜养羊---本少利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