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编钟是中国汉族古代重要的打击乐器 ,是钟的一种。编钟兴起于夏朝,盛于春秋战国直至秦汉。编钟由若干个大小不同的钟有次序地悬挂在木架上编成一组或几组,每个钟敲击的音高各不相同。由于年代不同,编钟的形状也不尽相同,但钟身都绘有精美的图案。
2、编钟的发声原理大体是,编钟的钟体小,音调就高,音量也小;钟体大,音调就低,音量也大,所以铸造时的尺寸和形状对编钟有重要的影响。
扩展资料:
1、编钟的装配、布局,从力学、美学、实际操作上,都显得十分合理。全套钟的装饰,有人、兽、龙、花和几何形纹,采用了圆雕、浮雕、阴刻、彩绘等多种技法,以赤、黑、黄色与青铜本色相映衬,显得庄重肃穆,精美壮观。有6个丁字形彩绘木极和2根彩绘撞钟木棒与钟同出。
2、据此并经实验判定,这套钟的使用共需5人:3人双手执小模,掌奏中、上层钟;2人各持撞钟木棒,掌奏下层钟。(木架和部分挂钩系复制,其余均为原件)。1978年出土于湖北省随县(今随州市)擂鼓墩曾侯乙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编钟·
编钟是哪个朝代乐器?想必有兴趣的朋友也想了解,接下来我向大家 介绍一下!
编钟是我国古代的一种乐器。西周中期的大小三件一组的编钟,是1954年在陕西长安县普渡村长白墓出土的。这是目前发现年代最早的编钟。现在它已经是旋律音器的重要组成。近年来,各地出土的`编钟数目逐渐增多。由九件、十一件、十三件、十四件组成。有的音高相当准确,可构成完整的五声音阶、六声音阶或七声音阶。
举世闻名的现存最大最完整的青铜古乐器——编钟,是1978年在湖北省随县擂鼓墩战国曾侯乙墓出土的。它共六十四件,其中纽钟十九件,甬钟四十五件。出土时,分三层八组悬挂在钟架上,都依大小次序排列着,场面十分壮观,宛如一间古代乐厅。钟架上层,悬挂着三组纽钟,主要是定调用的,或在演奏时补奏一二个乐音。中层悬挂着三组甬钟,有三个半八度音阶,是这套编钟的主要部分,能配合起来演奏各种乐曲。下层悬挂着两组雨钟,体大壁厚,声音深沉洪亮,在演奏中起烘托气氛与和声的作用。它们的形体和重量是上层最小,中层次之,下层最大。最小的一件重24公斤,高202厘米;最大的一件重2036公斤,高1534厘米,超过以往出土的任何编钟。六根敲钟用的丁字形彩绘木槌,两根撞钟用的细长木棒是演奏的工具
编钟的每件钟体上都有错金篆体铭文,总计2800多字,内容都是关于音乐方面的记载。根据铭文记载,通过测音表明,钟音音阶与现代C大调七声音阶同列,音域跨五个八度,声音洪亮,音色完美,能旋官转调,十二律半音齐备,能演奏复杂乐曲。音乐工作者参照当时演奏方法进行试验,古今乐曲都能演奏。凡欣赏过的人,无不惊叹叫绝。钟架为铜木结构。木质架梁上满饰彩绘花纹,两端都套着浮雕或透雕的龙、鸟和花瓣形象的青铜套,起着装饰和加固作用。中下层横梁分别用三个青铜佩剑武士的头和双手承顶,下层铜人立于大型雕花圆铜座上。钟架通长是1183米;高达273米。气魄雄伟、场面壮观、结构严谨、十分牢固。它虽承担了2500多公斤的重量,经过2400多年而仍没坍塌。
这编钟规模之宏大,铸造之精美,创造了世界音乐史和冶炼史上的奇迹。