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与司马懿的故事

浅驼色2023-02-17  29

诸葛亮“六出祁山”,表面上看似乎算无遗策,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但最后他也没有消灭司马懿率领的曹魏军队。

在魏蜀两国长期对峙中,司马懿一次又一次地挫败了诸葛亮恢复中原的雄心大志,从而成为诸葛亮战略上和战术上的真正对手。诸葛亮一直打胜仗,很热闹,但最终司马懿还是保存着实力,还是没有被打败。

司马懿采取的战略决策是:战略上防守,战役中固守。他相信自己最后会赢,所以从不担心在战争过程当中一次又一次地输。

诸葛亮三出祁山与司马懿交战时,司马懿坚持守寨不出,持续了半个月,一直不跟诸葛亮交兵。司马懿熬得住,诸葛亮可熬不住,因为他粮草不足,他恨不得速战速决。于是诸葛亮使了一个计谋,佯装拔寨退兵,以此引诱魏军。

第一次蜀军退出三十里下寨,张郃等将领提出追赶上去。司马懿认为诸葛亮退兵,绝对是诱兵之计,切不可上当。他说:“孔明必有大谋也,不可轻动。”十天以后,诸葛亮见魏兵按兵不动,又退出三十里下寨。

这时候司马懿仍然不主张追击,他亲自到前线察看诸葛亮退军势头,断定说:“此乃孔明之计也。”结果又过了十天,诸葛亮第三次退了三十里下寨。

这时魏军将领们认为诸葛亮是使诈谋,用“缓兵之计,渐退入汉中”,因怕被别人耻笑,急于交战,张郃坚持要率兵追击,司马懿让他率兵打头阵去进攻,自己带兵在后面支援。

于是张郃等率兵追击诸葛亮,结果正中诸葛亮的圈套,魏兵大败。退兵后,司马懿下了死命令,说:“今后切不许妄动!再有不遵,决正军法!”他坚持自己这套软磨硬抗的战术,毫不动摇。

“六出祁山”形成一种僵持的局面。在这个僵持阶段里,由于诸葛亮神机妙算,司马懿屡战屡败,但又屡败屡战。司马懿总是不会败到一败涂地,总是能够保存自己的实力,继续跟诸葛亮抗争,打持久战。

司马懿的性格虽然没有什么可挑剔的,但至少有一点很明显,就是他像曹操一样多疑,正因为他多疑猜忌,所以办事非常谨慎。尤其是碰上诸葛亮这样的对手的时候,他更是极其小心谨慎,多疑多虑,有时会贻误战机。

扩展资料: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先生,琅邪郡阳都人。诸葛亮曾隐居在南阳,刘备三顾茅庐时提出三分天下的“隆中对”,之后出山助刘备占取荆、益两州,最终导致三国鼎立的局面。

刘备死后托孤,诸葛亮主管一切政务。当政期间,励精图治,赏罚分明,推行屯田政策,并改善和西南各族的关系。五次出兵北伐,病死于五丈原。

诸葛亮是许多人非常崇拜的人物,看《三国演义》或是京剧,他身着八卦衣,头戴纶巾,手持羽扇,气定神闲,谋划出空城计或草船借箭这样脍炙人口的妙计。但真正的诸葛亮不似京戏里面的倜傥,也没有《三国演义》里的神机妙算。

《三国志》才是真正可信的史书,作者陈寿在《诸葛亮传》后面加个跋,说诸葛亮行政工作做得非常好,对人很忠实,对刘备的知遇之恩,他一生都愿意为刘备肝脑涂地,而且他一辈子对人很宽厚,法律严而公平,但加了一句话“将略非其所长”,意思是说打仗并不是他的长处。

这就与《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形象不一样了。罗贯中在小说中创造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事迹,但历史上的诸葛亮不是罗贯中所写的诸葛亮,更不是京戏中的诸葛亮。

诸葛亮当年在刘备三顾茅庐做“隆中对”的时候,已预见了天下三分的局面,不过鲁肃也看出了这情势。当时中原已经打了几十年的内战,而且刘备根本还没进四川,连荆州都还没拿到手,诸葛亮就可预见四川会属于刘备,所以也有人怀疑“隆中对”的真实性。

此外,两篇《出师表》,历史学家已考证出《前出师表》才是诸葛亮所作的,《后出师表》则有点可疑。《前出师表》中辈出的人才,到了《后出师表》时期已所剩无几了!

