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芾书法特点是什么?

米芾书法特点是什么?,第1张

米芾书法特点是豪爽而不墨守成规,注重自然。

米芾的笔法特点是在转折、正侧、顿挫中起笔的时候都是先重后轻,捺笔的轻重就变化很多,并不固定。

善于在正侧、偃仰、向背、转折、顿挫中形成飘逸超迈的气势、沉着痛快的风格。字的起笔往往颇重,到中间稍轻,遇到转折时提笔侧锋直转而下。捺笔的变化也很多,下笔的着重点有时在起笔,有时在落笔,有时却在一笔的中间,对于较长的横画还有一波三折。勾也富有特色。

米芾墓

米芾墓在江苏省镇江市南郊鹤林寺附近的黄鹤山北麓,为北宋晚期大书画家米芾的衣冠冢。墓有石扩,直径11米,坟包径约4米,外包护石。王有台阶60级,两边置玉带坡,墓道由上而下向北伸,长60米。

坟前墓碑,上刻1987年春重修,中央部分镌刻“宋礼部员外郎米芾元章之墓,曼殊后学启功敬题”。墓门两侧各有一个下方上圆雕刻云朵纹的大理石柱,墓前50多米处尚有石坊柱一对,上刻联语:“抔土足千秋襄阳文史宜和笔,丛林纳数武来朝郎署米家山。”自米芾墓重修以来,每年接待包括日韩东南亚在内的大量海内外的游客,许多慕名而来的文人骚客将之视为“文化之冢”。

米芾书法特点是:“稳不俗、险不怪、老不枯、润不肥”。即要求在变化中达到统一,把裹与藏、肥与瘦、疏与密、简与繁等对立因素融合起来,也就是“骨筋、皮肉、脂泽、风神俱全,犹如一佳士也”。章法上,重视整体气韵,兼顾细节的完美,成竹在胸,书写过程中随遇而变,独出机巧。

米芾,初名黻,后改芾,字元章,自署姓名米或为芊,祖居太原,后迁湖北襄阳,谪居润州(现江苏镇江),时人号海岳外史,又号鬻熊后人、火正后人。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宋四家”。曾任校书郎、书画博士、礼部员外郎。

米芾书画自成一家,枯木竹石,山水画独具风格特点。在书法也颇有造诣,擅篆、隶、楷、行、草等书体,长于临摹古人书法,达到乱真程度。主要作品有《张季明帖》、《李太师帖》、《紫金研帖》、《淡墨秋山诗帖》等。

之一:米芾确实是“集千家米,煮一锅饭”的集古字大成者,然而米芾又不是纯粹的集古字,在临摹上米芾强调不与人同。《自叙帖》中说:“古人书各各不同,若一一相似,则奴书也”。他崇尚古人的创新精神,所以在临摹中他也不囿古帖,胆敢独造。

之二:米芾书法特别强调体势。要“字不作正局”,体势的营造是米芾书法的精髓,也是米芾书风的一大特色。米芾通过字体的夸张变形,左斜右倒,上下错位,大小不一,偏侧不正,来打破平衡,制造矛盾,然后上下相形,左右相应,将一个个没有笔墨连贯的单字浑然一体,产生形形色色的造型姿态,表现出多姿多彩的精神面貌。

之三:米芾是书法革新派的先躯。米芾楷书观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卑唐,反对专学唐人书法,认为钟繇为楷书之祖,其字不仅字形大小不一,而且造型左伸右缩,偏侧不正,极尽自然之美。而唐书工整极致,缺少变化,笔画太匀,结构不可移变。“古法丧失净尽”,是“丑怪恶扎之祖”。他强调书法“大小要各自有分”,笔法不能太匀,必须要有体势,等等。赞赏唐以前楷书的真率与自然,反对唐书的理性化和程式化。书法种种迹象表明,米芾是一位既能敬畏传统,认认真真地学习前人法书,又敢“戛戛独造”,敢以否定名家书法,努力创造自我风格的人。这种不迷信名家,不断否定,不断发现并学习其他名家,永不知足的精神,正是对博大精深的传统最彻底的敬畏。是最值得肯定,最值得学习的地方。

之四:米芾论体势之布置、变形等,讲究相称。这是米芾体势论的理论依据。“贵和不贵苦,贵异不贵作。”“和”即相称,即对比关系的平衡协调,不和就是“苦”,苦即冲突,生怒生怪,不相协调;“异”即变化,作品中的所有造型元素都不雷同,而且求异不能做作,做作是画字,是俗气。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pretty/2977545.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17
下一篇 2023-02-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