谤(读音bàng),本义指议论或批评别人的过失,引申为恶意地攻击他人,含贬义。
字源演变:
形声字。从言,旁声。意为公开指责别人的过失。《说文》:“谤,毁也。” 《玉篇·言部》:“谤,对他人道其恶也。”与现代汉语中用为毁谤义不同,“诽”、“谤”二字所抨击的都是有根据的事实,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谓“‘谤’者,道人之事实,与‘诬’、‘谮’不同”。
可见“诽谤”并非无中生有,而是往往实有所据,二者起初并非贬义词。
谤组词 :
诽谤、毁谤、谤议、谤书、弭谤、谤讟、谤累、腾谤、谤毁、姗谤、谤沮、讪谤、谗谤、薏苡谤、诽谤木、谤讪、谤法、腹诽心谤、谤焰、谏鼓谤木、薏苡之谤、诽谤之木、谤诵、谤诮、冤谤、遭谤、诬谤、谤弃、尤谤、谤讦、谀谤、讥谤、谤诽、贬谤、飞谋荐谤、疑谤、遇谤、谤嫉、谮谤。
读bàng
基本释义:攻击人,说人坏话: 毁~。 诽~。
详细释义:
〈动〉
1、(形声兼会意。从言,旁声。本义:在背后公开地议论或批评某人的短处)
2、同本义
谤,毁也。——《说文》。按,谤者道人之实,事与诬谮不同。大言曰谤,小言曰诽,曰讥。
厉王虐,国人谤王。——《国语·周语上》
有能谤讥于市朝。——《战国策·齐策》
以致天下怨谤也。——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又如:谤书(攻击别人或揭发别人隐私的文书;亦专指《史记》)
3、诽谤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是故事修而谤兴。——唐· 韩愈《原毁》
又如:谤言(公开指责他人的话。同谤议);谤誉(毁谤或赞誉)
4、诅咒
进胙者莫不谤令尹。——《左传·昭公二十七年》
相关组词:诽谤、弭谤、毁谤、谤议、谤书、谤史、群谤、谀谤、谤亵、遭谤、谤骂、谤怨、谤论、流谤等。
谤拼音:
[bàng]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1.恶意攻击别人,说别人的坏话:~讥。~讪。~议。~毁。诽~。
2.责备:~木(传说中舜设立的供人写谏言的木牌,后代仿效。亦称“华表木”)。“厉王虐,国人~王”。
相关组词
诽谤
弭谤
毁谤
谤议
谤书
嚣谤
谤铄
群谤
谤史
谀谤遭谤
负谤
谤骂
谤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