蜀汉之所以能在四川苦撑那么久,与孙吴、曹魏三足鼎立,不是因为四川人才出众,而是最初来自中原那批人的才干。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诸葛亮:拙于战略的行政长才

对于这个题目,我的个人看法是,在政治上诸葛亮胜司马懿一筹,在军事上,司马懿和诸葛亮各有所长,在人品上,诸葛亮司马懿在同一个时间段,五十四岁前不相上下,但五十四岁诸葛亮完美的死了,而司马懿还活着去篡权,后期诸葛亮完胜司马懿。总的综合评定,诸葛亮胜过司马懿。

一、政治上。

诸葛亮被刘备三顾茅庐请出山,先提出了《隆中对》得到了刘备的认可。然后,诸葛亮在政治人才匮乏的刘备集团占据了一个举足轻重的位置。无论将来刘备集团发展如何,诸葛亮都是文官集团的首位。

而诸葛亮也在刘备手下发挥了自己的才干。他镇守荆州、成都,保证刘备足食足兵,起到了萧何的作用。

在刘备去世后,诸葛亮接受托孤重托,将当时的蜀汉危急形势稳定下来,在他有生之年,保持了蜀汉政局的稳定,发展生产,保障经济。并在此基础上训练出一支精锐的军队,五次北伐。虽然壮志未酬,但也令人敬佩。

司马懿也是被曹操几次邀请才出山的。他在曹魏政权下,也充分的发挥了自己的政治才能。他先是尽心尽力的为曹操服务,拥立曹操自立,得到了曹操的信任。在关羽威震华夏的时候,阻止曹操迁都,建议利用孙权,显示了卓越的政治眼光。

然后又在曹丕政权下努力工作,曹丕说过,“吾东,抚军当总西事;吾西,抚军当总东事。”我往东,司马懿主西,我往西,司马懿主东,后又托孤司马懿,对他十分信任。

到曹叡一朝,君臣的关系更加亲密,在这一朝,司马懿开始掌握兵权。他擒孟达,拒诸葛,平辽东,为曹魏政权立下汗马功劳。曹叡临死时,再次把曹芳托孤给司马懿。

曹魏一直延续这他们的老办法,曹爽主军,司马懿主政。但司马懿略施小计,进行了高平陵之变,铲除了政敌,从此把曹魏政权抓在自己家族的手中。

从两人掌权的过程,我们可以看出,诸葛亮的政治手段高超,做到君不忌臣不疑。而司马懿则是用一切手段,还险些被政敌干掉。在这方面,诸葛亮胜出。

二、军事上。

两个人的交锋主要发生在诸葛亮第四次和第五次北伐期间。在这段时期,发生了死诸葛吓走活仲达的故事。但是从军事目标来看,诸葛亮没有能够达成他的军事目标,而司马懿达成了。在这方面司马懿胜出。

诸葛亮的这两次北伐的目标是,摧破司马懿率领的曹魏关陇军事集团,进而进占曹魏的关中平原。而司马懿执行的是战前曹魏君臣制订的既定目标,进行战略防御,与诸葛亮对峙,利用诸葛亮后勤补给的困难,待诸葛亮粮尽退兵时伺机予以追击。

诸葛亮率领的蜀汉军队,主要的优势在它的山地步兵上,缺陷是攻坚能力差,机动骑兵不足。在加上个人生性谨慎,不敢弄险,所以不能权变用事。诸葛亮不敢下关中平原一步,只是在山地丘陵地带打转。只是寄希望于引诱司马懿出战,让司马懿在不利于他的关陇骑兵的地形与之决战,进而在消灭司马懿的军队后再进占关中平原。

司马懿根本不会上这个当。他做好了一切准备,包括抢占渭南,进占北原。使得诸葛亮无懈可击。他说诸葛亮无勇,不敢依山而东。实际上是他故意给诸葛亮留下一条通道,让诸葛亮下关中平原决战。诸葛亮岂会上当?

就这样,双方就在对峙中结束了军事斗争。司马懿还趁机在对峙中除掉异己,牢牢掌握了关陇集团。这样,诸葛亮看作命根子的蜀军和司马懿看作自己的私人军队的关陇集团军队,就更没有交战的机会了。在这轮较量里,司马懿在军事和实权上都是净增长,司马懿胜出。

三、在人品上。

诸葛亮的人品无可挑剔,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在他当权臣的时候,肯定会因为权力斗争去采取一定的手段,这无可厚非。权臣一旦失去权力,随之而来的就是杀身之祸,诸葛亮不会自取灭亡。在诸葛亮主政的时期,能够严守臣道,尽心尽力辅佐刘禅,已是中国的千古楷模了。

而司马懿,在曹叡朝以前,都是曹魏的忠臣。但随着权力的增加,不由自主的走上了权臣之位,最终司马家族取代了曹魏。这个转变也是让很多人始料不及的。人对他的诟病也尽在于此。如果他和诸葛亮一样只活五十四岁,他还可能是曹魏的忠臣呢。

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在刘备死后,出现了魏、蜀两国之间司马懿与诸葛亮的长期对峙。诸葛亮为了完成隆中对策中北伐中原的战略部署,六出祁山,领兵伐魏,双方斗智斗勇,波澜起伏,战况之激烈,智慧之运用,超过了以往三国之间任何一次对峙。两相比较,诸葛亮与司马懿,谁更厉害些?接下来是我为大家收集的,欢迎大家阅读。

在军事方面

诸葛亮两大军事战役南征取得成功、北伐受阻于司马懿。

诸葛亮北伐出兵七次,多次无功而退兵。实因司马懿是个强敌。曹操曾经在关羽军事打击下,惶惶欲迁国都。司马懿不但阻止这一行动,还建议曹操致书孙权,趁虚抄关羽后路,致关羽败走麦城。而诸葛亮作为蜀国军事的总指挥,在关羽之败中难道没有责任吗?所以军事上司马懿略胜一筹。

在内政方面

诸葛亮在内政上是最为世人称道的。在蜀地原刘璋的基业上靠法治的严明,一系列务农、息民政策使蜀国积蓄了与曹魏抗衡的实力。在刘备死后,他能继续推行联吴抗曹操是非常的明智之举。

而司马懿呢,著名的曹操大规模军士屯田,是由于司马懿的倡议而创办的。司马懿在主政时期更大兴军屯,广开漕渠,使“百姓大悦”为统一中国打下良好的基础。曹 *** 后,魏明帝奢侈无度,好修宫室役者万余人,雕玩之物,动以千计,司马懿“皆奏罢之,节用务农,天下欣赖。”

应该说诸葛亮面对的困难、事物要比司马懿艰难得多,复杂得多,所以内政方面诸葛亮略胜一筹。

在用人方面

在刘备死后,蜀国人才逐渐凋敝。军事后备人才唯姜维而已,诸葛亮出师表中提及的文臣,在诸葛亮后并未做出什么能扭转或延续蜀国的事来。第一次北伐,有人曾推荐素有战功的魏延和吴懿,诸葛亮不听,任用马谡不当致使兵败。在第五次北伐方起用魏延和吴懿,此次战役,二将大破魏雍州刺史郭淮。后来,魏延造反,其原因与长久不被任用无关吗?这些不能不说是诸葛亮一生的缺憾。应该说蜀国曾经的人才济济的局面功在于刘备,而非诸葛。

司马懿是被诸葛亮毒死的吗

司马懿,字仲达,他是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平生最显著的功绩是多次亲率大军成功对抗诸葛亮的北伐,死后諡号舞阳宣文侯。而他的死因,历史上是说公元251年***嘉平三年***八月,司马懿因病去世,享年七十三岁。而据史书记载,司马懿病死前两个月,常有噩梦——“司马懿寝疾,梦贾逵、王凌为祟,甚恶之。秋八月戊寅,崩于京师,时年七十三。”

由于诸葛亮死在司马懿手里,夺了曹魏大权,后人就认定司马懿是个大奸贼,所以后来就流传这样一个故事:诸葛亮死后,司马懿得到了诸葛亮的兵法,并翻阅起来。但是诸葛亮早就料到司马懿会拿到这本兵法,并且知道他有翻书舔手指的习惯,所以诸葛亮死前在兵书上涂了毒药,于是就有了“死诸葛毒死活司马”的传说。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297713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